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I-PPI剪刀差走闊,期待更積極財政政策

4月17日,國家統計局公佈了2020年3月份及一季度中國經濟運行的主要數據。

受新冠疫情衝擊影響,2020年一季度中國經濟增速大幅放緩。2020年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為-6.8%,前值6%,增速創改革開放以來的新低。

從分項看,3月數據較2月數據跌幅收窄,趨勢向好。3月份主要經濟指標包括工業、服務業、投資、社零和進出口,降幅都是大幅度收窄,呈現改善趨勢。(①3月工業增加值增速-1.1%,前值-13.5%;②3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5.8%,前值-20.5%;③1-3月固定資產投資同比-16.1%,前值-24.5%;)

這是疫情得到控制後推進復產復工的應有表現,說明我國疫情防控成效不斷顯現,復工復產進度正在穩步推進。但也應注意,上述數據仍為負值,即復工後並非局面明顯轉好,只是減緩惡化趨勢,可見覆工不能完全使經濟復甦,全面轉好仍需政策進一步支持。

3月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5.9%,比2月降低0.3個百分點,這個數字與現實對比“失真”。

政府定義的“失業人口”,需要滿足三個條件:1、擁有本地戶口,還得是城鎮戶口;2、男性年齡要在50歲以下,女性年齡要在45歲以下;3、主動到相關部門登記失業。官方公佈的數據是在嚴苛的限定條件下所做的統計,滿足上述條件的人群準確的界定應為“長期失業人口”。而受疫情影響短期出現失業的人員比例應該高於上述數字。

3月份CPI同比上漲4.3%,比上月回落了0.9個百分點,主要原因是豬肉等食品價格漲幅回落;PPI當月同比收縮幅度由0.40%擴至1.50%,意味著實體經濟收縮情況有所惡化。

CPI-PPI剪刀差問題越來越突出,今年1-3月CPI-PPI剪刀差依次擴大至5.30%、5.60%和5.80%,處於歷史高位,表明實體經濟通縮和消費品通脹的矛盾愈發突出。如果拉長期限來看,從CPI當月同比、CPI-PPI剪刀差、PPI當月同比等數據來看,和2008年金融危機較為接近。因此目前消費品通脹與工業品通縮並存的特徵已非常明顯,滯脹隱憂已經初現。


經濟恢復存在瓶頸

短期來看,經濟恢復的瓶頸依然存在。

於內部來講,需求羸弱。在國內疫情趨勢向好的情況下,我們並沒有看到消費的“報復性反彈”,部分經濟活動在短期內很難恢復,除了最基本、最必要的衣食住行外,尤其是服務類、非必需商品的消費恢復仍然遇到很大的困難;復工不等於復產,復工率達到80%的行業很多復產率不到30%。

除了內部因素外,外部需求走弱,也會壓制我國經濟的恢復。我國出口主要方向的歐美各國疫情依舊嚴峻,“長尾特徵”明顯;作為我國原材料供應國和工業品出口增量來源的印度和巴西等仍在爆發早期,我國最大的糧食和原油進口來源俄羅斯也宣佈停止出口糧食並封鎖邊境。世界主要經濟體全部封國封城,部分經濟體基本停擺。阿根廷已成為首個受疫情衝擊而“倒下”的國家,政府無法償付公共債務,提出全面債務重組。

美國和歐盟大概佔全球終端需求的50%以上,如果全球一半的經濟存量在明顯大幅走弱,今年全球經濟大概率會出現負增長,中國也很難在經濟寒冬中獨善其身。需要注意的是,疫情期間,我國做為全世界最大的疫情時期醫療物資出口國,有創呼吸機、口罩、防護服等防疫用物資出口量井噴,即便如此,一季度醫療設備及器械出口同比下降0.7%,總出口同比下降11.4%,可見疫情對各出口導向行業的影響極為嚴重。


寬鬆貨幣政策持續發力

針對目前的宏觀經濟情況,國內寬鬆的貨幣政策持續發力。4月20日,中國人民銀行授權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公佈,2020年4月20日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為:1年期LPR為3.85%,5年期以上LPR為4.65%。一年期LPR下調20個基點,5年期下調10個基點。2020年3月20日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為:1年期LPR為4.05%,5年期以上LPR為4.75%。

此次LPR下調符合市場預期,與MLF利率下調量級一致,對市場的影響較小,可見在兩會前,暫不會有超預期的政策出臺。

未來,要對中國積極的宏觀政策有更多期待。在4月17日的政治局會議中,會議指出要以更大的宏觀政策力度對沖疫情影響。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更加積極有為,提高赤字率,發行抗疫特別國債,增加地方政府專項債券,提高資金使用效率,真正發揮穩定經濟的關鍵作用。穩健的貨幣政策要更加靈活適度,運用降準、降息、再貸款等手段,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引導貸款市場利率下行,把資金用到支持實體經濟特別是中小微企業上。多次降準後,降息成為直接減少金融機構資金成本的重要政策,市場各類資產對該政策抱有較高期待。

總的來看,目前對經濟工作的原則是“穩”,但是“在穩的基礎上積極進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