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的身後事

奶奶的身後事

年紀輕輕就給自己準備墓地,在中國大概只有古代皇帝才熱衷幹這樣的事。過去,普通老百姓大多是在有了孫子輩之後,才認真考慮這件事。我小時候去過給我奶奶做棺材的鄉下木匠家,看到兩口巨大堅硬的棺材上漆後放在打穀場上晾乾,並不覺得可怕,一眾不懂事的小孩子甚至還想爬進去把蓋子合上捉個迷藏,被大人罵個狗血淋頭才走開。

我奶奶是上世紀30年代生人,為自己和我爺爺預備“閉眼之後困眼眯的盒子”時已經50多歲了。她的焦慮來源於自己的風溼病、糖尿病和十來歲時見到的在日軍飛機轟炸中難以殮葬的鄉鄰。能提前預備好自己和我爺爺的壽材,她很滿意。很長一段時間裡,她在左鄰右舍間對木材的厚度津津樂道,一點兒也不像個接受過新社會教育的無產階級女工。

奶奶的身後事

《心迷宮》劇照退休之後她關注國際時政國家大事、左鄰右舍的八卦,最關注的還是“白事”市場的流行動態。到了80年代,湘南小城操辦白事的風尚幾年一變。一開始是要給每位前來弔唁的賓客發一個陶瓷碗做奠儀回禮。這種6寸小飯碗有個很吉利的名字叫“壽碗”,據說只有去世時年滿60歲的老人才有資格用。把壽碗帶回去吃飯,可以長命百歲。這種碗的顏色和圖案還有級別之分,六七十歲的老人通常用諸如嬰戲圖、福祿壽仙之類的喜慶熱鬧的粉彩圖案,去世時滿80歲的老人可以用大紅描金的龍鳳圖案。人到老年比完子孫無非比個壽命,所以“僭越”萬萬不可,事到臨頭手忙腳亂地去大批訂購也不妥。

所以我奶奶每隔一段時間就計劃著要囤一批這樣的碗,她的理由是早買省錢。去年一個碗賣一塊八,今年就漲到了兩塊。但令她苦惱的是花色款式不知如何確定。

磨蹭了兩年,風尚就變了。瓷碗突然就不受歡迎了,一種帶手柄和蓋子的不鏽鋼碗突然成了白事市場的新寵。我奶奶參加了一個老朋友的追悼會也得到一個。研究了半天之後,她大喜過望:“這個不鏽鋼碗又輕便又實用,掉地上也摔不爛,貴是貴了點,但肯定能用很久。收到的人肯定也喜歡。”計算過賓客人數之後,她去銀行取了2000塊錢,讓我叔叔去預訂200個不鏽鋼碗。家裡人照例勸一陣,“您長命百歲,活得到九十九,不急”,依然沒人接單採購。

好在過了一陣流行風尚又變了,我奶奶也就有了新的目標。

奶奶的身後事

真正讓她下定決心的是1998年的金融危機。通貨膨脹和多年不變的退休金讓她終於出手囤了一批白毛巾。毛巾六塊五一條,奶奶買了500條。我媽打趣說:“萬一將來不流行了怎麼辦?”奶奶可能早就想好了:“大不了將來你們一家分100條當洗澡毛巾用,實在用不完再當抹布用。”這個梗讓全家笑了好久。

奶奶是2004年去世的,享壽77歲。她去世那年,囤的那批白毛巾作為奠儀的回禮之一雖然並沒有過時,但因為時間太久發黃了,最終沒能派上用場。她的壽材堅硬厚實、烏黑亮堂地擺在靈堂裡,過往老人都要進來“嘖嘖”稱讚一番。我奶奶原本擔心停靈時唱戲沒人看,特意囑咐唱一天老戲,唱一天流行歌曲,要準備零食茶水招待“觀眾”。結果兩晚都爆滿,左鄰右舍自帶凳子來看樂隊表演,散場時一地瓜子皮、糖紙。

奶奶的身後事

《山河故人》劇照去年我婆婆突然患癌症去世,在經歷了高價壽衣、骨灰盒又馬不停蹄地到處看墓地但到現在還沒有讓她入土為安之後,我突然想起了為自己的身後事準備了20多年的奶奶。她老人家墳頭的樹如今也能撐起一片陰涼了,這大概是她最後一件滿意的安排吧。

奶奶的身後事

本文為《三聯生活週刊》“個人問題”欄目讀者投稿文章。歡迎大家踴躍投稿。

《三聯生活週刊》投稿郵箱

個人問題投稿

[email protected]

微信公號投稿

[email protected]

讀者來信投稿

[email protected]

生活圓桌投稿

[email protected]

頭條號“粉絲信箱”

[email protected]

奶奶的身後事

活動預告

奶奶的身後事奶奶的身後事
奶奶的身後事

⊙文章版權歸《三聯生活週刊》所有,,轉載請聯繫後臺。

全球化:進或退

奶奶的身後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