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牛市十年,中國何時有牛市?

我非股民


您好,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

根據您的問題反饋,本人作出如下三點解析:

第一,美國股市十年慢牛,走勢相對穩健,其原因在於相對成熟且完善的市場制度,諸如註冊制以及退市常態化;股市投資對象多數屬於機構而非散戶,此現象無疑促使股市更加註重長期投資而非短期投機;實行T+0交易,採用做市商模式、股票市場價格浮動制,有效增加交易資金的流動性,實現優勝劣汰的過程,進一步優化股市結構。

第二,其實中國股市的部分上市股票已經處於由低熊向高牛上漲的時候,而且將時間段拉長,幾乎每一支股的走勢都是慢牛。目前A股在築底調整階段,從技術分析來看,於未來形成一波慢牛行情是大概率事件。

第三,中國何時能有十年牛市,鄙人的答案是要看股市制度的完善程度如何。如若能夠全面落實註冊制、退市常態化,以及採取T+0交易機制、做市商模式、股市價格浮動制,與國際價值投資市場機制接軌,中國股市便也能走出十年慢牛,但這需要較長時間實現,從現在即2020年開始,短則兩三年,長則五六年。

總結:中國股市從2020年開始,短則三年,長則五年,便會出現十年慢牛。

很榮幸能夠回答您的問題,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實質性地幫助到您。





鄒狂鬼


中國是以理性管控股市的,根據國際股市正確判斷正確處理國際風險也會處理好各方利益關係的,中國現在著重發展經濟不斷總結股市經驗集累知識,也會迎來牛的一天。


戀家的老人


美股牛市十年了,是時候該讓A股好好表現了。無論從熊市結束週期還是從目前市場的改革情況包括A股當下的表現,都在預計A股在三五年內有一輪大牛市行情,但這種牛市的不再是以往全面普漲的牛市,以後的牛市會很不一樣,今後的股市將會是結構性牛市為主的行情,只要踩準節奏才能在股市賺錢,踏不準節奏就算牛市來了,股票也未必會上漲。

而歐美股市和A股不同之處存在兩點,1、投資者結構不同;2、制度不同,這兩者有差距是造成了A股熊長牛短的行情長期出現,也造成美股可以走出慢牛的原因,只要能解決這兩點原因,A股照樣也有十年的牛市走勢。

第一、美股為何有十年牛市?

在談論美股十年牛市時印度股市也走出了十年牛市行情,它們共同的特點就是經濟從危機中持續恢復,並且通過不斷的改革讓股市更健康和穩定。而美股擁有二百年的發展歷史,資本市場已經從前期的混沌期轉為了成熟的股市,很顯然A股正在追趕美股時存在不足是可以理解的。

1、投資者結構。美股目前是全球最發達的股票市場,機構投資者佔到了90%,個人投資者僅有10%,相比A股市場而言,A股散戶佔比達到80%左右,機構投資者卻僅有20%左右,兩者明顯存在結構性差異,這種差異對股市的影響就是A股的換手率高於全球的其它資本市場,這種高換手率代表著A股短線投機氛圍太濃郁,很難能形成慢牛行情。加上投資者和機構相比專業能力有欠缺,容易情緒化投資,引起股市大起大落的行情出現,漲的時候瘋漲,跌的時候慢跌。

2、制度不同。美股採用T+0交易並且是做市商制度,根據市場交易價格自由浮動,提高了市場資金的流動性,通過更加充分的博弈讓市場實現真正的優勝劣汰的過程。加上有完善的退市制度更是助推了市場揚清激濁,最後股市進入健康的生態環境。與之不同在於A股的制度尚處完善階段,無論是投資者結構還是制度仍無法與成熟的資本市場相比,自然就難以和資本市場一樣走出長期慢牛。

第二、A股何時才有牛市?

三五年內一輪牛市是A股當下可以預見的,也可以說現在的A股就已經是處在築底的週期內,但是之所以股市遲遲沒有上漲,主要是當下的A股投資者結構在改變,制度在改變,為一輪大牛市做準備,下一輪牛市就是結構性行情為主。

1、結構性牛市。2017年開始市場已經進入了價值投資時代,2018年下跌,2019年藍籌績優股不斷創新高,但是大部分股票是在下跌的,這主要是制度仍需完善。新證券法的推出,對上市公司的違法違規成本提高,國際化之路越走越寬,加快了國際化的進程,隨著養老金、外資和各路機構投資者數量增多,A股的投資者結構在改變,很顯然一輪長期慢牛行情正在醞釀,一輪以結構性牛市的行情正在臨近。

2、制度建設趨於完善。優化退市制度,加快註冊制落地,形成優勝劣汰的淘汰制度,都有望讓A股發揮服務實體經濟的作用,給予幾年時間全面普及註冊制,後續推出T+0讓A股正式和國際接軌後一輪牛市行情可期。而當下的股市估值低,都處在歷史底部區域,此時投資優質個股即是買在了熊市底部。加上歷史上熊市結束週期最長也在5年左右,很顯然A股目前距離牛市越來越近了。

因此,美股可以十年牛市,A股也可以十年牛市,但是A股要和美股一樣走出十年牛市,最大的問題還是在於制度完善和投資者結構需有一定的變化,才能讓市場真正的以價值投資為主的氛圍走出結構性牛市行情。不過從目前的市場發展來看,快則三年內,慢則五年內即有牛市,但少部分優質的個股其實已在底部,已經開始走牛市了。

感謝點贊和關注,歡迎評論和轉發,每日分享更多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