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表明:有時候運氣,比努力更重要

研究表明:有時候運氣,比努力更重要

在我們的文化中,總是過多的強調努力的重要性。比方說:

人定勝天

事在人為

成功就是1%的天賦加上99%的努力

但是,你有沒有想過,可能,有時候運氣對於成功的重要性,遠遠大於我們的想象。

我前段時間看了篇論文,意大利物理學家Allesandro Pluchino、Andrea Raspisarda和意大利經濟學家Alessio Biondo,第一次嘗試量化運氣和天賦對成功的影響。

這是原文地址:

https://blogs.scientificamerican.com/beautiful-minds/the-role-of-luck-in-life-success-is-far-greater-than-we-realize/

近年來,包括風險分析師Nassim Taleb,投資策略師Michael Mauboussin和經濟學家Robert Frank在內的一些研究和書籍表明,運氣和機會可能發揮的作用遠遠超過我們所認識到的。

研究表明:有時候運氣,比努力更重要

Nassim Taleb

《黑天鵝:高度不可能事件的影響》

The Black Swan: The Impact of the Highly Improbable

研究表明:有時候運氣,比努力更重要

Michael Mauboussin

《成功方程:解開技術與能力在商業、運動及投資領域的影響》

The Success Equation: Untangling Skill and Luck in Business, Sports, and Investing

研究表明:有時候運氣,比努力更重要

Robert Frank

《成功與幸運:好運與精英主義的神話》

Success and Luck: Good Fortune and the Myth of Meritocracy

以上提到了以下一些例子:

1、成為CEO的機會受到你出生月份的影響,6月和7月出生的CEO人數遠低於其他月份。

2、名字簡單的人更容易被肯定,名字更中性化的女性在法律職業上更容易成功。

3、名字中有中間字母的,增加了人們對其智力和成就的積極評價。

(因為大多貴族的名字中有中間字母,放到中國就是,你覺得姓歐陽的聽起來更像司機,還是小李聽起來更像司機?)


研究表明:有時候運氣,比努力更重要

為了進一步解釋這一現象,意大利的研究者們提出了“玩具數學模型”,模擬了一群人在40年的工作生涯中(從20歲到60歲)職業的發展變化。

研究表明:有時候運氣,比努力更重要

模擬初始化設定圖(N=1000)

圖片來源:Pluchino,Biondo, & Rapisarda 2018

他們設定了大量“天賦”水平不同的假設個體(“代號1”至“代號1000”),將這些個體置於一個正方形的世界中,讓他們在其中經歷他們的整個工作生涯。

他們將“天賦”定義為讓一個人能夠抓住機遇的任何一組個性特徵。天賦可以包括智力、技能、動機、決心、創造性思維、情商等等。這裡的關鍵在於,更有天賦的人會更傾向於從各種機會中找出最適合他們的那一個。

talent在這裡被翻譯天賦好像不太好理解,應該說是機會來了你能把握得住的能力,以及做出正確選擇的能力。

在模擬開始時,所有的個體擁有相同的成功值(10“成功單位”)。每六個月,這些個體會遇到特定數量的幸運事件(綠色)和特定數量的不幸事件(紅色)。當個體遇到不幸事件時,其成功值減半;當個體遇到幸運事件時,其成功值根據其天賦水平按比例增加(以反映真實世界中天賦與機會之間的關係)。

什麼叫按天賦水平比例增加呢?就像是同樣是買同一支股票,漲了10%,如果你買的是1w,那麼就賺了100塊。另一個買了10w,那麼就賺了1000塊。

即同樣的幸運水平下

格局越大

收益越大

在40年模擬的最終結果中,雖然初始設定的天賦呈正態分佈,成功卻不是。20名最成功的個體合計佔有了44%的成功值,而將近半數人的成功值維持在10單位以下(與初始設定值相同)。這一結果和來自真實世界的數據相同,甚至有跡象表明,財富成功在真實世界中的分佈要更加不平衡:最富有的8個人擁有的財富等於世界上最貧窮的一半人的財富總和。

研究表明:有時候運氣,比努力更重要

天賦的正態分佈

圖片來源:Pluchino,Biondo, & Rapisarda 2018

研究表明:有時候運氣,比努力更重要

高度不平衡的成功值分佈

圖片來源:Pluchino,Biondo, & Rapisarda 2018

天賦按正態分佈,但是成功卻不是。

通常情況下,天賦更高的人更有可能抓住運氣提供的機遇。並且,模擬中最成功的個體天賦水平大多至少在平均值以上。所以天賦確實重要。

注:這裡的talent,可能翻譯為能力與努力的總和更合適。

然而,只有天賦是絕對不夠的,因為那些最有天賦的個體只有極少數也是最成功的。通常情況下,平凡卻幸運的個體要比有天賦而不幸的個體更加成功。那些最成功的個體往往只有稍高於平均值的天賦水平,卻運氣非常好的人。

以下是他們模擬實驗中最成功個體和最不成功個體的成功值演變圖:

研究表明:有時候運氣,比努力更重要

最成功和最不成功個體的成功值演變圖

圖片來源:Pluchino,Biondo, & Rapisarda 2018

左邊綠色的天賦能力水平在0.61,略高於平均值,但他的一生非常幸運,經歷了8次幸運事件,且沒有一次不幸。在80歲的時候,他的成功值達到了2500以上。

右邊紅色的天賦能力水平比左邊還要高,達到了0.74,但是他的一生就很不幸,經歷了12次不幸事件,僅有一次幸運事件。在80歲的時候,他的成功值接近於0。

正如論文作者所說,“在不幸的怒火面前,即使擁有極高的天賦也無濟於事。”

研究表明:有時候運氣,比努力更重要

很多我們小時候奉為圭臬的話,現在想來就是個屁!

比方說是金子在哪兒都會發光,實際上呢?平臺很重要,選擇更重要。

前段時間我在朋友圈看到一篇文章《我在部委這十年》,文章的作者在某部委工作,30歲不到提副處長,34歲成了正處長,非常激勵人。

晚上和一箇中央國家機關的朋友吃飯時,正好聊到,他說:“那篇文章我也看過,她所在的部委是部級架構,但人不多,一個司局十來人,一個處就兩三個人,領導職數比人數還多…我不否認她很優秀,但能提拔這麼快,更大可能還是因為單位不同。”

說這話的朋友,畢業於清華,在最忙碌的兩辦工作,不僅優秀而且拼命,年紀和那個正處的女生差不多,目前卻還只是個主任科員。他的領導也很想提拔他,但單位優秀人才多,領導職數少,沒法兒,只能等。

這還是在層級相同的部委之間,基層和部委的差距就更大了,瞭解體制的朋友可能都知道:你爹辛辛苦苦在縣裡打拼,臨退休時混了個某局副局長,而你研究生畢業考入某部委,轉正就是副科級,過幾年去縣裡掛職就得是你爹的領導。

這東西跟能力無關,這就是平臺的差距。

我還記得俞敏洪說他在招聘的時候,最討厭的大學生就是眼高手低,總以為自己很厲害,一來都想做經理。他給的建議是可以從廁所清潔工開始做起,以後你也可能成為新東方的總裁(《先就業再職業再事業》)。想當年,這碗雞湯不知道灌倒多少人。

——對此,我只有兩個字評價:放屁!

上了這麼多年學,就是為了從打掃廁所做起,那真是“勝讀十年書”了,倘若俞敏洪同志十年都不去上廁所,那豈不是十年都見不到你的能力?

我們不否認,當你真的非常牛逼以後,你在哪裡工作都一樣,比如從國企老總到地方要員(葛紅林),從微軟高管到創新工場投資人(李開復),從音樂人到企業CEO(高曉松)……但在職業開始的初期,更重要的東西卻是:

平臺。

而選擇不同的找工作方式,也直接決定了你進入心儀公司的概率。

我們做招聘的就知道,有很大一部分工作機會,在網上是找不到的。直接通過介紹的方式就找到合適的人了。

投簡歷,其實是招聘的最後一步。

效率最高,概率最高的方式就是直接跟能做決定的人聯繫。

其次是內推,大企業每年都會有很多內推的機會,且推薦成功入職大多都會有獎勵。這也是節省招聘成本的一種做法。

然後,是獵頭推薦。一般你在大公司的關鍵職位上呆上幾年,自然而然就會有獵頭找上門兒來了。所以,職業初期的平臺很重要。

同樣是投簡歷,選擇不同的招聘網站,入職概率也是不同的。

不同的招聘平臺,運作模式多多少少也有所不同,在這裡,我也不好過多的去評價競爭對手。

不過,我可以跟大家講講香草招聘的模式。

香草招聘區別與其他招聘平臺最大的一點就是,

我們在全國大多數一二線城市都設立了線下招聘會。企業可以集中面試,求職者也可以一次面試多家企業,而且我們的要求是在面試後24小時內必須給出反饋。這是一套非常高效的流程。

同樣是一個崗位招聘信息,企業會通過多個渠道發佈。企業或是HR,對招聘效果好的渠道也會更為上心。

https://www.xiangcaozhaopin.com/weixin/album/5360827?_ch=chenyao

廣告打完我們來總結一下,現在我們已經認識到了運氣的重要性。

那麼我們能做點兒什麼來把握住機遇呢?

1、想要成功,你的能力及努力程度起碼得在平均水平以上,機會來了,能把握得住。

2、同樣的幸運水平下,格局越大,收益越大。

3、有時候選擇甚至比努力更重要,不要試圖用戰術的勤奮來掩蓋戰術性的懶惰。

與諸君共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