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上誰知道!名校帶給學子的好處絕不僅僅是一張畢業證,而是資源

從今年4月初開始,在抖音和快手平臺上有一位中年大叔,戴著一個紅色的圍裙,上面寫著“廟堂無作為,肉案寫春秋”。鏡頭前的他幽默風趣,他調侃自己就是個“豬肉佬”,教大家如何挑選好的豬肉, 時不時要展示一下自己的“陸氏刀法”。

這個人可不是簡單的“屠夫”,他是1985陝西高考中,力拔頭籌的西安市長安區文科狀元陸步軒。

1989年陸步軒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系,同年被分配至長安區柴油機廠工作。

2000年,他租了房子開起了豬肉鋪,之後被媒體發現,他居然是傳說中北大中文系的高材生,一夜之間,“眼睛屠夫”陸步軒成為了家喻戶曉的名人。

在媒體的加持下,陸步軒成為了“讀書無用論”的典型代表,在人們的口誅筆伐下,陸步軒這個小攤“屠夫”覺得自己是“混的差”。

2013年4月,陸步軒受邀回北大演講時說,“我給母校丟了臉、抹了黑,我是反面教材。”說完幾乎哽咽。

當時的北大老校長許智宏,為此次演講致辭時說,“北大學生可以做國家主席,可以做科學家,也可以賣豬肉。”

現如今,陸步軒已經是一家公司的副董事長和聯合創始人了,他和另一位賣豬肉的校友註冊了“壹號土豬”品牌。2018年“壹號土豬”已入駐全國近30多個主要城市,當年銷售額達18億元。

53歲的陸步軒身價已過億,算是很“成功”人士。他揹負巨大壓力走到現在,獲得成功。

那麼,是“北大”的光環成就了他,還是他的奮發努力令其取得了成功呢?

誰上誰知道!名校帶給學子的好處絕不僅僅是一張畢業證,而是資源

01

名校效應,有時會讓一個普通人與眾不同

從陸步軒進入公眾視野到現在已經有20多個年頭了,這位陸屠夫,因為帶著“北大”的標籤,每過一段時間,他就會成為輿論的焦點。

因為他跌宕起伏的創業歷程,常常引發人們對讀書的價值、就業的觀念、成功的標準等諸多問題的爭論。

賣豬肉賣成了“專家”和“企業家”,北大應該為陸步軒感到驕傲,社會對於“北大才子”與“眼睛屠夫”集於一身的陸步軒,早已不像當年那樣糾結。

回過頭來看,假如陸步軒沒有“北大”的標籤,他只是一位畢業於高職、甚至是普通本科院校,之後從事擺攤賣肉的工作,他會有今天的成就嗎?

未必!

當然,我絕不懷疑陸步軒在擺攤過程中的勤奮和努力,也不否定他的市場營銷能力。

但自從新聞媒體曝光他的身份後,陸步軒就收到了很多大公司的offer。

眾多市民為“目睹”他的“風采”而成為了他的“客戶”,從這個角度來說,名校光環依然給陸步軒吸引了眾多的“客戶”。

除此之外,他的北大校友陳生在2008年邀請他南下廣州,到了廣州之後才發現,陳生可不是什麼開小攤賣豬肉的,而是一家擁有2000多員工,規模化養豬企業的老闆,陳生當時的身價已上百億。

而陸步軒後來的成功,就是在這個平臺上取得的。

正如陸步軒所說:“讀書不一定改變命運, 但是能改變思維。”

不可否認,陸步軒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於他的“北大”標籤。

在任何時候,“名校效應”是不容置疑的客觀存在!

2014年,廈門大學做過一項跟蹤調查,發現:

  • 名校求職者相對非名校求職者最終收到面試通知的概率更高。
  • 名校求職者在求職過程中更謹慎,更有選擇性。
  • 名校求職者在申請要求較高的工作中存在顯著優勢。
誰上誰知道!名校帶給學子的好處絕不僅僅是一張畢業證,而是資源

02

人生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選擇,就在高考考場

12年的努力,12年的堅持,12年的夢。

83天后,這個夢將把2020屆高三學子帶到一片陽光地帶——高考陣地。

在這個陣地上,學子們要往哪裡去,朝哪個方向走?這個問題在考驗著所有高考學子的勇氣和智慧。

在這個陣地上,人生的叉路從此打開,所有參戰的學子都必須做出選擇。

你的夢在哪裡?你心儀的大學在哪兒?關於這些問題,你想好了嗎?

儘管上大學是所有高三學子共同的夢想,可是大學卻千差萬別——名校、一般院校,本科、大專、高職。

不同的選擇,不同的人生境遇;不同的選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你的未來。

當然,人生的路有千萬條,高考也是所有學子真正意義上的第一次選擇。

但不可否認的是,對絕大多數人來說,高考也是最公平、最容易走的一條成功之路。

這條路很擁擠,但規則透明、過程公平、結果公正,能考上怎樣的大學,全憑實力說話。

努力了12年,給自己一個衝擊名校的機會吧!

誰上誰知道!名校帶給學子的好處絕不僅僅是一張畢業證,而是資源

03

名校的資源優勢,讓學子有更多種選擇

與普通高校相比,名校與非名校在社會聲望,社會資源和社會影響力三個維度上,甩出很多普通高校N條街。

“馬太效應”廣泛存在於社會活動的方方面面,在教育領域內,依然不例外。

名校之名,並非僅僅在其絢麗的建築物,豐富的配套資源等硬件設施;當然,對名校來說,這些基本都是標配。

但名校最重要的是在“名師”,因為有名師的存在,其學術影響力、科研實力、教育質量等方面,遠遠超出很多一般性高校。

在這種影響力下,名校對社會資源的“虹吸效應”非常明顯,與普通高校相比,名校在財政撥款、社會捐款等方面有著其他院校無與倫比的優勢。而這些資金上的優勢,使得名校就能有足夠的金錢用於提高教育質量、改善教學設施、更新實驗設備等。

名校在聲望、資源和影響力上形成了相互促進、正向循環的可持續發展狀態,對人才的吸引力也就越發強大,強者恆強,名校的地位是自然難以撼動。

說起名校效應,在這裡先不談大而空、形而上的教育理念、個人奮鬥之類的,僅就畢業生求職為例,就能說明問題。

國內外頂尖的投資銀行,會去哪些高校開招聘宣講會呢?

高盛、摩根士丹利、德意志銀行、美國銀行、花旗銀行、新加坡淡馬錫、荷蘭皇家銀行、中銀國際、中金公司等舉行校園招聘宣講會時,他們去的高校是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復旦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浙江大學等頂尖名校。

通常,越是優秀的企業,在選擇人才時,更看重學校背景,對專業背景沒有特別強的要求;一流的企業、青睞一流的人才,而名校往往是這類人才的彙集地,這就是“匹配”。

即使在薪酬待遇上,名校與非名校的畢業生之間,也存在事實上的落差。

福州大學曾經做過一項調查,結果發現:

“985”“211”高校畢業生與普通高校畢業生的工資報酬在不同收入群體中存在歧視。

在低收入群體中,“985”、“211”高校畢業生的工資報酬比普通高校畢業生的工資報酬平均高6.3%;


在中等收入群體中,“985”、“211”高校畢業生的工資報酬比普通高校畢業生的工資報酬平均高15.3%;


在高收入群體中,“985”、“211”高校畢業生的工資報酬比普通高校畢業生的工資報酬平均高10.7%.

誰上誰知道!名校帶給學子的好處絕不僅僅是一張畢業證,而是資源

04

名校讓學子有更大的格局,成就不一樣的人生

㈠人以群分,名校生朋友圈,就是學子所處的社會階層

每年的高考結束後,處於金字塔頂端的“名校”們,在錄取階段,自然是採取“掐尖”的方式,把中國最會學習和考試的學生群體挑走了。

競爭從來都是優勝劣汰的,而選拔性的高考,更是把這種智力遊戲發揮到了極致。

那些考上名校的高三學子,都是應試教育制度下表現較好的人,先不說他們的智商高不高,單就他們的毅力和堅持力,都得到過實實在在的考驗的。

而對普通院校,尤其是那些教學質量不太好的院校的學生來說,他們中的相當一部分人,活到20歲了,也沒有恆心和意志力堅持長時間的把一件事幹好,更不知道紮實做事為何物?

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與精英為伍,你將擁有強大的人脈資源。

㈡思維的寬度,決定了人生的高度

名校培養的是社會精英人才,在這種培養理念下,名校的教育與普通院校相比,更加“務虛”一些;同時,名校非常注重對學生思維模式的培養。

學生在學校期間,名校生會接觸到更多、更好的思維訓練,在面對一個難題時,名校生通常都會有解決問題的思維套路,知道怎麼去簡化和抽象問題,把問題梳理出來,分類或分層,之後集中精力,一一突破。

而普通院校的學生,通常很少有這樣的思維方式,在思考問題時,大部分學生缺乏邏輯性或條理性,且思維格局上不夠寬闊和嚴謹。

《精進》裡有一段話,很確切的概括了名校生與普通院校學生之間區別:

“一個成熟的人,他的標準來自他的內心,而大多數人,卻受環境所左右。一個年輕人,進入一所不那麼優秀的高校,對自己的標準會不由自主的降低以適應這個環境,減少自身與環境的衝突,而這種做法對他們的人生也許是致命的。”

誰上誰知道!名校帶給學子的好處絕不僅僅是一張畢業證,而是資源

當然,名校生並不等同於全部都是優秀人才和精英人士。

近些年來,個別名校的畢業生出現了一些背離社會認知和價值觀的言行,一再挑戰著社會大眾的神經;但正是因為“名校效應”,個體的言行在新媒體的推波助瀾下被放大。

不可否認,在填鴨式的教學模式下,我國的高等教育客觀上培養出了很多的書呆子,名校也大有人在。

但我們不能以偏概全,用名校中這樣的少數人來代表名校生全體,更不能用名校中的少數弱者,去對比普通院校中的佼佼者。

大學的層級客觀存在,處於金字塔頂端的名校,以其強大的社會影響力、優質的社會資源和厚重的社會聲望,為名校生們構築了一個讓普通院校學生仰望的“發展平臺”。

無論社會和大眾對這個“平臺”抱有怎樣的看法,但對我們個人來說,名校的這個平臺,至少對名校生走出走出校門進入社會時,有著強大的就業競爭力和機會;在未來的發展中,憑藉名校的校友資源、家國情懷、格局遠見和勇氣恆心,在人生之路上,走的更遠、更穩、更平順。

“乘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祝願更多的學子進入名校,成長為國家的棟樑之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