泉州泉港人文:黃瑞鰲故居

黃瑞鰲(1694-1768年),字玉山,號柱峰,泉州市泉港區前黃鎮前黃村舒城房人。

黃瑞鰲出生於奕代累官世家。據清道光《惠安縣續志·人物誌·孝友》載:黃瑞鰲父親黃國器(名宦黃文惠之孫),向來好行俠義之事;有個遭到災難的人夜晚來敲門,投進百兩金子請求他幫忙排解。黃國器幫他解除了災厄後,卻將金子退還給他,毫文未取,故鄉里之人稱讚他是個厚道的長者。以子瑞鰲貴,贈文林郎。黃瑞鰲從小受名塾師精心教育。青年時期的他學識宏博,文章出類拔萃;他樂善好施,常救濟有才學窮孩子與他同讀,並資助他們赴考登科入仕,因而被時人譽為“才德兼備佔鰲頭”之人。

清朝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黃瑞鰲參加鄉試,高中黃煥彰榜舉人。47歲的黃瑞鰲到江南廬州府舒城縣任知縣(兼代廬江、桐城、霍山知縣),任職期間,他興學振作人文,發動百姓改良土壤,平整土地、修渠開河、築堰造壩,發展多種經濟,使當地百姓過上了早澇保收溫飽不愁的生活。

乾隆六年(1741年),黃瑞鰲被分校江南辛酉科任同考官,參與評卷錄取舉人工作,他錄取黃寬(江蘇武進人)等名士。黃寬隨後又考取進土。第三場策問明三大案、三小案,主考官李巨來(李紱,字巨來、號穆堂,江西臨川人)讚賞的一試卷,開卷之後,才發現也是黃瑞鰲所取的張升的試卷。

乾隆十四年(1749年),黃瑞鰲退休在家期間,潛心編纂《前黃族譜》(1-24世),為前黃村黃姓的淵源繁衍等提供詳盡翔實的珍貴資料,可惜該譜失落,實乃一大憾事!黃瑞鰲著有《柱峰稿》,流行於世,但今已散逸。現存有《任學坡駢體文序》載於《螺陽文獻·卷五》,《周瑜城記》載於《螺陽文獻·卷六》,《文林郎陵水知縣許梅麓先生墓表》載於《螺陽文獻·卷十》,《文翁莊記》載於《續修舒城縣誌·卷四十九》,《與門人汪子輩辯證學俗學》載於光緒《續修舒城縣誌·卷四十九》,《重建朝陽樓碑記》載於《崇武城所志·碑記》。

黃瑞鰲故居位於前黃村東北部,始建於請乾隆二十年(1755年),坐東北朝西南。為二進五開間帶東面護駕,硬山式屋頂,燕尾翹脊。整座大厝面闊24.76米,進深21.56米,前面大磚埕與大厝同闊,進深5.38米,建築面積533平方米,佔地面積667平方米。

大厝山牆以塊石砌築,鳥踏至規尾紅磚砌築。鏡面牆底部均以雕刻卷草紋的花崗岩須彌座,高0.23米,上面以素平花崗岩石板為牆裙,高0.60米。牆裙以上牆體用煙炙紅磚砌築,鏡面牆上置有四個方形白色石欞窗。磚埕兩踏步是塌壽,正中設木框大門,塌壽對看堵、牌樓面、角牌各有一塊高1.08米,闊0.39米豎立石板,石板上部牆體均為紅磚封面。整體看起來紅白相間,分外顯眼。進入大門,下廳兩側為下廳房與角間。天井兩旁是櫸頭間及廊道,天井有兩列石花架,一石花盆底座別具一格。經過天井走上頂廳,穿鬥抬梁式木結構,廳牆多為木板壁及茅杆抹灰而成。廳堂兩側門直通後軒,福堂為木質結構,上方懸掛“舉人”“明經”“歲貢”紅底金字匾額。磚埕前左右側豎立兩座“旗杆碣”,後被毀。

黃瑞鰲故居歷經200多年的風風雨雨,屢經修茸,至新中國成立初期基本還保存完好。後因人為破壞和長期風雨侵蝕,大廳及後軒已面臨倒塌的危險,亟待搶救。(作者:黃惠龍 摘自《泉港文史資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