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盛時期的柔然,是一個怎樣強大的存在?

武漢青訓


鼎盛時期的柔然

全盛時期的柔然帝國版圖有多大

有多大,具體包括哪些地區,現在都是哪些國家,面積總共多大?

公元4世紀末至6世紀中葉,繼匈奴、鮮卑之後,活動於我國大漠南北和西北廣大地區的古代民族,主要是柔然和敕勒。當時,正是我國曆史上處於十六國、南北朝紛爭對峙時期。

柔然,亦稱蠕蠕、芮芮、茹茹、蝚蠕等等。北朝的碑誌、雜曲中,往往泛稱之為“匈奴”、“鬼方”、“兇奴”、“獫狁”、“北虜”、“北狄”等。“柔然”名號始於車鹿會之自稱。而“蠕蠕”之名則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燾認為柔然智力低下,敗多勝少,所以嘲諷他們是不會思考的蟲子,所以下令,全國軍民對柔然侮辱性的改稱“蠕蠕”。北魏後期,柔然又以“茹茹”作為自稱或姓氏。“柔然”一詞,有認為是“聰明、賢明”之意,或認為含有“禮義、法則”之義,或認為源於阿爾泰語的“異國人”或“艾草”等。

關於柔然人的來源,由於史籍記載歧異、簡略,有東胡、鮮卑、匈奴、塞外雜胡諸說。如《魏書·蠕蠕傳》提及蠕蠕為“東胡之苗裔”、“匈奴之裔”、“先世源由,出於大魏”;《宋書·索虜傳》、《梁書·芮芮傳》均認為柔然是“匈奴別種”。而《南齊書·芮芮虜傳》則以為是“塞外雜胡”。此外,歐洲歷史著作中有稱柔然為“阿哇爾人”(Avars),認為公元5世紀中葉,居住在太平洋沿岸名叫阿哇爾的民族,因大洋霧氣過重和龍蛇侵擾,向中亞遷徙,迫使Savirs等族向西奔逃。阿哇爾即是柔然。而有的學者持否定態度。或認為柔然與悅般同族。

實際上,柔然最盛時(約公元410年——公元425年),其勢遍及大漠南北,北達貝加爾湖畔,南抵陰山北麓,東北到大興安嶺,與地豆於相接,東南與西拉木倫河的庫莫奚及契丹為鄰,西邊遠及準噶爾盆地和伊犁河流域,並曾進入塔里木盆地,使天山南路諸國服屬。在柔然的發展過程中,逐漸融合了其它民族成分。根據《魏書》、《北史》及其它南北朝至隋唐有關史書記載,柔然所統轄的姓氏共有60餘種,其中屬於柔然的民族、部落有鬱久閭氏、俟呂鄰氏、爾綿氏、約突鄰部、阿伏幹氏、紇奚部、胏渥氏;屬東胡鮮卑的有託跋氏、丘敦氏、無盧真氏、樹格幹氏、尉遲氏、谷渾氏、匹婁氏、勿地延氏、莫那婁氏、叱豆渾氏、庫褥官氏、溫盆氏、樹黎氏、烏氏(烏洛侯);屬於敕勒的有乙旃氏、斛律氏、副伏羅氏(部)、達簿幹氏、屋引氏、他莫孤氏、奇斤氏、泣伏利氏以及東部高車等;屬於匈奴餘部的有拔也稽部(一說屬敕勒)、賀術也骨部、烏洛蘭氏;屬於突厥的有阿史那氏;屬於西域諸胡的有龍氏、高氏(一說為漢人)、希利垔、邢基祗羅回、侯醫垔等。此外,柔然內部還有一些漢人。由上可知,柔然主要是鮮卑、敕勒、匈奴和突厥等許多民族和部落所組成。因此,東胡之裔、鮮卑一支、匈奴別種之說,亦皆有一定的合理因素。

但就柔然統治者的世襲貴族而言,無疑是從拓跋鮮卑部落聯盟中分離出來的。柔然一個歸附北魏的首領阿那瓌曾對北魏孝明帝元詡說:“臣先世源由,出於大魏。”元詡回答:“朕已具之”,以表示認可。故有的史書直稱柔然可汗社為鮮卑社或河西鮮卑社。說明柔然、拓跋、突厥均有一個共同祖源,皆由鮮卑與匈奴融合而成。柔然貴族是從拓跋鮮卑中分離出來的一支。隨著柔然勢力在大漠南北的發展,與進入中原地區的拓跋鮮卑分道揚鑣,出現的差異也越來越大。


艾Q贏


世紀中葉,繼匈奴、鮮卑之後,活動於我國大漠南北和西北廣大地區的古代民族,主要是柔然和敕勒。當時,正是我國曆史上處於十六國、南北朝紛爭對峙時期。

為柔然與悅般同族。

實際上,柔然最盛時(約公元410年——公元425年),其勢遍及大漠南北,北達貝加爾湖畔,南抵陰山北麓,東北到大興安嶺,與地豆於相接,東南與西拉木倫河的庫莫奚及契丹為鄰,西邊遠及準噶爾盆地和伊犁河流域,並曾進入塔里木盆地,使天山南路諸國服屬。在柔然的發展過程中,逐漸融合了其它民族成分。根據《魏書》、《北史》及其它南北朝至隋唐有關史書記載,柔然所統轄的姓氏共有60餘種,其中屬於柔然的民族、部落有鬱久閭氏、俟呂鄰氏、爾綿氏、約突鄰部、阿伏幹氏、紇奚部、胏渥氏;屬東胡鮮卑的有託跋氏、丘敦氏、無盧真氏、樹格幹氏、尉遲氏、谷渾氏、匹婁氏、勿地延氏、莫那婁氏、叱豆渾氏、庫褥官氏、溫盆氏、樹黎氏、烏氏(烏洛侯);屬於敕勒的有乙旃氏、斛律氏、副伏羅氏(部)、達簿幹氏、屋引氏、他莫孤氏、奇斤氏、泣伏利氏以及東部高車等;屬於匈奴餘部的有拔也稽部(一說屬敕勒)、賀術也骨部、烏洛蘭氏;屬於突厥的有阿史那氏;屬於西域諸胡的有龍氏、高氏(一說為漢人)、希利垔、邢基祗羅回、侯醫垔等。此外,柔然內部還有一些漢人。由上可知,柔然主要是鮮卑、敕勒、匈奴和突厥等許多民族和部落所組成。因此,東胡之裔、鮮卑一支、匈奴別種之說,亦皆有一定的合理因素。

但就柔然統治者的世襲貴族而言,無疑是從拓跋鮮卑部落聯盟中分離出來的。柔然一個歸附北魏的首領阿那瓌曾對北魏孝明帝元詡說:“臣先世源由,出於大魏。”元詡回答:“朕已具之”,以表示認可。故有的史書直稱柔然可汗社為鮮卑社或河西鮮卑社。說明柔然、拓跋、突厥均有一個共同祖源,皆由鮮卑與匈奴融合而成。柔然貴族是從拓跋鮮卑中分離出來的一支。隨著柔然勢力在大漠南北的發展,與進入中原地區的拓跋鮮卑分道揚鑣,出現的差異也越來越大





付凱91458867


鼎盛時期的柔然幅員遼闊,是“盡有匈奴故庭,威服西域”,佔據著曾經強悍無比的匈奴的核心地帶—漠北地區,東起大興安嶺,南臨大漠,與北魏對峙,西逾阿爾泰山,佔有準噶爾盆地,與天山以南的焉耆接壤,北至今貝加爾湖,雄霸西域,勢力一時無兩。鼎盛時期的柔然戰鬥力也是十分強悍,曾經打的北方霸主北魏只能是在與柔然接壤的地區修築長城,設軍鎮、置戍卒,以此來防禦柔然的襲擾。

北魏立國初期,北魏雄主拓跋珪意欲一統中原,因此其國內的主力悉數調往中原,與後秦、後燕、西秦以及南燕、南涼等中原國家一較高下,無暇北顧。由此,曾經被北魏壓制著喘不過氣的柔然開始興起,在部族首領社侖的帶領下,柔然擊潰敕勒諸部落,盡據鄂爾渾河、土拉河一帶水草豐茂的地區,勢力益振。再之後,社侖又率部攻破蒙古高原西北的匈奴餘部拔也稽,盡並其眾。最後,隨著北方最強大的敕勒諸部落、拔也稽部落皆被柔然所擊潰,一時間因懼怕柔然的兵威,整個蒙古高原和周圍諸民族都紛紛歸附於柔然。



402年,柔然首領社侖自稱丘豆伐可汗,建立柔然汗國。為了能與北魏相抗衡,社侖大力改革內部制度,將柔然由部落聯盟帶向了奴隸制階段,並效仿北魏,立軍法,置戰陣,大力整頓軍隊,置統千人之軍將和統百人之幢帥,實施嚴格的獎罰制度,勇猛殺敵者厚賞,臨陣脫逃者殺無赦,據《魏書·蠕蠕傳》載:社侖“始立軍法:千人為軍,軍置將一人,百人為幢,幢置帥一人;先登者賜以虜獲,退懦者以石擊首殺之,或臨時捶撻。無文記,將帥以羊屎粗計兵數,後頗知刻木為記”。一時間,在社侖的帶領下,柔然走向鼎盛,其所率之騎兵是威鎮整個北方,連北魏都不敢觸及鋒芒。

從社侖、斛律至大檀,在這二十餘年間,柔然汗國為與北魏爭奪北方的絕對控制權,發生了大大小小二十餘場戰爭,與北魏是勢均力敵。當然,以柔然這等實力,雖然能讓它稱霸西域,但卻不能撼動北魏這等中原霸主,所以為了能夠抗衡北魏,斛律、大檀等柔然統治者,皆是奉行遠交近攻的國策,對北魏實行絕對的戰爭政策,而對與北魏有間隙的,諸如後秦、北燕、北涼、劉宋等國,則實行聯盟政策,利用他們來圍攻北魏。



但是,畢竟柔然對於北魏而言,它只是一個較強大的部落,它雖能對北魏造成威脅,可這威脅卻不是致命的,當時,因爭霸中原的需要,北魏並未花大力氣去對付柔然,對其多是實施“以守代攻”的決策。429年,隨著北魏逐漸走向鼎盛,並佔據了中原大部分地區,周邊北燕、北涼等國再也對其起不到多大的威脅時,北魏終於是將目光投向了柔然國,這一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燾率軍分兩路進攻柔然,柔然大敗,其汗王大檀率部西走,柔然“國落四散,竄伏山谷,畜產布野,無人收視”。戰後,拓跋燾率軍追擊,“凡所俘虜及獲畜產車廬,瀰漫山澤,蓋數百萬”,經此一役,柔然由盛轉衰。

此後,因北魏的衰落與分裂,柔然在阿那瓌走向了短暫的復興。依靠著北魏此起彼伏的內亂,阿那瓌趁亂佔據了漠北、漠南之地,並擊敗了高車國,佔據其大部分地盤,一時間,柔然是“部落既和,士馬稍盛”,恢復了往日的一絲榮耀。再後來,北魏分裂成東西兩魏,兩國為了消滅對方,對阿那瓌都是極盡拉攏,而阿那瓌也樂於此,是兩不得罪,安心的發展本國勢力,並重用漢官,學習中原先進的文化和知識,由此柔然是越發興旺。



但是,好久不長,因突厥部的突然壯大,柔然陷入了亡國的境地。552年,突厥部首領伊利可汗求婚於阿那瓌,被阿那瓌拒絕,惱羞成怒的伊利可汗遂聯合高車國,攻打柔然,阿那瓌不敵自殺。此後,一度復興的柔然分裂成三部分,一部分在柔然王室庵羅辰等的帶領下依附北齊,而留在漠北的分裂東西兩部分,各尊其主,東部柔然奉鐵伐為主,西部柔然奉鄧叔子為主。

可是,不久,東部柔然被突厥再次擊敗,依附北齊,被北齊連同先前歸降的庵羅辰等一起安置在馬邑川一帶。而後,在553年,庵羅辰率東部柔然叛齊,意圖逃回漠北,在北齊的追擊下,東部柔然近乎全軍覆沒,自此不存。555年,僅存的西部柔然又被突厥木杆可汗俟斤擊敗,鄧叔子領餘眾數千依附西魏。初 ,西魏倒很是善待鄧叔子,是“給前後部羽葆鼓吹,賜雜彩六千段”,但是不久在突厥的威脅下,西魏實力不濟,只得是將鄧叔子及其餘部交由突厥,而後其被突厥慘殺之於長安青門外,近乎滅族。


最後,分散在其他地區的柔然餘眾,怕被突厥報復,多數餘眾選擇西遷,此後行蹤不明(有學者認為拜占庭歷史上的阿瓦爾人,就西遷的柔然人),少數的柔然人選擇留在漠北,隱姓埋名,並最終逐漸融合在突厥、契丹部落之中。自此,曾經盛極一時的柔然徹底的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之中,不復存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