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為師、終身為父”成語的由來,談談你們的見解?

曉偉的生活


《鳴沙石室佚書·太公家教》中雲:"弟子事師,敬同於父,習其道也,學其言語……忠臣無境外之交,弟子有束脩之好。一日為師,終身為父。"其意思是說學生侍奉老師,要像對待父親一樣尊敬,要學習老師的文化知識和為人處世的道德修養,還要學習老師說話的方式和技巧……忠臣不能有境外的私交,學生要主動給老師以束脩(束脩:十條一捆的肉乾,為一份薄禮,後用以指代給老師的財禮)的好意。哪怕只當了你一天的老師,也要終身受到像自己的父親那樣的敬重。此乃極言師徒情誼之深厚。


何為優秀的老師?除了教育,更需要教化。所謂“化”,就是所有人跟你在一起都會不知不覺地受到你潛移默化、無形的影響。你周圍的人自己主動去改變自己,而不是你硬性的規定,不是你逼迫他,不是你立下規矩要求他,也不是你要考核他。他跟你久了以後,慢慢變得跟你一樣,這就叫“化”。“化”是很難的,要“化”就得以身作則,起表率作用,如果只是不斷地口頭上講大道理,即便是苦口婆心,也僅僅只是教而已。

人們常說“經師易得,人師難求”。“經師”是指嚴肅、嚴謹、嚴格地對待教育教學工作,不“誤人子弟”的合格教師,他們把教師職業作為一種謀生手段。而“人師”則是以自身人格魅力塑造學生的人格,以自己的德、才、情給學生以潛移默化、終生受益的影響和感化。所以經師兼人師才談得上教化學生,也才是真正的好老師。


逆維思維


提倡尊師重教。


廊橋詩夢


我是梅落肩香,很開心有機會參與探討“一日為師,終身為父”這個話題。

“一日為師,終身為父”出自《太公家教》,這句話的意思是:即便是給自己做了一天的老師,也應一輩子像對待自己的慈父一樣敬重老師。

我認為,“一日為師,終身為父”應該以兩種理解方式:

一種是在封建社會,封建思想影響下,講究尊師重教的古訓,老師是絕對的權威,“一日為師,終身為父”也就是“師道尊嚴”的體現。

另外一種是教師在對學生的教育過程中,以無私的奉獻精神,深深的感化並溫暖了學生,從而樹立起“慈父”的形象,獲得了學生髮自內心的敬愛,真正做到了“一日為師,終身為父”。

在新課程的改革的背景下,教師被定義為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而不是學生思想行為的控制者、精神的主宰者。教育工作者是人類的靈魂工程師,用畢生的心血和智慧,培育出一代又一代的優秀人才,是學生的榜樣。作為學生理應虛心向教師請教,感恩並尊重教師辛勤的培育與付出,秉承中華民族尊師重教的美德。

最好的師生關係應是平等、友愛、民主的,這是新時代發展要求下“的一日為師,終身為父”,一種理想的存在形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