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樓市走向:先保住飯碗!

01

3個月時間,賣保險的人增加了70萬!

這個數字是《中國經營報》援引的行業數據,以某上市險企為例,一季報的銷售隊伍總是達到了200多萬,年報的銷售人員是184萬,3個月時間,增加了近20萬人。

為什麼賣保險的從業者增速這麼快?

說白了,還是工作不太好找,今年尤甚。

事實上,自2015年資格考試取消以來,保險營銷人員數量大幅增長,由2014年的325萬人增至2018年的872萬人。

今年樓市走向:先保住飯碗!


不光是賣保險的,我還查了一下快遞和外賣從業人員的數據。

國家郵政局主管的中國郵政快遞報社,在年初發布了《2019年全國快遞從業人員職業調查報告》,從2016年至2018年,中國快遞員數量增長了50%,總數量已經突破300萬。

2年時間,從業規模增速超50%,但是,7成送快遞的月薪在5000元以下。

今年樓市走向:先保住飯碗!


外賣騎手這個職業的增速,比賣保險和送快遞更恐怖。

根據《2018外賣騎手群體洞察報告》,從2013到2018年,部分地區騎手數量增長31倍;2018年,美團外賣騎手有270萬,餓了麼註冊騎手超過300萬。

僅僅今年前3個月,美團新註冊並且已經有收入的騎手達到45.7萬人。

調查顯示,這些新增騎手中有60%以上是來自生活服務業以及製造業的轉移勞動力。

以上這3個行業的數據,其實都有滯後,統計截止日期大部分都是2018年之前。

如果考慮到2019年和今年一季度的新增,保險+快遞+外賣3個行業吸納的勞動力數量,保守估計,也要在2000萬以上。

生容易,活容易,生活不容易。

02

統計這些數據,並不是我心血來潮。

主要是最近市面上流行幾份報告,讓我懷疑自己身處兩個世界。

央行的城鎮居民家庭資產負債情況調查裡提到:城鎮居民戶均總資產317.9萬元,中位數141萬元,老百姓7成資產都是房子。

前幾天發的1季度儲戶問卷,只有15%的居民預期房價會跌,僅不到3成的居民認為收入減少。

今年樓市走向:先保住飯碗!


這個世界裡,人人都是百萬富翁。

另一邊,CNNIC發佈的《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稱,全國6.5億網民月收入不足5000元,超過80%網民學歷低於大專。

李迅雷曾說,80%的國內機場吞吐量不足,10億左右的國人從沒有坐過飛機,可以非常保守的說,至少6億人還沒用過坐便器。

統計局第三次農業普查中提到過一組數據:1億戶農民仍在使用旱廁,469萬戶連廁所都沒有。

今年樓市走向:先保住飯碗!


數據來源:統計局、中泰證券研究所

這個世界裡,人人都被生活毒打。

為什麼這些報告的結論如此迥異?

原因很簡單,統計樣本不一樣。

央行的城鎮居民資產報告,是從去年10月份開始,對30個省市3萬戶家庭開展的調查,調查對象為縣級以上城鎮居民家庭,不包括農村居民家庭。

3萬戶城市家庭,調查的過程匿名、隨機,按常住人口分佈在30個省市確定調查樣本數量,廣東最高,山東、江蘇、河南位列其後。

這就相當於:跑到火車上問大家有沒有買到票,當然買了啊!

有機構統計數據說,2018年有6億人次坐過飛機,乍一聽數據高的嚇人,實際上去掉重複往返人次、境外人次,真正坐過飛機的人要大打折扣。

這就是“倖存者偏差”。

在售樓部裡搶房的人潮,在新聞裡反覆出現的豪宅售罄,在自媒體筆下各種“聽朋友說買了幾套房”的故事,編織成了一個投機、瘋狂、暴富的光鮮世界,這些消息佔據了聚光燈的90%。

而那些真正代表房地產市場購買力的剛需族,是很難發出自身聲音的。

前天看到,東莞毛紡基地四五十歲的女工找不到零活,中午吃3塊錢的午飯,一位大姐說:我不是發愁,我是著急!

諷刺的是,攢了一輩子的幾十萬,給孩子掏了首付,轉頭回到東莞,今年收入又沒著落了。

去年有個報告說,一線城市施工面積佔全國的比例不到6%,二線城市佔比在28-29%左右,三線及以下城市佔比在65%-66%。

今年樓市走向:先保住飯碗!


全國有幾百個地級市,幾千個縣城,這些地方蓋出來的房子,是房地產的真實供給。

而外賣+快遞+餐飲+工廠流水線+小作坊從業人員的收入,就是房地產的真實需求。

收入斷流,就意味著樓市需求斷層,過剩的供給無法消化。

03

繞過“倖存者偏差”,才能看出2020年樓市的真面目。

這也是藍白一直以來的觀點:買房已經成了少數城市和少數人的遊戲。

深圳千萬豪宅秒磬,百萬喝茶費重現,經營貸流入樓市,熱到引起了央媒、央行、銀保監會、全國輿論的全方位關注。

何止是深圳,單在3月份,上海豪宅成交金額達35萬平方米,佔3月全市新房銷售金額的16%。深圳、杭州豪宅成交佔比更高,分別達到66%、43%。

根據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發佈的《中國住房市場月度發展分析報告》,3月份全國24個核心城市綜合房價超過2020年春節前的水平,同時也高於2019年全年最高房價。

樓市真的有這麼火爆嗎?

我覺得,可能是金字塔尖城市遮住了我們的雙眼。

據CRIC監測數據,3月份,成都、杭州等核心城市成交量已高於去年同期,但重慶、寧波、鄭州、武漢等城市樓市復甦相對緩慢,成交量同比仍下跌超50%。

今年樓市走向:先保住飯碗!


數據來源:CRIC

即便到了復工率超90%的4月份,福州、武漢、大連等城市4月以來的周度累計成交量還不及去年的50%。

隱藏在高頻成交數據背後的,其實是需求的下滑。

需求,需求,需求,從來沒有像今年這麼迫切。

經濟學家李奇霖前幾天發了個報告:需求不足是經濟問題的核心。

製造業PMI新訂單指數從52.0回落到50.2,製造業PMI新出口訂單指數從46.4大幅下滑到33.5。

非製造業PMI新訂單指數從49.2回升到52.1,非製造業PMI新出口訂單指數從38.6下滑至35.5。

今年樓市走向:先保住飯碗!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介紹,4月PMI調查中,高達57.7%的企業反映訂單不足。

啥意思?

復工倒是很順利,沒訂單啊!

李迅雷接受南周採訪時說:還有5億人沒坐過馬桶,10億人沒有坐過飛機,但是,今天我們的馬桶還是過剩,飛機載客量依舊不足。

一邊是產能過剩,一邊是市場潛力巨大,形成這種奇異的供需結構的原因,是“有效需求”不夠。

04

這是在生產率難以提升的存量時代,所有行業都碰到的問題。

比如,直播賣貨搞的風風火火,代價是線下商業的凋零,社會商品零售總額依然在下降。

比如,外賣、快遞吸納大規模就業人口的同時,代價是製造業勞動力的流失。

比如,一二線城市創造出一個又一個GDP高增速奇蹟的同時,代價是人口從三四線向頭部城市不可逆的流入。

宏觀環境的變化,必然會在微觀個體身上體現出來,放在房地產市場也是一樣的道理。

有人說:XX城市能買嗎?有一體化規劃。

有人問:XX新區可以投資嗎?有高鐵和城軌。

看一眼2019年各地新增人口排行吧,堂堂的南京第12名,流入不到7萬人,大名鼎鼎的蘇州位列TOP20,流入不到3萬人,常州、南通、泰州流入不足1萬人。

今年樓市走向:先保住飯碗!


這可是魚米之鄉的蘇南呀!這可是食物鏈頂端的長三角呀!這可是中專落戶、搶人最猛、一體化最強的城市群呀!

連這些城市的人口吸引力都開始衰微,你所在城市的CBD和新區,又有多少需求能夠支撐?

沒有人口,沒有“有效需求”,沒有真金白銀的購買力做支撐,一張藍圖畫到銀河系又有什麼用?

05

當然,對很多城市來說,需求不夠,刺激來湊,給樓市鬆一下不就行了?

這種想法太天真!

駐馬店首套房公積金首付降低、廣州公寓限購鬆綁、寶雞爭取降低首套房首付比例、濟南產業園區內購房取消限購、海寧房博會期間放開限購1個月、青島限時百日取消限售、赤峰鼓勵個人購房取消限售、荊州降低首付提高公積金貸款額,政策發佈之後迅速撤回。

2個多月,8個城市撤回涉房政策,房改20年以來,還是第1次見到。

今年樓市走向:先保住飯碗!


前幾天,深圳住建局局長說:遏制高房價,我們的手段還多得很。

比如,交易環節提高房貸利率、提高稅率。持有環節直接上房地產稅。

用他的話說:政策早都準備好了,只是什麼時候出的問題。

能讓官方直接進行“政策暗示”,這樣的情況可不多見。

調控的“底線思維”,遠遠比我們想象的要堅韌。

06

城鎮化潛力巨大,農民進城動力十足,改善需求一直存在,這是事實。

房地產是壓艙石和穩定器,一二線城市未來10年房價再翻番,全球貨幣大放水推漲資產定價,這也是事實。

以上這些邏輯,一點毛病都沒有。

但別忘了,今年是2020年,每個人的健康、工作、收入乃至命運都面臨著巨大的不確定性。

巴菲特在今年的股東大會上說:油企的未來我無法預測,疫情也無法預測,利率也無法預測。

當整個世界都變得不可捉摸,憑什麼有人會覺得今年的房價可以預測,甚至5月份的房價也可以預測?

保住飯碗,以後才能站著把錢掙了。

來源:藍白觀樓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