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皇帝做霸王,奈何天命亡西楚----淺談項羽分封諸侯的成敗得失

公元前206年12月,諸侯上將軍項羽攜鉅鹿之戰一戰殺王離降章邯奠定天下大勢之餘威,率諸侯聯軍四十萬進入關中,兵臨咸陽城下。鴻門宴上劉邦拜服,將關中交與項羽全權處置。至此,已經以BUG級戰術能力及無敵戰神形象震懾諸侯的項羽完成滅秦大業,其威名聲望已凌駕於名義上的"天下共主"楚懷王之上,功勳事業來到了人生巔峰。

不做皇帝做霸王,奈何天命亡西楚----淺談項羽分封諸侯的成敗得失

鉅鹿一戰,群雄懾服

項羽面臨的選擇

時勢造英雄,功高蓋主的項羽,已經被命運推到了天下主宰的位置上,他的選擇將決定歷史的發展方向。當然,是在既定框架下的有限選擇。


不做皇帝做霸王,奈何天命亡西楚----淺談項羽分封諸侯的成敗得失

滅秦大業已成,志得意滿的項羽

綜合天下大勢,擺在項羽面前的路有三條:

一.恢復戰國時代的天下秩序;

二.繼承秦帝國衣缽,建立新朝,重建大一統;

三.重新洗牌,建立新的統治秩序。

何去何從,頗費思量。

恢復戰國秩序,意味著實現"先入關中者為王"的懷王之約,封劉邦為秦王,以楚懷王為"天下共主"即諸侯盟主,而韓趙魏齊燕各國則以復興的各國王政為基礎實現復國。然則如此一來,置項羽於何地?因此,這個方案肯定是首先pass掉的,難道我項家白給你們打工?

至於第二方案,仿秦制建新朝,項羽當皇帝,項羽想不想?當然想啊,從喊出"彼可取而代之"的那一天起就想啊!只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卻很骨感,想歸想,能不能做到就另說了。上有天下共主楚懷王,下有劉邦,英布,舊六國王族等一眾拎著腦袋打天下的盟友兄弟,手裡的兵也沒有人家多,不給人家裂土封王,人家憑啥聽你的?就象一個創業公司,一幫合夥人跟著你項家一路走來,這會上市了你說所有股份都是你項家的,一點原始股都不給其他兄弟?憑什麼啊!

從名義上講,義軍起兵的宗旨就是誅滅暴秦,復興六國,暴秦一滅就復辟秦制,這也說不通啊,而從實力上講,項氏集團這會能直接掌握的兵力最多也就十幾萬,而劉邦和其他諸侯掌握的兵力有三四十萬,目前項氏還沒有同時與所有諸侯開戰的實力,所以此路暫時不通。

那就只能走中間道路,仿周朝故事,以諸侯上將軍之名行分封天下了。蛋糕就這麼大,怎麼個分法還是有講究的:

1.項氏為滅秦首功又主持分封,自身利益自然是首先要保證的;

2.楚懷王嘛,小屁孩一個,啥毬不懂,給你個名義,哪涼快呆哪去吧;

3.劉邦,英布,共敖,吳芮這幫老楚兄弟,功勞僅次於我,尤其劉邦先入的關中滅的秦,不能慢待,不過劉邦這老小子有點不地道,得防著點;

4.舊六國王族包括章邯那幫降將,手裡有實力有地盤,差不多該給的還得給他們,但把握兩個原則:一不能單獨給他們太大地盤以免坐大,最好是分而治之,二呢要留點餘地讓他們狗咬狗,差不多了哥再出手收拾殘局。得,就這麼辦!

項羽分封諸侯為19王國

最終經過長達數月的策劃,溝通,討價還價,花了N多心思,綜合各方利弊,最終將天下也就是戰國末年原戰國七雄的固有領土,參考秦帝國的三十六郡劃分方式劃分為19個諸侯王國,得出的蛋糕分配方案如下:

不做皇帝做霸王,奈何天命亡西楚----淺談項羽分封諸侯的成敗得失

項羽分封諸侯形勢圖

1.採用“明升暗降”方式處理名義上的天下共主---楚懷王,尊為“義帝”,遷徙到南楚郴縣(現湖南郴州),給我離得遠遠的,到這個鳥不拉屎的地方去稱帝吧,天高皇帝遠,中原的事情就跟你沒關係了;

2.首先劃分地盤最大的楚國,這是我項氏起家的根本之地,也是後續形勢發展的基礎,必須由原來楚國的這幫老兄弟們掌握才放心,當然最大最好的這一塊肯定是我的啦。原楚國分割為4國,項羽自立為西楚霸王,諸侯之長,都彭城,領有原楚國和魏國的九郡(東郡,碭郡,泗水郡,薛郡,東海郡,會稽郡,陳郡,南陽郡);封原楚將英布為九江王,都六縣(現安徽六安),領有故楚的九江郡;封原楚將吳芮為衡山王,都邾縣(今湖北黃岡北),領有故楚衡山郡;封原楚將共敖為臨江王,都江陵(今湖北荊州),大致領有故楚的南郡。

3.其次將地盤第二大的秦國分割為雍,塞,翟,漢四國。封原秦降將章邯為雍王,都廢丘(今陝西興平),大致領有故秦的內史郡西部,隴西郡,北地郡;封原秦降將司馬欣為塞王,都櫟陽(今西安市閻良區),領有故秦內史郡東部;封原秦降將董翳為翟王,都高奴(今延安)領有故秦的上郡;封原楚將劉邦為漢王,都南鄭(今陝西漢中),領有故秦的漢中,巴,蜀三郡。

4.原魏國分割為西魏及殷兩國,封原魏王(復辟王族)魏豹為西魏王,都平陽(今山西臨汾),領有故魏的河東郡及故趙的太原郡及上黨郡;魏將司馬卬為殷王,都朝歌(今河南淇縣),領有故魏的河內郡;

不做皇帝做霸王,奈何天命亡西楚----淺談項羽分封諸侯的成敗得失

項羽分封諸侯表

5.原韓國分割為韓和河南兩國,封原韓王(復辟王族)韓成為韓王,都陽翟(今河南禹縣),領有故韓的穎川郡;封趙將申陽為河南王,都洛陽,領有三川郡;

6.原趙國分割為代和常山兩國,徙封原趙王(復辟王族)趙歇為代王,都代縣(今河北蔚縣北),領有故趙的代郡,雁門郡和雲中郡;封趙相張耳為常山王,都襄國(今河北邢臺),領有故趙的邯鄲郡,鉅鹿郡,恆山郡;

7.原燕國分割為燕和遼東兩國,徙封原燕王(非原王族,自立燕王)韓廣為遼東王,都無終(今天津薊縣),領有原燕國東部(含右北平,遼西,遼東三郡);封燕將臧荼為燕王,都薊縣(今北京),領有原燕國西部(含漁陽,上谷,廣陽三郡);

8.原齊國分割為膠東,齊,濟北三國,徙封原齊王(復辟王族)田市為膠東王,都即墨(今山東平度東),領有原齊國東部(膠東郡);原齊將田都為齊王,都臨淄(今山東淄博東北),領有原齊國中部(臨淄郡和琅琊郡);原齊將田安為濟北王,都博陽(今山東泰安東南),領有原齊國北部(濟北郡)。

另有部分有功將領予以低一級的領地或民戶封賞。


不做皇帝做霸王,奈何天命亡西楚----淺談項羽分封諸侯的成敗得失

項羽

淺析項羽分封的基礎思路和伏筆

綜合來看,項羽分封諸侯的基礎思路有如下幾條:

1。徹底架空楚懷王並將其排除出新的天下秩序

2。保持西楚一家獨大的地位

3。拉攏英布,吳芮,共敖等重要的原楚軍盟友,以故楚為主體根基

4。打壓和封堵有實力和野心的對手,重點是劉邦和齊國田榮

5。將原有的大國予以分割和控制,抑制有潛力的對手出現 (重點是原來的大國強國秦和齊,策略和效果類似於後世漢武帝時期的推恩令,以確保各個王國的實力均在西楚之下)

把以上幾條歸納起來一分析,項羽的真實目的就很清楚了:只要穩住故楚根基之地,依靠關中的三位原秦國降將堵住劉邦出關之路,趁齊,趙,魏,燕故地各諸侯互相爭鬥以實現利益最大化之機從東向西逐步掃平群雄而最終一統天下。


不做皇帝做霸王,奈何天命亡西楚----淺談項羽分封諸侯的成敗得失

萬人敵

客觀地說,這個總體戰略本身是考慮得比較周全的,基本上就是戰國後期秦國"遠交近攻"戰略的複製版,只是東西方向轉換了而已。從項氏集團的角度分析,在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前提下維持了天下的均勢,同時又在可控的情況下激發了齊,魏等地的地盤爭奪,不失為長遠可行的長期戰略。正常情況下,以此戰略為基礎,項羽複製秦國一統天下的過程,從東而西逐步蠶食吞併各諸侯國並最終君臨天下是完全可以預期的。


淺析項羽分封的戰略缺陷

戰略是人制定的,人的思慮不可能面面俱到,把所有細節都考慮完全。

從已知結局的上帝視角來分析,此戰略也有一些缺陷和不足之處,淺析如下:

1.摒棄義帝的時機早了點,上策莫過於將其安置在彭城,置於西楚控制之下,挾天子以令諸侯,待天下大定後再加處置;

2.封堵劉邦集團的力度和強度不夠。本來計劃中分封給劉邦集團的只有巴蜀兩郡,是在項伯遊說之下才加上了漢中一地。巴蜀自古為偏安之地,別人進不去,自己也出不來,沒有漢中做為還定三秦的前進基地,劉邦集團就此困守巴蜀,漸漸失去前出關中的雄心和機會是大概率事件;

3.沒有給西楚留下一處形勝之地以資戰略防禦。戰國時代後期秦國也曾面臨被六國合縱擊敗被迫全線退守關中的危局,全憑崤函之險才避免亡國之危。當時天下的形勝之地主要有三處,一為關中,二為巴蜀,三為太行,前兩個就別想了,在西楚之地一線平原,缺乏戰略縱深和防禦要衝的情況下,項氏集團沒有把上黨之地,太行東口掌握在手中,這是一個明顯的戰略失誤。

不做皇帝做霸王,奈何天命亡西楚----淺談項羽分封諸侯的成敗得失

太行天險,上黨之地

戰略執行過程中的戰術失誤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本就有缺陷的戰略設計在後續的戰術執行層面又出現了若干失誤,直接導致了項氏集團在楚漢相爭後期的全面被動。

1.因為項羽的一時衝動而殺害義帝,這是極端幼稚的行為,於己無益反而給了反對者口實,劉邦集團正以為義帝復仇之名聯結諸侯集結大軍並攻佔彭城。

2.平定齊地叛亂時項羽壓制不住內心的暴虐和衝動,對已經投降的齊國軍民進行殺降和屠城,逼得齊國再反。項羽陷於齊地動彈不得,給了劉邦集團還定三秦,聯結趙魏的時間和機會。

3.鞏固原楚國盟友的戰略也在執行層面出了問題,楚漢相爭時,英布,吳芮,共敖等人或袖手旁觀,或叛楚助漢,西楚後方失控。

不做皇帝做霸王,奈何天命亡西楚----淺談項羽分封諸侯的成敗得失

漢王劉邦

以上幾個方面的戰略執行同時出現嚴重失誤,直接導致彭城被劉邦聯軍攻陷,局勢全面陷入被動,若非項羽憑藉開了掛的戰術能力實現3萬破56萬這樣逆天的軍事行為,很可能楚漢相爭的第一階段項羽就翻不了身了。

奈何天命亡西楚

彭城之戰後,楚漢進入相持階段,這時另一個BUG級的戰略天才橫空出世,兵仙韓信受命以數萬偏師開闢北方戰場,一年之內憑藉兩次同樣逆天的軍事行動:井陘背水破趙之戰和以濰水為兵破齊楚聯軍之戰而連續平定魏,趙,齊各諸侯,形成了對西楚的戰略合圍之勢,並最終在垓下合圍項羽,十面埋伏,四面楚歌,不可一世的西楚霸王終於走到了英雄末路。

縱觀項羽從興盛到敗亡的過程,雖然根本原因在於他的戰略短視和性格缺陷,但一些明顯帶有偶然性的事件客觀上也促成了他的敗局。

天命亡西楚,終究也是偶然中的必然。

不做皇帝做霸王,奈何天命亡西楚----淺談項羽分封諸侯的成敗得失

氣概無雙的西楚霸王

我是天涯,歡迎關注,一起品讀精彩的歷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