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成十省市新基建規劃“新擔當” 數據確權“最亮眼”-今日頭條-手機光明網

協同5G、區塊鏈等信息技術的“新基建”正在為我國數字經濟按下快進鍵。

新基建並非新詞彙。早在2018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首次提出加強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今年以來,中央以更高頻次、更大力度強調新基建的重要性,各省市積極佈局,行業加速跟進,一時間“新基建”成為熱搜詞。4月20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在新聞發佈會上將區塊鏈正式納入新基建範圍。

區塊鏈上升為國家戰略一週年之際,作為新基建中的“新角色”,區塊鏈在各省市新基建中到底扮演怎樣的角色?又被報以怎樣的期待?《證券日報》記者對各省市新基建規劃進行不完全統計梳理,一探究竟。

自4月20日新基建概念清晰界定後,據《證券日報》記者不完全梳理統計,在15個省市地方政府發佈的新基建相關規劃政策中有10個省市重點提及區塊鏈技術及規劃,區塊鏈目標不一,整體較為務實,數據確權方面備受關注,並有多地規劃區塊鏈落地應用數量、類型、投入等相關指標。

火鏈科技CEO、火鏈研究院院長袁煜明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從各省市新基建規劃來看,數字確權方面最為亮眼。首先,數字確權作為未來通往價值互聯網的基礎,具有廣泛的正向外部性,這一基礎設施的建設必須有賴於政府的公共投資;其次,數據確權過程涉及多領域協同,從立法層面、機制設計層面、交易流通環節都需要大量專業性機構的參與,政府主導這一過程能夠更加有效的協調各方資源,加快相應的建設進程;再者,目前產業區塊鏈發展尚處於行業發展的早期,政府主導下的數據確權過程能夠有效提振市場信心,同時激發市場創造活力。”

深圳將加快數據立法

探索建立數據確權等機制

目前,以互聯網為基礎的信息網絡正在使得數據共享更為便捷,但是卻不能實現數據的確權以及數據價值的記錄和流轉,所以基於互聯網數據無法成為資產。

數據要成為數字資產,最重要的是對數據進行確權。

傳統的確權手段採用提交權屬證明和專家評審的模式,但是缺乏技術可信度,且存在潛在的篡改等不可控因素。數據資產能夠被確權,需要建立數據估值模型,為數據定價,方便安全的交易流轉。區塊鏈則成了實現數據資產化最好的技術載體。

《證券日報》梳理各省市相關新基建規劃政策發現,各地新基建規劃中區塊鏈的發展目標差異明顯,數據作為新基建重要的生產要素之一的確權問題,正在備受重視。

在深圳市人民政府關於加快推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實施意見(2020—2025年)中對於數據確權方面表述較為具體,強調將加快數據立法。意見指出,加快培育數據要素市場;加快數據立法,探索建立數據確權、交易、流通等機制;完善政務數據開放共享機制,創造條件促進公共數據和社會數據資源開放;提升數據資源價值,搭建基於區塊鏈技術的數據資源交易平臺,推進數據要素資源深度開發利用;加強數據安全保護,加強對政務數據、企業商業秘密和個人數據的保護。

“區塊鏈技術適合為數據確權,這是數據共享和數據保護的基礎,可以進一步推動數據要素市場的建立。”國際新經濟研究院數字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鄭磊對《證券日報》記者解釋道:“數據要素是重要生產要素之一,是數字經濟的重要驅動力。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是數據使用和權利之間如何平衡,並建立數據交易市場,才能充分發揮數據的生產力作用。從深圳市相關文件來看,其探索數據要素核算,數據共享和權利保護,並建立數據要素交易市場,意義重大。”

袁煜明進一步指出,區塊鏈技術在數據確權方面能夠發揮最主要作用,區塊鏈技術中鏈上數據不可篡改、數字簽名、智能合約、加密手段以及可追溯的特性實現數字數據的所有權確定,對數據的產生、收集以及使用進行全流程過程管理,以及能夠對信息洩露進行追溯追責,大大提升數據保護安全度,降低數據確權難度,在此基礎上結合具體的應用場景更好的發揮鏈上數據的經濟價值,實現數據的價值傳遞。

除深圳之外,北京市新基建相關規劃提出探索數據流通的安全可信度。《北京市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行動方案(2020-2022年)》中表示,探索運用區塊鏈技術提升行業數據交易、監管安全以及融合應用效果。結合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支持開展電子商務、電子交易以及跨境數字貿易的區塊鏈應用,提高各類交易和數據流通的安全可信度。強調編制完善公共數據目錄,統一數據接入規範標準,完善目錄區塊鏈的運行和審核機制,推進多層級政務數據、社會數據的共享開放。

零壹智庫區塊鏈分析師孫宇林《證券日報》記者坦言:“區塊鏈在數字資產交易中解決的最重要問題就是資產映射問題,或者說是資產數字化問題。區塊鏈在數字資產交易領域的應用將逐漸從最初的發幣融資再找資產映射的流程轉變為先錨定資產再確權交易的流程。”

另外,四川省在新基建相關文件中重點提及了數字版權,《四川省加快推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行動方案(2020—2022年)》中指出,將推動區塊鏈在政務服務、金融服務、物流倉儲、數字版權、農產品溯源等領域創新應用,打造政府數據開放共享區塊鏈試點平臺、“蜀信鏈”等區塊鏈基礎設施,建設基於區塊鏈技術的知識產權融資服務平臺,探索建立基於區塊鏈技術的數字資產交易平臺。

西南財經大學金融學院數字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陳文對《證券日報》記者總結道,數字資產的自身特性決定其定價交易方式與實物資產以及證券資產交易的巨大差異,而區塊鏈有助於在數字資產歸屬確權、數字資產價值評價以及數字資產流通全鏈條監控方面帶來大量價值,使得數字資產交易的摩擦成本大幅度降低,也使得數字資產交易從不可能成為可能。

聚焦區塊鏈應用落地

多地明確相關指標

此外《證券日報》記者梳理發現,多地明確規劃了區塊鏈應用各項指標,整體較為務實。

在應用數量上,福建省在《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年)的通知》中表示,有序部署建設區塊鏈平臺。在智能合約、金融、物聯網、智能製造、供應鏈管理、不動產、智慧城市等領域培育100個以上區塊鏈典型應用;雲南省在《雲南省推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實施方案(2020-2022年)》中指出,建設區塊鏈技術雲平臺,全面建成雲南省區塊鏈基礎服務平臺,打造50個區塊鏈應用。

在應用類型上,四川省將加快推進區塊鏈隱私保護、跨鏈控制、網絡安全等核心技術攻關、集成創新和融合應用。其在《四川省加快推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行動方案(2020—2022年)》中提出,將推動區塊鏈在政務服務、金融服務、物流倉儲、數字版權、農產品溯源等領域創新應用,打造政府數據開放共享區塊鏈試點平臺、“蜀信鏈”等區塊鏈基礎設施等。

在應用投入上,《重慶市新型基礎設施重大項目建設行動方案(2020—2022年)》中對探索應用區塊鏈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相關規劃指出,建立專業領域存證保全、電子取證、數字簽名、密碼管理等信息安全服務平臺。規劃實施7個項目,投資額約9億元。

陳文闡述觀點認為:“總體看,各省市對區塊鏈應用指標較為務實,是值得期待的。區塊鏈是技術底層架構,作為基礎設施的基礎技術,將構建新基建及數字經濟的全新治理體系。區塊鏈金融的場景開拓已經證明了區塊鏈在推動金融新基建中的重要價值,而未來的產業區塊鏈的全面開展將形成一個基於區塊鏈的全新經濟運行模式。”

對於目前區塊鏈技術在全國的發展前景,孫宇林指出:“可以從兩方面來看。一方面是大企業在區塊鏈這一技術領域加速佈局,中小企業則不斷推動技術創新;另一方面在地區發展上,已經明顯形成了北京、杭州和深圳三地引領區塊鏈產業發展的格局,其中北京市擁有比較好的區塊鏈融資環境,杭州市聚集了一批區塊鏈技術相對成熟的技術企業,深圳則擁有新技術應用先行先試的政策優勢。”(張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