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典紀實:瘟疫與人類的戰爭「7」


非典紀實:瘟疫與人類的戰爭「7」

病魔,糾纏著患者醫生「2」

黃杏初擅長做客家菜,最拿手的就是客家菜中的招牌菜「客家釀豆腐」,把豆腐切成白色的方塊,中間夾上肉沫,再灑上綠色的蔥花,清蒸。看起來很簡單,可一個客家菜廚師的手藝高低也能從這道簡單的菜式上表現出來。手藝高的廚師能把這道菜做得讓你吃出不一般的味道來。客家菜在廣東是有別於粵菜的一種菜系,由於其用料大眾化,基本上屬於價廉物美的菜式,在廣東特別是在深圳,是一種很受歡迎的菜式,尤其在工薪階層中。

黃杏初後來做到大廚,也就是廚師中的頭。在廣東的酒樓裡,廚師的人數視酒樓的規模多大,從二十幾人到五十幾人的都有。有的酒樓能夠同時開 100 桌宴席,沒有幾十個廚師和廚工是做不出來的。無論廚師有多少,一般都有一個叫作「大廚」的為首。有的還有二廚、三廚,有點像船上的大副、二副、三副。然後還有例如「紅案」、「白案」等更細的分工。

黃杏初所在酒樓的規模不大,也沒有像別的酒樓那樣高的規格,但他畢竟是個大廚,一個月的收入據他自己說有 1 萬多元。這對於一個從幾百元做起的小工來說,不能說不是他的成功。

黃杏初在深圳一干就是 11 年,直到這次生病。

出院後,黃杏初在家裡休息了幾天,自覺身體已經恢復得強壯如初。在農村,黃杏初家是四世同堂,但第三代只有他一個男丁,他上有近 80 歲的爺爺奶奶以及父母,下有妻子和三個小孩,都靠他掙錢撫養。他病了一個多月,花了 5、6 萬,留下一個大窟窿需要填,所以身體恢復後,就又急於去深圳酒樓上班掙錢去了。

酒樓老闆是他的老鄉,加上平時黃杏初不但手藝好,而且為人誠實義氣,所以與老闆的關係相處很好,老闆見他回來上班非常高興。

對於黃杏初來說,一切又都恢復到如常的生活軌道來了。

可是不然,一段時間後,「非典」疫情從散發轉向暴發,自河源以後,中山、順德、江門、深圳、廣州等城市都先後發現了「非典」病人,而且疫情越來越嚴重。政府向社會公佈了疫情後,報紙傳媒也開始鋪天蓋地都是有關「非典」的報道。

回到深圳酒樓上班以後,黃杏初一直不知道自己患的是「非典」,在廣州軍區總醫院的出院單上,寫的是「重症肺炎」。從感情上,很長時間他都不願意接受自己就是「非典」病人,而且是第一例報告「非典」病例的事實。

黃杏初第一次聽說「非典」這個病,是在家裡過完春節回到深圳後,那時他開始懷疑自己了,可他用沒有傳染家人、沒有傳染同事來安慰自己。後來報紙的報道更多,而且有報道提到河源,他有點害怕了,他害怕自己的這個病萬一還有傳染性,傳染了酒樓裡的客人和同事怎麼辦?流傳出去,影響了酒樓的生意怎麼辦?厚道的黃杏初找到老闆說:「我要不暫時不做了?」老闆本來就相信他,看他身體又是壯得像牛一樣,就說:「你的身體不是很好嗎?應該沒有問題。」後來,酒樓由於屬於違章建築被拆了,黃杏初也就再沒有上班了。

酒樓老闆另選了一處地方又開業了,通知黃杏初上班。

這時,黃杏初已經不能去了。

因為傳媒已經在滿世界尋找中國的第一例報告「非典」病人黃杏初。當時不知深淺的酒樓老闆對前來尋找黃杏初的記者說了一句,「黃杏初以前在我這兒做過廚師」,於是立即有報紙作為獨家新聞進行了報道,而且把新的酒樓名字和地址都登了出來,有一家香港報紙還登了一張大大的新酒樓的照片。結果可想而知,酒樓生意一落千丈,曾經一天能做幾萬元生意的酒樓,在報紙登出報道的那天晚上,一共只有六個客人。

這篇報道,又傳遞了一個信息:黃杏初還在深圳。

於是,在傳媒競爭激烈的今天,更多的記者蜂擁而至,主要是一些小報記者,滿世界尋找「失蹤」的黃杏初,有的報紙甚至用了「尋找黃杏初」這樣聳人的標題,黃杏初遇上了空前的壓力。

在深圳找不到黃杏初,有記者就不辭辛苦,跑到黃杏初在河源的老家,於是鄉村的生活就被打亂了,黃杏初的家人也痛苦不堪。

在記者尋找黃杏初的同時,疾病控制中心的流行病學的專家們也在找他,因為對新型的傳染病,他們要進行「溯源調查」,找到第一例報告「非典」病人,從流行病學角度來說,有著很重要的意義。可是,由於黃杏初在躲傳媒,所以他也不願見疾病控制中心的人。

其實,黃杏初並沒有失蹤,為了躲避記者的追蹤,他就藏在自家的小樓上。後來他對記者說,這段時間比患病還痛苦。經過一段時間的躲藏,黃杏初自己也知道這樣下去也不是個辦法,於是就給救治他的黃文傑打電話求援。在黃文傑的勸告下,黃杏初決定站出來,勇敢地面對大眾,說出自己的心聲。否則這樣長此下去,他恐怕自己也無法生存。

2003 年 5 月 23 日,黃杏初再一次來到廣州軍區總醫院,一邊複查了身體,一邊捐獻了自己的血清用於科研和病人的救治。

也就在這一天,廣州軍區總醫院在經過黃杏初同意的情況下,通知了傳媒,大批的記者擁向了廣州軍區總醫院。黃杏初面對著傳媒,說出了自己幾個月來的困惑和痛苦。於是,黃杏初的名字再一次高頻率出現在傳媒上,他恐怕也是中國最早勇敢地面對傳媒的「非典」病人。

黃杏初的經歷讓我們瞭解到,社會對於一個傳染病患者的包容性是多麼重要。這不僅僅是對「非典」患者這一種傳染病人。

「未完待續...」

【搜索關注公眾號:老山羊故事會,收看更多精彩小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