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前300塊錢能做啥?杭州男子翻出這些“寶貝”,都是青春啊

來源:錢江晚報

杭州一戶人家的老賬本彷彿時光機,記錄了普通人家幾十年的點點滴滴。

這引起了一波回憶殺。杭州的馬先生看到報道後,想起前陣子收拾東西的時候,偶然發現了幾盤珍藏的磁帶,一時頗有感觸。

今天小時新聞記者和馬先生聊了聊,聽了一段關於聲音、影像的故事。

現在,我們可以很方便地用手機記錄下身邊的小美好。馬先生記得,三十多年前,磁帶加錄音機的組合,同樣能夠感受聲音的美妙。他參加工作後,會幫新人們記錄婚禮那天的畫面,只是這些內容存進了錄像帶裡。此刻影院門庭冷落,但在線同樣能夠欣賞大片。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印象?一度,大街小巷有像外賣小哥一樣的電影“跑片員”。

翻看那些磁帶、錄像帶,裡面藏的都是馬先生關於聲、影、像的一些回憶。

或許,也是一代人關於視聽共同的回憶。

三十年前300塊錢能做啥?杭州男子翻出這些“寶貝”,都是青春啊

遇到攝影家、電影家的沙龍很多,

年輕人也迷上了音像

八十年代末,馬先生不想躲在父親的羽翼下從事老一輩安排好的工作,自己學的是餐飲旅遊,畢業後就進了酒店。

一開始在客房部工作,後來接觸到了閉路電視。

馬先生記得那時候老碰見攝影家、電影家、美術家等協會組織聚在一起搞沙龍,這讓他覺得好奇很有意思,慢慢對音控、影像這方面的東西有了興趣。

因為年輕,所以充滿勇氣,二十來歲的少年決定系統地去學習這方面的知識。

複習文化課、找師傅學習攝像、剪輯技術。在興趣的驅動下,馬先生考上了上海大學的電視攝像製作專業。

再說起來,馬先生說自己和音樂影像這方面的緣分,其實老早就結下了。

很小的時候,父親的戰友在部隊放電影,馬先生就盯著看,“那時候看電影不方便,我上幼兒園的時候,老師想看電影,都是我父親幫著弄到電影票的。”

那時候的電影放映,並不像現在這樣方便。一部片子上了之後,一個區域裡面幾家電影院有一個“跑片員”,帶著刻錄好的電影膠捲,騎著自行車或者摩托車,這家電影院播完之後,匆匆趕到下一家。像極了現在外賣小哥,專門送“文化大餐”。

有時候,電影播放的時候還會出現小事故。要是電影看到一半,聲音畫面不見了,有經驗的觀眾就知道,又“斷片”了。由於是膠片電影,會出現這樣的狀況難免,於是電影放映員就要“接片”,廳裡坐著的觀眾,也只能耐心地等上一等。

磁帶、錄像帶,

都是好久之前的東西了

馬先生依舊記得,那時候的電影也很酷,有“周邊”發售,“每出一部電影,就會出小人書,就是把電影畫面拍下來。”很多次,父母帶著馬先生去新華書店淘貨,可惜的是很多被親戚家小孩要走了。

不過馬先生手上,還保留著一些磁帶。

三十年前300塊錢能做啥?杭州男子翻出這些“寶貝”,都是青春啊

剛參加工作時,馬先生做過音控師,他說就和現在電臺播音DJ帶著耳機有點像。

也因為如此,他會有意識的保留一些東西,比方說這些磁帶,有歌曲有戲劇,也有工作之初的錄的東西,“還有二三十盤,覺得扔了可惜就一直保存著。”

鄧麗君、陳紅、李玲玉這些人的聲音和倩影,已經成為了一個時代的記憶,也被鐫刻進了曾經風靡大街小巷的磁帶裡,在千家萬戶的錄音機裡,傳唱過當年最潮的歌聲。

到了九十年代初期,走在時尚前端的年輕人,會在結婚的時候,請專業的團隊,給自己的婚禮拍攝影像作為留念。

三十年前300塊錢能做啥?杭州男子翻出這些“寶貝”,都是青春啊

“剛開始拍好之後,把錄像帶給他們,要用錄像機播放。”馬先生記得,彼時製作這樣的一套結婚錄像,大概要300塊左右,如果做得精細點配上音樂價格還要再貴一兩百塊,一般人的工資,也就一千左右。

再後來,錄像帶刻成了影碟,磁帶也變成了音樂碟片。

一個時代彷彿就這樣過去了。

只是有的時候,還會有人拿出珍藏的古董寶貝“錄像帶”求修復,“其實說簡單也挺簡單的,一般就是斷了,用透明的膠帶粘起來就好,不過也要老師傅來做。”之前馬先生也幫人翻錄過一些錄像帶,只是現在已經不常見了。

也許,很多人擠在一起看錄像帶,用一個小小的錄音機聽歌已經成了往事,但是承載著這些歲月的老物件依舊在。

正如馬先生記憶中,膠木唱片放進留聲機,流淌出來的也許不僅僅是音樂,而是共鳴。

來源: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黃偉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