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心慌心悸的人,按中醫說法,心氣和心血是不是總有一樣不足的?

當代詩人李秋忠


心慌心悸很多原因會引起,中醫講的水氣凌心也會引起心慌心悸,心肝火旺,溼熱等內熱擾心也會引起,同時心血虛,心陰虛,心氣虛,心腎不交等都會引起。具體看伴隨症狀及舌苔。不僅僅是心氣虛或心血虛。


中醫內科熊醫生


應該考慮高血壓(中醫的頭痛、眩暈範圍)。由於血壓沒得到有效控制,會出現心慌心悸的現象,或影響到冠狀動脈引起的病變。


14885143955


您好,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從中醫理論角度講,經常心悸心慌要從虛實兩個方面做病證辨別的,虛證包括心的氣血陰陽不足,例如心氣或心血虧虛無法營養心引起的心悸胸悶等不適的感覺,實證以外感風寒暑溼燥火或氣滯,血瘀,痰飲等實邪擾動心率,從而引發心悸心慌。《醫學三字經》中說“辨虛實,明輕重”,虛證和實證是兩個不同的發展階段,治療原則也大相徑庭,雖然從心悸的症狀上判斷比較相似,但整體表現和舌脈特點依然區別很大。接下來,我將引起心悸的病因病機做如下總結。


心悸的病證分類

  • 《傷寒六書》描述心悸的症狀表現為“心悸者,築築然動,怔怔忡忡,不能自安是也。有氣虛,有停飲”,所謂氣虛和停飲是對心悸的病因概括,氣虛是代指心氣或心血不足的虛證,停飲是水液停滯上犯於心,需要將水液排出體外,在某種角度講停飲是實證。當然了,存在因脾腎虛弱,水液不被運化而形成的因虛致實的情況。


  • 《內經》將心比喻為國家的君主帝王,說到“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心氣血不足就好比昏庸的皇帝,沒有治理國家的能力,心體怯弱出現心悸心慌表現。外邪,水飲,血瘀等病證擾亂心的氣血,好比地方叛亂,兵臨城下,君主惶惶不安,心中常悸動不安,慌亂異常。
  • 綜合分析,可以歸納為:
  • 虛證心悸:因臟腑虛弱,脾腎不足,氣血虧虛引起的心悸心慌。
  • 偏氣虛的病人伴有面色晃白,胸悶氣短,乏力精神不振,氣具有保護人體的作用,氣虛後整體常有怕風自汗的症狀。氣虛日久可引起心陽不足,出現心悸加重,浮腫尿少,喘憋,唇舌發青。
  • 偏血虛的病人由於血不養心,常導致心神不寧,出現失眠多夢,頭暈手足麻木,面色萎黃,舌淡脈細。
  • 虛證心悸多發生於中老年人或體質偏弱的人群,多見於冠心病,心功能不全等疾病。


  • ②實證心悸:以血瘀,水飲,外邪擾動心氣,引起的心悸症狀。
  • 外邪侵襲多見於風邪感冒後期引起的熱毒積蓄於心脈,早期以感冒症狀為主,鼻塞發熱,腹瀉腹脹後出現心悸心慌,乏力頭暈,本證多見於病毒性心肌炎的患者。
  • 水飲停留多因脾胃失調引起,脾胃虛弱水飲不化,水飲停留後上犯於心胸,引起心悸心慌,伴有便溏腹瀉,食少頭暈,口水多,舌苔水滑厚膩,脈滑。
  • 血瘀阻滯心脈,除心悸心慌之外,常有胸痛,後背疼痛,痛如針刺,舌紫暗有瘀斑,脈澀。


總結

綜述,心悸心慌不止是心氣或心血不足兩種病因,從虛實兩端辨別心悸,是中醫辨證的關鍵所在,其他臟腑失調也可出現氣血不足或逆亂而影響心臟,臨床上,存在虛實夾雜的情況,即根本是臟腑氣血不足,繼發了血瘀,水飲阻塞心脈,這種是比較多見的,建議,複雜情況應當請專業中醫師給予診斷。必要時結合現代醫學的檢查手段明確疾病類型。

最後,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幫助。

備註:大家好,我是中醫朱旭陽,文中參考了中醫理論著作,結合個人經驗,圖片來源於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