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鲁迅回忆性散文《朝花夕拾》看先生率直背后的温情

前言:

清华新闻学院院长柳斌杰曾这样点评此书:

《朝花夕拾》集中部分散文较多的传承了传统散文的特点,写人记事均于平淡质朴的笔墨间蕴藉着深邃的思想,而且在对旧日情怀的回顾时,还常常发表议论,抒发对现状的某些不满之情。

从鲁迅回忆性散文《朝花夕拾》看先生率直背后的温情

《朝花夕拾》不是历史书,但却让我们看到了中国近代史的若干侧面,它也不是民俗著作,但却涉及城乡风俗。鲁迅先生,在一个轻松,和谐的氛围内,向读者述说着自己内心的隐秘的快乐与痛苦。

《朝花夕拾》可以称为是鲁迅先生“回忆的记事”,共收录有先生创作的10篇回忆性散文,从多方面反映出了先生少年时的生活以及先生性格志趣的形成过程。“朝花夕拾”寓意“早晨的花晚上拾起”,不难看出,这本书中所写到的,皆是先生对往昔的回首回顾,是先生心底年少的温柔。

十篇散文,满满的皆是回忆,文中所记录的,是鲁迅从幼年阶段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经历,生动的向读者展示了清末明初的生活画面,鲜活的人物形象,丰富有趣且又饱含深意的童年故事,抨击着旧社会,表现着鲁迅先生对“人的解放”的渴望。“朝花夕拾”这个极具内涵的词,在那个岁月,像是一把抹了糖的利剑,让无数读者在感叹童年快乐时又在心头被狠狠一刺。

在鲁迅先生童年的叙述中,长妈妈,藤野先生,范爱农,这一个个生动的人物背后,皆是有着属于他们的那一份深层内涵。小说处处流露的都是鲁迅先生童年时的欢乐如若仅仅浅尝,必然不能感悟鲁迅先生给予文章的深层含义,简单的文字,却蕴含着鲁迅先生无尽的力量。

生活中的暴虐者——《狗·猫·鼠》

从鲁迅回忆性散文《朝花夕拾》看先生率直背后的温情

在此篇中,鲁迅先生毫不避讳的坦言自己“仇猫”,表面上写猫,实则寓意反讽与猫同习性之人。

文章开篇,就可看到那些“正人君子”在攻击“仇猫”,攻击者们那拿一句“狗不是仇猫的么?”来想借此污蔑辱骂鲁迅先生是狗,而鲁迅毫不退让,通过引用覃哈特博士《自然史的国民童话》这本书中所提到的狗猫结仇的故事,给予那些“正人君子”当头一棒,把那些攻击者喻为“没眼力”的狗,接着,将他们与动物相比较,深刻披露那些所谓文人的虚伪性。

文章前半篇可谓皆为杂文笔调,笔至后篇,开始正式进入回忆序列:祖母讲的猫与虎的故事,自己救下被蛇追杀的隐鼠的经历,还有自己心爱的隐鼠被猫所吃,因此开始仇猫,打猫的故事。作者首先借祖母的故事,向读者展示了猫的狡猾,接着,又借对鼠的描写,表现了对大老鼠的厌恶和对不害人的隐鼠的同情,当鲁迅知道自己的隐鼠葬身猫腹后,对猫,便有了深深的仇视情节,哪怕后来知道隐鼠不是被猫所杀,仍旧无法与猫“重归于好”。

先生仇猫的理由,从儿时到现在都是有理有据,自己年幼时救下的隐鼠遭到摧残这一部分,将作者对施暴者的仇恨以及对弱小者的同情写的淋漓尽致,结尾处写对付眼前“猫”的态度和策略,是对当时社会上层对邪恶,施暴者放纵不管的鞭挞。

鲁迅先生满腔正气,但奈何所处年代黑暗,腐败,不平等,他以笔为枪,势必击破那些黑暗麻木的现实,《狗·猫·鼠》一书,生动有趣,却也同时饱含深意,足以给身处当时那个年代的狗、猫、鼠们当头一棒:

说空话尚无不可,甚至于连自己都不知道说着违心之论,则对于只能嗥叫的动物,实在免不得“颜厚有忸怩”

其乐无穷,天真欢乐——《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从鲁迅回忆性散文《朝花夕拾》看先生率直背后的温情

张硕城先生曾对本文主题做过归纳:鲁迅先生通过写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美好生活的回忆,表现出了作为孩童,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新鲜知识的追求,天真,活泼的心理。关于这篇文章,从传统来看,本文一直被学者冠以对封建私塾的批判这一主题,但在笔者看来,本文应是作者对儿时的回忆,不具有批判性质。

文章打开始对百草园的描写,就让人仿佛真的已经置身其中,菜畦、石井栏、皂荚树的描写,仿佛将我们带入了那个世界,而对鸣蝉,黄蜂和叫天子的描写,仿佛他们就在读者的耳边。

在这被人称为:“阴森、冷酷、枯燥、陈腐”的三味书屋里,我们不难看出,其实孩子们对美、对艺术的追求并没有被“扼杀”,相反,成绩还提升了不少,细读文章,孩子们其实的对艺术的追求过程以及学习过程其实并不是痛苦的,而是轻松愉快的。由此可见,先生是一位和蔼可亲,教学有方的好老师。

三味书屋的生活和百草园的生活一样的有趣。和百草园相同,孩子们对于三味书屋,其实也是有依恋存在的。但是,这种依恋却与百草园又有不同:对百草园的依恋,是天真的,是一种从熟悉到陌生的反抗心理的体现而对书屋生活的依恋,更显示出的是一种成熟的,理智的。

而在这一篇中,我们不难看出,鲁迅笔下所展示的,是令无数读者羡慕的童年生活,给大家展示出来的,是一种令人神往的童趣。多年以来,在诸多文学点评里,百草园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生活一直和三味书屋枯燥乏味,无趣生硬的生活形成对比,但是再度细尝此文,现在看来这两个地点的描写,更像是一种相互呼应的和谐的关系,通读全文,属于先生的美好回忆跃然纸上,而对自然的爱和对知识的追求也显而易见。鲁迅先生展示给我们的,是他的那颗充满童趣的内心,这也是这篇散文真正蕴含的独特美。

爱国的升华——《藤野先生》

从鲁迅回忆性散文《朝花夕拾》看先生率直背后的温情

在《藤野先生》这一篇中,鲁迅先生从东京到仙台求医的许多生活片段被他写的生动有趣,在阅读完《朝花夕拾》所收录的10篇散文后,此篇可谓触动最深,虽是散文,可却是真正的形散神凝,不难看出,贯穿全文的,是鲁迅先生浓浓的爱国之情,正是因此,文章中每一个看起来平淡无奇的生活片段都可以触动内心,触发读者无尽的思考。

藤野先生可谓对鲁迅影响颇深,从此文中,不难看出鲁迅对先生的真挚怀念,借自己手中之笔,向读者展示出了藤野先生正直,对待学术严谨,且没有民族偏见的优秀品德。除此以外,鲁迅先生也在文中追述了自己弃医从文的原因,字里行间,皆可看出鲁迅先生的浓厚的爱国之情。

文章虽以“藤野先生”为题,但有一半篇幅没有提到藤野先生,其实这一点,可谓正是鲁迅先生文章的魅力之处,不将其点破,一切缘由皆在文段之中:文中写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这里所写,其实正是鲁迅离开东京前往仙台见藤野先生的理由。写日暮里和水户,其实是表现鲁迅先生的忧国之情,这也是他学医的理由。写日本的“爱国青年”寻衅滋事,也是在为藤野先生做一个反面衬托。除了这些,其实鲁迅还从其他很多方面突出藤野先生的优秀品德,先生正直、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真的是显而易见。当然,藤野先生影响了鲁迅的一生,这也让鲁迅在写作疲惫之时能够想起藤野先生的教诲,坚持用笔去和黑暗社会做对抗。

疼爱学生,理解学生,正是因为他对学生的爱,让他有了十分强大的人格魅力,以至于后来影响学生的一生。

结语:

本篇所叙述的,仅为笔者本人所受益颇深的三篇,鲁迅先生通过《朝花夕拾》,塑造出了一个个深入人心的鲜活角色,又借一件件往事,抨击了囚禁人的旧社会的黑暗,带给我们的,既有美的感受,又有无尽的深思。

从鲁迅回忆性散文《朝花夕拾》看先生率直背后的温情

当时的社会宛如一个无光的铁盒子,每个人都安静地躺在其中,不愿意去挑战这块在他们看来无法企及的盒子,连光明,都无心去触碰但是很庆幸有鲁迅先生这样的人,用鲜血撞击钢铁直到破碎,让这黑暗的盒子里透入了光。

回忆不少见,但大多都是些风花雪月,闲情逸致,鲁迅先生笔下的,给予我们不单单只有回忆的冲击,更多的是对笔墨所述的深思。朝花虽艳,但却仅艳于其他时刻,而待得夕阳时刻再赏,反倒较清晨多了一丝韵味。文章也是如此,何谓优秀的文章,不过是能触及人心;什么是感人的语段,不过是当惊鸿一瞥之时,就已泪湿眼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