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方早期作品《風景》:建國後武漢平民區“河南棚子”的生活圖景

在浩瀚的生存佈景後面,在深淵最黑暗的所在,我清楚地看見那些奇異世界。——波特萊爾

方方,原名汪芳,1955年生於江蘇南京。1957年隨父母遷至武漢,1974年被分配到裝卸站當工人。1978年考入武漢大學中文系,1982年發表小說處女作《“大篷車”上》。1987年發表《風景》,(《當代作家》1989年3期),獲1987—1988年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被批評界認為“拉開了‘新寫實主義’的序幕”。


方方早期作品《風景》:建國後武漢平民區“河南棚子”的生活圖景


方方早期作品《風景》:建國後武漢平民區“河南棚子”的生活圖景


她的作品有:短篇《風景》《祖父在父親心中》《奔跑的火光》《桃花燦爛》;作品集:《大篷車上》 《十八歲進行曲》《江那一岸》《一唱三嘆》《行雲流水》;長篇小說:《烏泥湖年譜》《武昌城》。2009年6月方方的《萬箭穿心》榮獲第13屆百花獎優秀中篇小說獎。近段時間,她在網絡上發表了自己在疫情期間所寫的《武漢封城日記》


方方早期作品《風景》:建國後武漢平民區“河南棚子”的生活圖景


《風景》是方方的早期作品。主要以武漢地區的一個平民區“河南棚子”為背景,以一名死者的口吻講述了一家三代的生存狀況,展示了生存在貧窮骯髒之中的粗俗人物的粗糙活法與粗鄙內心,描摹了建國後漢口下層平民的生存圖景。


“河南棚子”指的是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前後,河南周口地區遭災,逃荒的難民“能往南逃一千,不往北走一磚”。他們攜男帶女來到武漢,就在鐵路兩邊搭個簡易的棚子,從此生活下來。


方方早期作品《風景》:建國後武漢平民區“河南棚子”的生活圖景


一切故事從亡嬰“小八子”平緩冷靜的語調中拉開帷幕。以一個被葬於窗下的夭折的小兒子的視點來觀察一家人的生活,則使小說顯得異常冷峻而殘酷。這是一個怎樣的家庭呢?首先是貧窮,人口眾多。“父親帶著他的妻子和七男二女住在漢口棚子一個十三平米的板壁屋子裡”更重要的是,缺少親情溫暖。不同的人生選擇構成了不同的人生風景。


方方早期作品《風景》:建國後武漢平民區“河南棚子”的生活圖景


父親:解放前是一個碼頭工人,以善打碼頭聞名、他粗暴、勇敢、重義氣,“認朋友而不認是非”。這樣的性格在家庭生活中就表現為蠻橫不講理,打罵老婆孩子是家常便飯。

母親:同樣愚昧,又加之天性風騷,好搬弄是非,也不可能給子女多少深沉、溫情的母愛。

大哥:承襲著“長兄為父”的傳統觀念,是個重情義的漢子,然而,他身上難以避免地深深打上了家庭和父親的烙印――粗暴、愚昧。

二哥:理想主義者,是全文中最令人不忍卒讀的人物。他是家族中的異類,在他身上,家庭的烙印已消失殆盡,他的價值觀與其他家庭成員有質的不同,追求愛與知識。

三哥:這一人物形象為烘托二哥而生。他強悍,二哥文弱;它簡單,二哥深邃。然而,由於從小受到二哥的關愛,他愛二哥超過愛自己。當二哥自殺後,他簡單地認為是女人“天生陰毒”害死了二哥,從此痛恨天下所有女人。

四哥:四哥十四歲就出去幹零工了。他先跟泥瓦匠打下手。後來二哥隨楊朗下鄉後把他名下的板車交給了四哥,四哥便當了裝卸工。一直穩定地幹到今天。四哥的經歷平凡而順暢。四哥二十四歲便和一個盲女子結了婚。 “
能有幾人像四哥這樣平和安寧地過自給自足的日子呢?這是因為嘈雜繁亂的世界之聲完全進入不了他的心境才使得他生活得這般和諧和安穩的麼?四哥又聾又啞啊。”

五哥、六哥這對孿生兄弟:“打小是壞種”,成年後都很現實地去做了倒插門女婿,改革開放後又都在漢正街幹個體成了暴發戶,越發奸猾、粗俗。

大香、小香:由於家中女孩少,大香、小香姐妹從小被父母嬌慣,養成了惡毒、刁蠻的性格,一貫以欺侮她們的弟弟――七哥為樂。

七哥:現實主義者,是某種意義上的自立自強者,以婚姻為籌碼,把權力作為目標。作者寫了他苦難的童年,童年生活中微稀的溫暖,下鄉、上大學形成的人生觀,價值觀,以及在此觀念指引下不擇手段為改變命運所做的努力,直至功成名就。他的命運最富戲劇性。七哥不單是本文的主人公,作者更是以他為原點,鋪陳其他人物的命運線條,凸現各色人等的性格,從而架構出整部完整的作品。


書中的二哥是一個理想主義者,而七哥又是現實主義者,兩者的思想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 二哥

1.對於生命的困惑與迷茫:"二哥站在墳邊,望著滿山青枝綠葉黑墳白碑,心裡陡生悽惶蒼涼之感。生似螻蟻,死如塵埃。這是包括他在內的多少生靈的寫照呢?一個活人與一個死者之間又有多大的差距呢?死者有沒有可能在他們的世界裡說他們本是活著而世間的芸芸眾生則是死的呢?死,是不是進入了生命的更高一個層次呢?二哥產生一種他原先從未產生過的痛苦,這便是對生命的困惑和迷茫而導致的無法解脫的痛苦。"

2.對於愛情:給了楊朗無私的愛,而楊朗卻為了擺脫自己痛苦的生活出賣自己以換得去縣城的機會,愛情給他的打擊使他一夜都不想活,用刮鬍子的刀割斷了手腕上的血管。楊朗的一句“我從來沒有愛過你”讓他明白自己的愛,用死亡來祭奠愛,就成為他生命的全部。楊朗失聲叫道:"為什麼非得去死呢?"二哥那一刻睜開了眼睛,清晰地說了一句"不是死,是愛!"然後頭向一邊歪去。

  • 七哥

1.七哥與夠夠:對於主人公七哥,和夠夠一起撿菜葉的日子,是七哥生命裡“最美麗和善良的日子”,夠夠與七哥同病相憐,在家中經常捱打,從小就給家裡撿菜葉。所不同的,七哥壓抑、孤僻、冷漠,夠夠善良、單純、活潑。他們有著青梅竹馬的感情,夠夠給了七哥他從沒獲得過的溫暖。因此,夠夠的突然離去給了七哥致命一擊――他不但大病一場,而且他性格中僅存的美好一面被徹底埋葬了。可是,即便在七哥向一個名利高手蛻變的過程中,他難以忘懷的依然是夠夠。“他曾盡情地懷念過夠夠和享受過完全歸他所有的孤獨。……七哥想夠夠該有三十了。說不定夠夠能成為他的妻子,儘管夠夠比他大兩歲。可這又算得了什麼呢?只要是夠夠,就是大十歲大一百歲七哥也不在乎。然而夠夠永遠只能是十四歲。”

2.曾發過一個毒誓:“若有報復機會,他將當著父親的面將他的母親和他的兩個姐姐全部強姦一次。七哥起這個誓時是十五歲。”

3.得知二哥的死 :“七哥現在想起來當年他聽到二哥的死訊之時完全像聽到一個陌生人之死一樣,表情很淡泊,儘管二哥曾有一段時間待他相當不錯。七哥那時下鄉也有一年了。他在大洪山中一座被樹圍得密密實實的小山村裡。他一直沒有回去。大哥歪歪倒倒的幾個字告訴他二哥已死這個消息。這是他收到家中的惟一的一封信。他沒有回信。”

4.夢遊:”從一棵樹飄到另一棵樹。每飄到一棵樹下就發出一陣淒厲的叫聲。”心中被壓抑的吶喊,七哥的命運是被壓抑的典型。

5.對於愛情:為了自己的前途毅然拋棄深愛著自己的教授的女兒,投入一個無法生育卻擁有強大政治背景的女人的懷抱。“有一天她終於忍不住了。她問七哥:"如果我父親是像你父親一樣的人,你會這樣追求我嗎?"七哥淡淡一笑,說:"何必問這麼愚蠢的問題呢?"她說:"我知道你的動機、你的野心。"七哥冷靜地直視她幾秒,然後說:"如果你還是一個完整的女人你會接受我這樣家庭這樣地位的人的愛情嗎?"她低下了頭。”

“七哥說,當你把這個世界的一切連同這個世界本身都看得一錢不值時,你才會覺得自己活到這會兒才活出點滋味來,你才能天馬行空般在人生路上灑脫地走個來回。

七哥說,生命如同樹葉,來去匆匆。春日裡的萌芽就是為了秋天裡的飄落。殊路卻同歸,又何必在乎是不是搶了別人的營養而讓自己肥綠肥綠的呢?

七哥說,號稱清廉的人們大多為了自己的名聲活著,雖未害人卻也未為社會及人類作出什麼貢獻。而遭人貶斥的靠不義之財發富的人卻有可能拿出一大筆錢修座醫院抑或學校,讓眾多的人盡享其好處。這兩種人你能說誰更好一些誰更壞一些麼?

七哥只要一進家門,就像一條發了瘋的狗毫無節制地亂叫亂嚷,彷彿是對他小時候從來沒有說話的權利而進行的殘酷報復。”


小說使用倒敘、插敘的寫作手法,跨越短暫的時空界限,並用直白客觀的語言表現平民小人物的世俗生活和小人物的悲劇,揭示人性的卑微。


書中結尾部分

“ 星星出來了。燦爛的夜空沒能化解這山頭上的靜謐,月光慘然地灑下它的光,普照著我們這個永遠平和安寧的國土。

我想起七哥的話。七哥說生命如同樹葉,所有的生長都是為了死亡。殊路卻是同歸。七哥說誰是好人誰是壞人直到死都是無法判清的。七哥說你把這個世界連同它本身都看透了之後你才會弄清你該有個什麼樣的活法。我將七哥的話品味了很久很久,但我仍然沒有悟出他到底看透了什麼到底作怎樣的判斷到底是選擇生長還是死亡。我想七哥畢竟還幼稚且淺薄得像每一個活著的人。

而我和七哥不一樣。我什麼都不是。我只是冷靜而恆久地去看山下那變幻無窮的最美麗的風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