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把“山溝溝”吹成“香餑餑”

文/李娟娟 王林林

2018.09.30

別把“山溝溝”吹成“香餑餑”

我是甘肅農村出身,對農村的生活狀況相對比較瞭解。常在網絡上看到一些文人墨客把甘肅的“山溝溝”吹成“香餑餑”。

中秋回老家過節,山區來的親戚,都在訴苦山溝溝連個幼兒園沒有,一下雨鄉村小路稀巴爛,生活如何不便,希望兒女能離開山溝溝,在縣城、市區定居。山區人自己都開始覺醒,不願意在山溝溝生活,定居在城市的文人墨客卻把“山溝溝”意淫成“香餑餑”麻痺貧困落後地區人們的思想。

有人問我,如果有大把的空閒時間,想不想長期待在農村?願不願成天和父母朝夕相處?家鄉的飯最好吃?家鄉的人最親切?家鄉的景最優美?

不!

農村的人才很少,能在鄉政府、學校、醫院、信用社謀個職位,拿著月薪三五千的薪水細水長流就算“人才”,在當地就有優越感。像我這樣業餘時間還能亂七八糟寫兩句的,就被高抬為“才女”;如果願意自掏腰包燒錢出書的,就美其名曰“作家”。

在農村,想刷存在感,想找優越感,真的太容易了。買一輛二三十萬的車開上,就被全村當做“有錢人”羨慕嫉妒;像我這樣不算太醜太胖太矮的人,稍作打扮,和素面朝天的老媽一起去逛街,就被人誇“女兒真漂亮”。要是自戀一點,讀個大專,都能吹成在哪裡體面高就。

在這種環境下,有本事的人太少,稍有點成績就優越感爆棚。沾沾自喜,自我膨脹,就很難再學到東西提升能力。所以,“終身學習”在農村變得難能可貴。

回農村,我見到年輕人經常和父母公婆在一起生活的,家庭矛盾普遍多。而分開生活,各過各的小日子,逢年過節才見面的家庭普遍和諧。文人墨客們,你們在城市享受著三口之家的小日子,請不要在文章裡吹捧四世同堂的美好,給他們傳遞兒女一定要和父母同住就是孝順的觀念。

在父母身體狀況尚好,生活完全能自理的情況下,我不願和農村的父母朝夕相處。我理解的孝順,並不是天天陪著父母是為孝。父母和我生於不同的年代,接受了不同的教育,有各自不同的生活習慣和思維方式,兩代人成天生活在一起,必然有矛盾。

我不想幹涉父母,也不想父母干涉我。平時,互不干涉,互相尊重,各過各的日子。逢年過節的時候,常回家看看,給父母送些禮物、給些錢、拉拉家常。父母生病的時候,能有錢醫治,能陪伴在側或者請得起護工照顧,這是我喜歡的相處方式。

農村的年輕人本就窮,文人墨客請不要給他們灌輸淡泊名利唾棄金錢的觀念,合法努力多賺錢總是好的。給父母體面的養老,給孩子優質的教育,給自己舒心的生活,哪一樣都離不開錢。金錢不是萬能的,但當至親至愛之人有了疾病和意外的時候,有錢總比沒錢要淡定從容些。

文人墨客的筆下,農村有藍天白雲,青山綠水,紅桃黃杏,城市很少有。但這不是回農村發展的理由。藍天白雲,意味著遠離城市化工業化,在那裡很難找到工作,沒工作就賺不到錢,沒有錢就很難給父母體面養老,給孩子優質教育。當物質上捉襟見肘的時候,談精神的富足那是痴人說夢。桃紅杏黃,瓜果飄香,只是看到了結果的美好,並未看到面朝黃土背朝天地施肥噴藥灌溉勻花剪枝過程的艱辛,一如農村的熱炕睡著舒服,但想到要睡熱炕,就必須要花力氣和時間填炕,我還是選擇暖氣房和空調房。

那些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喜歡農村就回去支邊,不喜歡農村有能力在城市立足就留下,願不願去農村“三支一扶”,本是個人出於自身利益考慮後的自願選擇,外人沒資格評說。可惡的是,有些人自願選擇在城市工作、結婚、生子,卻成天歌頌農村的田園生活。套用一個微友的話說,這叫“偽鄉親主義”。這和公眾場合歌頌祖國如何繁榮昌盛,號召屁民艱苦樸素熱愛祖國,自己卻跑去美國生孩子移民的那些精緻的利己主義者,並無二致。

那些真正熱愛農村生活的丁大衛、盧安克、秦玥飛、雪小嬋、李菁們,一聲不吭,已經放棄城市年薪幾十萬的優渥生活,跑去農村定居了。那些貪心不足精緻利己的人,一邊貪戀城市的高薪、便捷,一邊又在歌頌農村中找優越感和存在感。

家鄉的飯菜,不覺得好吃或難吃。精明的商人見縫插針無處不在,在國內任何一個大一點的城市,逛上一圈,就可以吃到全國各地的美食。但凡能長久經營下去的美食店,味道、衛生和做工並不差。我老媽這樣不識字的農村人,來過幾次城市後,看到她吃過的沒吃過的,城市應有盡有,現在已經不擔心我在城市吃不好。

家鄉的人,不覺得特別好或特別壞。鄧巴數字,即150定律,該定律根據猿猴的智力與社交網絡推斷出:人類智力將允許人類擁有穩定社交網絡的人數是148人,四捨五入大約是150人。任何地方有好人有壞人,一個人,不管在哪裡,經常來往的都是三觀和能力大體相同的人。有的人,哪怕一起從幼兒園讀到高中,只是熟悉的陌生人而已。不以地域劃分誰親誰遠,不搞地域黑,這是現代公民的基本素養。

家鄉的風景,四處宣傳,能拿出來吹牛的,也就縣城和鄉鎮上全力打造的一些政績工程,用來支撐門面還是可以,多走幾步,去山高皇帝遠的山溝溝轉一圈,那裡才能看到真實的山溝溝人是怎麼生活的。當地長大的年輕人都不願意待山溝溝,吃水、購物、上學、看病都是大困難,稍有點能力的都去別處定居了,別吹牛說山溝溝是人間天堂外地人來了不想走。

長期在農村生活和短期去農村度假,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感受,文人墨客請不要把去農村休閒度假等同於在農村過日子。回去休閒度假三五天,親戚朋友自然招呼吃最有特色的飯,睡最舒服的炕,賞最優美的風景。可在農村過日子,要面朝黃土背朝天,幹著最髒最苦的活兒卻拿著最低的工資,遇上冰雹霜凍,一年的辛苦付諸東流。策馬揚鞭,馬兒跑,羊兒跳,是詩意化的農村度假;汗流浹背,倒馬尿、鏟羊糞,是現實化的農村生活。

作家連嶽說:“思鄉,是窮苦年代的窮苦病,現代人談鄉愁就是矯情”。我也這麼認為。交通如此便捷,一日幾千上萬裡,想見的家鄉人,沒有想見見不到的;想吃的家鄉飯,沒有想吃吃不到的。

我在農村長大,不覺得山溝溝有文人墨客筆下的良辰美景,不希望大家過千篇一律的人生,不鼓勵年輕人留守農村。我希望只是個別發自內心熱愛農村的人留了下來,絕大多數人要離開山溝溝,去縣城、都市、全國各地、世界各地,品五花八門的美食,賞異國他鄉風景,交各種膚色的朋友,過各有千秋的人生。

微信 WSL0938 隴原鄉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