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故事:脫了貧,致富的幹勁更足了

“刁同志,您來了!快來歇歇腳,喝點兒水吧!”4月15日,在省高速集團幫扶幹部刁雲的帶領下,記者來到嵐皋縣四季鎮木竹村脫貧戶朱忠義家。朱忠義正忙著給剛滿月的小豬仔餵食,見有人來立即迎了上來。

今年64歲的朱忠義,其家庭2013年被識別為建檔立卡貧困戶。當時朱忠義和兒子兩人住著低矮的土坯房,遠離公路、交通不便,苦於無技術無資金,發展經濟無門路。

脫貧故事:脫了貧,致富的幹勁更足了

“就在不知所措的時候,精準扶貧政策給我們家帶來了希望。”朱忠義介紹說,在扶貧幹部的幫助下,他通過易地扶貧搬遷政策,於2018年搬遷到縣城西窯安置小區,住上了這輩子都不敢想的樓房。通過幫扶幹部到戶鼓勵和支持,老朱開始“職業化”養豬,改變了從前只管自家吃的思想,將養殖生豬當作產業來發展,從剛開始的十幾頭生豬,慢慢地餵養母豬開始繁殖小豬仔。為此朱忠義還自己設計了一個“新生仔豬”的保溫保育箱,解決了剛出生的小豬仔不好成活的難題,享受到產業扶貧到戶增收項目補助、公益性崗位等幫扶政策,2018年全家順利脫貧。“脫貧後,我的幹勁更大了,今年還準備擴大養殖規模,預計養殖60頭,按現在的市場行情,到年底純收入10萬元不成問題。”朱忠義說。

脫貧故事:脫了貧,致富的幹勁更足了

走進朱忠義家的豬圈,首先要經過一系列的消毒殺菌,圈舍內打掃得乾淨整潔。“產業扶貧不僅幫我脫了貧還幫我致了富!”正在豬圈裡忙碌的朱忠義說。兒子才一歲半的時候妻子就離世了,自己是又當爹又當媽,把孩子拉扯大。2016年後,他家享受產業扶持、大病救助、公益性崗位等政策幫扶,連續三年養殖生豬並繁殖豬仔,去年光賣豬這一項就收入了8萬多塊錢。“2018年對朱忠義來說,真是‘雙喜臨門’,一來脫貧摘帽,二來搬了新家。只要思想不滑坡,就沒有過不去的坎。”據駐村工作隊長張曉磊介紹說,脫貧後的朱忠義勤勞致富的信心更足了,除了養豬和散養了20多隻土雞外,他還主動參加村裡技能培訓,學習了嫁接技術,今年自己試驗新種植了2畝獼猴桃。

脫貧故事:脫了貧,致富的幹勁更足了

木竹村位於四季河最南端,這裡距集鎮15公里,全村5個村民小組、496戶1496人散居在小溝、木竹壩、蒼水河的大山褶皺之中。“桃、果、藥”是村裡的傳統產業,目前全村發展獼猴桃種植面積1000畝,核桃800餘畝,“三大產業”帶來的人均純收入較上年增長12%。截至2019年年底,全村建檔立卡貧困戶227戶692人全部脫貧摘帽,該村也實現了脫貧出列。

脫貧摘帽不鬆勁,鄉村振興再出發。行走在木竹村的農家場院、獼猴桃園區,看到的都是熱火朝天的勞動場景,感受到的都是幹事創業的濃厚氛圍。“都是黨和政府的好政策,帶著我們脫貧致富奔小康,我這老頭子致富的幹勁更足了。”朱忠義由衷地感慨。

(李孟陽 供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