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妹妹到底是因為什麼死的?不要做情緒的奴隸!

世界衛生組織調查發現,個人的健康和壽命15%取決於基因,10%取決於於社會因素,8%決取決於醫療條件,7%取決於氣候影響,60%取決於自己。可見,在健康問題上,你自己比老天爺管用。

之前看過一條新聞,說是湖南的一位老人每年冬天都要穿幾十件上衣和褲子,抱著火爐仍覺得冷,就是夏天也從來不穿短袖。後來究其原因發現他是從老伴去世以後才開始覺得冷的。更確切的說是因為心冷,老伴兒的離開給了他很大的打擊,生活上沒有了陪伴,精神上也沒有了支撐,感覺整個世界都是冰涼的、遙遠的,面對未知的將來,有一種恐懼和深深的不安才導致想把自己層層包裹起來。

不良情緒是使人致病的一大“元兇”。美國一生理學家為了研究心理狀態對健康的影響,設計了一個很簡單的實驗,把一支支玻璃試管插在冰水的容器中,然後收集人們在不同情緒狀態下的“汽水”。結果發現,當一個人心平氣和時,呼出的氣溶於水後是澄清透明的;悲傷時水中有白色沉澱;生氣時有紫色沉澱。由此可見,情緒對身體之外的水都能有如此大的影響,更何況我們的身體呢?

皇帝內經上也講“怒傷肝,喜傷心,憂傷肺,恐傷腎,思慮傷脾胃”我們的喜、怒、哀、恐懼等情緒皆影響到我們的五臟六腑,我們也往往能從一個人的身體健康狀況瞭解其個人情緒,心理健康情況。那些經常出現頭疼、胃痛、失眠、血壓增高等症狀的人往往和經常性的悲傷、抑鬱有關,癌症患者也大都有一個共同點,壓抑自己某方面的情緒,悲傷、憤怒或其他,各種潰瘍多和心理壓力有關。

林妹妹到底是因為什麼死的?不要做情緒的奴隸!

紅樓夢中林妹妹總是很憂傷,經常哭泣,最終死於肺癆。人人都有七情六慾,也都屬正常的精神生理現象,各種情志活動都有抒發感情、協調生理活動的作用,但是一定要適度,一定不要當情緒的俘虜,被情緒控制,要做情緒的主人。

人不是老死的,不是病死的,是氣死的。人們通常在稍感身體不適時候不加註意自己的情緒,不去覺察和調整自己,使自己的情緒繼續發酵,逐漸的,身體從無關痛癢的不適轉化成疾病才注意到問題的嚴重性,然後,第一反應是去醫院,其實,藥物在身體恢復健康中起到的作用不到10%,也就是說90%都取決於自身的免疫力,這就是為什麼醫院要求住院的原因—靜養,當一個人靜下來的時候才能覺察到真實的自我,覺察自己的情緒,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壽命比較長的動物烏龜,或者植物中的大樹等都是非常靜的)

事實上,很多人在生活中會遇到這樣的情況:當身體不適,患有軀體疾病時,往往同時伴有情緒上的變化,容易煩躁、焦慮,對周圍的一切都感到不稱心;而情緒不佳時,也會感到軀體的不適,如心情抑鬱時腸胃不適、食量頓減,焦慮不安時頭痛暈眩,情緒激動時心跳加速,等等。由此可見,情緒和疾病的確有著一定的關聯,情緒與身體健康互相影響。

意念振動頻率200是一條分界線,當個體的意念振動頻率達到200並高於200時,個體處於正能量充滿身體時,有助於身體的健康和恢復,而個體意念振動頻率低於200時,個體被負能量所掌控,人就很容易生病。如果一個人整個被痛苦和沮喪淹沒,那麼這些病人的振動頻率低於200,比如喜歡指責別人,大概振動頻率只有三四十。當不斷指責別人、抱怨、沮喪的過程當中就消減自己很大能量,所以振動頻率低於200的人容易得各種各樣的病。

進一步的研究還發現,人們達到開悟時,人們的意念振動頻率介於700—1000;處於600時,人在平和中;處於540時,人在喜悅中;處於500時,人融於愛中;處於400時,人在明智中;處於350時,人在寬容中;處於310時,人在主動中;處於250時,人在淡定中;處於200時,人在勇敢中。處於175時,人在驕傲中;處於150時,人在憤怒中;處於125時,人在貪慾中;處於100時,人在恐懼中;處於75時,人在悲傷中;處於50時,人在冷淡中;處於30時,人在內疚中;處於20時,人在羞愧中。

林妹妹到底是因為什麼死的?不要做情緒的奴隸!

如何提高振動頻率呢?培養自身樂觀、積極、向上的心態,通過看書學習、修煉、開悟,讓利他、悅納、昇華、預籌、幽默、好學、善動與和諧融入自身的生活、工作與學習,心態成熟了,自身的意念振動頻率也就自然地納入了大於200的範疇,身體自然健康。

當一個人滿懷愛、感恩、滿足感時心情會變的開朗並有有強烈歸屬感,同時心臟會分一種激素,在它的作用下,神經系統漸漸放鬆,壓力也得到舒緩,體內組織的供氧量大幅增加,身體恢復速度進一步提高。此外,人在感恩時身心都趨於和諧,在這種狀態下,大腦與心臟的工作效率也是最高的。

痛苦是你創造出來的,因為那個是你對事情的解釋。同樣一件事情,不同的人面對時會有不同的解釋和態度,也決定了你是積極應對還是消極逃避,如果總是執著於一件事情不放,實際上就是自己的心魔,它會誘惑你讓你一直痛苦下去不能自拔,無數人都在思維中掙扎,如果你不傷害自己,沒有人能傷害到你,這取決於你自己的思維。改變思維,調整情緒,不要讓它影響你的人際關係、生活、工作、身體健康。

本文作者:孫麗 , 國家二級心裡諮詢師;婚姻家庭諮詢師;親子關係導師,擅長領域: 家庭關係 、親子關係、青少年心理、情感、婚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