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才是幼儿教育最需要的?

前言

一天和朋友在群里闲聊,说起幼儿教育,刚好群里几个人都有个三岁多四岁的娃,分享了很多内容,个人觉得很受启发,现整理成文章,与诸位分享。那么,让我们开始吧。


什么才是幼儿教育最需要的?

现在的人非常重视教育,特别是幼儿教育,按照以前的观念,学龄前儿童就是玩,上学了才有教育的事。传统观念对不对另说,至少现在不是主流。现在的主流都是从娃娃抓起,3、4岁的娃,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有朋友说,中国幼儿教育不缺智力教育,缺的是死亡教育、性教育还有爱的教育。理由有很多,结合现实来看似乎确实如此。对此我有自己的想法,在我看来,教育理念千千万,最终还是离不开智力和爱两个方面。智力和爱的教育是基础,做好这两个方面,所谓死亡教育和性教育,都是水到渠成的事。智力是科学,爱是人文,教育本身就是科学和人文的结合。

智力教育

先说智力教育。智力教育不是学了多少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习的兴趣,这一点很多人都明白,但在实践中有很多认知的偏差。好多幼儿教育理念提倡在游戏中学习,我不反对,但这只是方式。学习本身是一种快乐,但前提是先要认识到学习的苦。我不提倡快乐学习,学习一定是苦的,开始可能是兴趣,但要坚持到有所成,过程必然痛苦。梅花香自苦寒来,学习就是苦中作乐,能够意识到这一点,才能真正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兴趣才能持久。

举个例子。以数学为例,为了帮助学龄前儿童掌握数字和简单的加减法,往往会联系实际,比如用实物来解释数字、大小比较以及简单的加减法。很多人觉得理所当然,因为他们觉得幼儿无法理解抽象思维,结合实际有两个好处:一是容易理解,二是可以引发兴趣。恰恰相反,幼儿其实对我们认为的抽象和具象是没有概念的,或者说我们以为的具象,其实幼儿看来都是抽象。数学本身是高度抽象的学问,数学本身足够简洁,逻辑自恰完全不需要联系实际。有的时候直接讲数学本身,最小限度借助具象,效果可能更好。

比如,讲解数字,如何解释110中的那个1是不一样的,无论是学校老师还是家长本人,都会说位值不同。1是个位,10里的那个1是十位。那什么是个位,什么是十位?个位就是一位数,十位就是两位数。好像没什么不对,不过在语义学来看,这就是同义反复,简单来说,你只要记住,不用知道为什么。但其实从数学逻辑本身出发,是可以得到解释的。

先给个定义,1是指从0开始数一步,2是指从0开始数两步,以此类推,9就是从0开始数九步,如下所示:0→1→2→3→4→5→6→7→8→9

数到9之后我们不能继续往下,假如我们不知道9之后的数字怎么表示,那我们可以再重复一次0到9继续计数,并在下一行中放置,如下所示: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第一行从0开始数九步到达第一行的数字9,再往下一步就到了第二行的数字0,以此类推。第二行的0就是第一行的9之后的数字,但会跟第一行的0混淆,我们想个办法,在第一行的数字0到9左边加多个0,而第二行的0到9相当于是对第一行数字0到9的第一次重复,那么我们在第二行数字左边加个1,如下所示:

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从数字0数十步就到达数字10,10的1表明是在第二行,我们从0出发到达10时必须穿越整个第一行,而第一行有十个数。把1放在0到9的左边意味着我们是第一次重复使用0到9这十个符号,自然是跟第一行的1代表着不同的意思。以此类推,我们可以得到0到99两位数的长方形阵列,如下所示:

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至此,我们学会个位数和十位数共100个数字,也知道它们是怎么来的。

是不是觉得很复杂,小朋友可能完全不能理解?开始我也是这样认为的,但第一次给小米讲解(没满4岁),他竟然非常感兴趣,用数步子的方式解释数字,他觉得非常有意思,是否真的理解我不敢确认,但很明显感觉他是投入进去了。当然,这需要多次重复,家长也需要足够多的耐心。学习的苦中作乐也是由此而来。(注:上述关于数学位值的讲解来源于伍鸿熙教授的《数学家讲解小学数学》

爱的教育

再说爱的教育。每一个父母都爱自己的小孩,这是天性。但爱的教育却是最难的,比智力教育更难。爱的前提是平等,没有平等,就没有爱。这一点很多人认识到但做不到。特别是对小孩的爱上。我们经常说爱小朋友,当然是出自真心,一旦孩子表现出不符合我们意愿的行为,所谓的爱立刻抛之脑后。美其名曰,我们爱你,所以才要求你做这个,不许你做那个。不要说3岁的小孩,甚至孩子到了成年,我们依然是用这样的方式去表达所谓的爱。爱需要平等,这个平等不是形式上的平等,是真正意义上的平等,任何时候任何事情。

以我为例,我家小米3岁多,其实很多东西都懂了。那天一起送小米妈上班,送完准备回家,后座只有他一个人坐在儿童安全座椅,哭着一定要松开安全带。我们大人当然知道戴安全带是对小朋友是好的,当时在路边,下大雨,正常情况肯定绑上安全带直接走,哭一会就不哭了。我当时在后座陪着他,问他为什么不想戴?他回答不舒服,反复多次询问之后,后来终于承认是不想妈妈去上班。知道原因后,我先跟他好好说清楚妈妈为什么要上班,然后解释安全带的作用,解释的时候还说如果他不戴,爸爸就会被警察叔叔抓走,最后给妈妈打了电话,继续耐心解释。最后他想明白必须戴安全带,接受了现实,我才开车。这件事是我第一次以完全平等的方式跟小米对话,我觉得对个人启发很大,小朋友虽然小,有时候会不讲道理,但并非全然不讲道理,关键看你有没有这个耐性。道理都懂,一旦遇到实际情况,我们就忘了,简单粗暴最有用,但对小朋友真的好么?

小孩发脾气其实很正常,但其实每一次发脾气,小孩都是有原因的,找到这个原因非常重要。有朋友说,小朋友发脾气了,我们第一时间不是讲道理,先给个拥抱,安抚小朋友,情绪稳定后再慢慢讲道理。方式很对,但我们不能停留于此。拥抱安抚只是方式,但是否真正做到平等,小朋友是感受得到的。你是想通过拥抱的手段达到说服小朋友的目的,还是真的理解小朋友的诉求和想法,这是不一样的。有的时候小朋友的诉求在我们看来有点无理取闹,反过来想如果这么做会有原则性的问题吗?如果没有,为什么不呢?

又比如那天晚上,小米洗完澡,他妈妈上天台整理菜园,刚下过雨,很湿,正常是讲故事时间,小米非要上去陪妈妈,上去可能会弄脏,这时候怎么办?强迫不让上去?拥抱然后说服不让上去?都不对,就让他上,最多再洗一次澡嘛,这不是纵容,这是尊重。当然要把握好度,要跟小朋友说清楚产生的后果,如果他还是坚持,那就让他去。

没有那么多原则性的问题,只要不是涉及安全问题,我觉得都可以讨论。关键还是在于是否平等,是否尊重。如果每次发脾气小朋友都愿意跟你分享原因,然后你也愿意理解,这是一种良性循环。拥抱只是方式,说服不是目的,倾听才是,要站在小朋友的立场跟他们沟通,这很难,我也在学习。

教育是门终身的学问,小孩在成长,我们也是。真的做,会很累,但人活的就是过程,每个人的结局都是死亡,过程才是人生的全部,人生无非苦中作乐,不是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