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引導農村的孩子去讀一些經典的書籍?

農村裡的二哥哥


我從事基礎教育,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

我曾多次與朋友一起去湘西大門山進行助學活動,發現那裡有不少留守兒童。對於我們捐的課外書,有些孩子讀得津津有味。也有的孩子拿著家長買的手機,蹲在田間地頭或者牆角專注地玩著手機遊戲,或者看娛樂視頻。

(2017年 大門山助學)

那些愛讀書的孩子,儘管也處在條件相對艱苦的農村,但通過努力,他們最終上了各類大專院校,其中有個孩子還考上了中山大學。而那些不讀書的孩子,很多隻能重複父輩的路,外出到工地打工。

可見,書籍對孩子的影響之大。

具體要如何引導農村的孩子讀書呢?我認為家長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首先,父母做孩子的榜樣

父母如果勤勞,愛學習,愛生活,孩子就不會懶惰,厭學。

我們資助過一個叫慶的孩子。慶媽在外地打工,慶爸因身體不大好,留在家鄉務農並照顧孩子。慶爸不打麻將,他家的菜地是村裡打理得最好的:辣椒地,茄子地裡的雜草清除得乾乾淨淨。慶家的屋子也打掃得最整潔。

過了農忙季節,慶爸在家裡翻翻孩子們的書學習,孩子們畫畫的時候,他就陪在一邊看。他家簡陋的牆壁上,貼滿了孩子稚嫩的畫作。

有父親作為榜樣,慶每天放學回家幹完農活,就會認真做作業,看書。後來,他果然沒有辜負大家的期望,考上了大學。他的弟弟妹妹也都沒有輟學,成績都很不錯。

所以,父母做孩子的榜樣,孩子才會意識到讀書的重要性。真正要把書讀好,是比較辛苦的。從某種意義上說,讀書和種地是相通的,一樣離不開勤勞和吃苦。

(慶家裡牆上貼的畫作)

其次,父母要常給孩子多買書。

很多家庭裡,衣櫃比書櫃大。

但在家庭溫飽問題解決後,家庭裡要有書可看,營造一定的書香氛圍。

我也是農村長大的。在我小的時候,父親會從外地寄書回來。那時候,書都成了我們姊妹們的精神食糧。一收到書,就會如飢似渴地看起來。

湘西有名的作家沈從文,著名的諾貝爾文學家獲得者莫言,都是偏僻的農村長大的。他們都說,小時候能得到一本課外書,簡直是如獲至寶。

孩子們透過書,可以看到更廣闊的世界,從而獲得學習的驅動力。

(助學活動,帶村裡的孩子們閱讀)

第三,規定每天的閱讀時間。

玩是孩子的天性。

農村的家長們比較忙,對孩子的學習輔導的時間較少。那就得固定孩子的閱讀時間,強化孩子的課外閱讀習慣。

一般來說,低年級的孩子閱讀時間每天不能少於30分鐘,中、高年級的孩子閱讀時間要在1個小時以上。

當然,閱讀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孩子的閱讀可以由淺入深,先從兒童繪本開始,再過渡到童話,最後再慢慢引導孩子讀名著。

剛開始,父母可以陪著孩子閱讀,或者父母為孩子講故事,藉此激發孩子的閱讀興趣。等孩子養成了習慣,再放手讓孩子閱讀。

閱讀是光,會引導孩子向美,向善。相信有這個意識的家長,一定能培養出好學上進的孩子,不管是城市還是農村。


老班茶話會


農村的孩子與城裡的孩子到底有什麼差別?現在的差別跟以前的差別是否還是一樣的差別?為什麼會有差別?


我相信這樣的問題,大家不止一次的在媒體上看到過,自己也無數遍的想過思考過:


  • 如果你是生活在農村,你會想:到底我的孩子跟城裡的孩子的有什麼區別?都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我這孩子為什麼就表現如此平庸呢?


  • 如果你是生活在城裡,你會想:到底我的孩子跟鄉下的孩子有什麼區別?都說城裡孩子見多識廣有優勢,我這孩子為什麼就一點也看不出來呢?

一、寒門再難出貴子確實客觀存在:


寒門再難出貴子的最早出處:

“做了15年老師我想告訴大家,這個時代寒門再難出貴子!”2011年8月一名教師在網上發帖稱,現在成績好的孩子越來越偏向富裕家庭,在網上引起熱議。


“寒門再難出貴子”是客觀存在:

貧富差距、資源不均等等客觀條件導致的人與人之間在求學、就業、社交等方面的差距還是相當明顯的!

  • 1、師資力量有差距:

  • 生活在北京的孩子,學校裡的老師除了學士就是碩士,而且教學經驗還得相當的豐富,否則你怎麼可能進得了首都的學校;而一些偏頗的城鎮,別說碩士,能有老師來教課就謝天謝地了,否則也就不會存在支教一說了!
  • 2、孩子學習條件有差距:

  • 疫情期間我們看到有很多偏遠地區的孩子,因為家裡沒有網絡或者信號相當差,而無法正常上課的情況,甚至有的孩子因為沒有網絡信號,大冷天冒著嚴寒,爬到山頂上去找信號,我想這對於大城市裡的孩子是做夢都想不到的!這種條件上的差距對於孩子的學習顯然會造成相當大的影響!


  • 3、孩子社交關係有差距:

  • 大城市裡,家長几乎都有正式的工作,在企業公司上班,對於社會關係的依賴度較強烈,關係生態幾乎是日常生活的常態,所以在這個過程中,家長往往社交廣泛,各層面的、各領域的人物都能結交一些,這樣對於孩子未來的人生大有裨益,比如孩子未來畢業後找工作的問題,即使不是好大學畢業,他一樣能通過關係進入那些名牌大學都很難進入的好單位,謀求到好的崗位和職位!而農村的孩子呢?家長鮮有這樣的關係,也就很難為孩子的未來鋪路!

二、互聯網時代,不分城市還是農村,大家都重新站在同一起跑線上!

不管是以前的“農村的孩子的早當家”,還是現在的“寒門再難出貴子”,其實都不是百分百全面的,比如以前所謂農村孩子早當家的年代,也沒見城裡的孩子就全都頹廢 ;同樣現在所謂的寒門再難出貴子,也依然阻擋不住農村的孩子鯉魚跳龍門的夢想!沒有什麼絕對的真理,也不存在什麼所謂的放之四海而皆準的說法!


關鍵在於身處這個時代當中的我們每一個個體,如何有效的利用好手頭的資源,不斷的拓寬自己的思維和視野,在互聯網時代,我們所有人又都重新站在了同一個起跑線上,網絡上的資源,不分城裡農村,只要你能上網,你就能通過平臺去學習!

互聯網時代給到孩子帶來的便利條件:

  • 1、疑問隨時可以得到解答:

  • 跟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不同,現在的互聯網已經發到到超乎我們的想象,比如不管哪個年級的什麼題目或題型,只要你學習過程中碰到了疑難,在網路上敲擊一下自己的疑惑,答案立即就可以顯現!


  • 2、知識歸納總結更加詳細到位:

  • 以往我們在複習的時候,需要通過自己的努力把整個學期的內容進行回顧、總結、概括和歸納,然後通過歸納進行全面複習,迎接最後的考試!而現在的互聯網神奇之處在於,幾乎所有年級的所有知識點,網絡上都會有不同版本的不同歸納,個別的總結歸納精細程度遠超我們自己,這就為自己查缺補漏,彌補短板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條件,利用好這一點對我們的學習、複習將大有好處!


  • 3、網絡圖文、視頻、音頻隨時可以回看!

傳統課堂模式,老師講完課,就過去了,你不可能讓老師再重新講一遍,至多個別的點可以請教老師再講一下,但是過多的知識只能靠自己上課聽課的效果!然而,因為現在有了互聯網,對於上課或者之前沒有聽懂的內容,通過網絡搜索,就可以找到大量相關的視頻、文字內容,可以重複進行學習,從而起到彌補不足,強化學習效果的功效!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這個故事是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嚐膽,三千越甲可吞吳。農村孩子與城裡孩子到底誰更有優勢之爭,其實不可能有一個明確的答案,或者說根本就不存在哪裡的孩子整體全都優秀或者全都不優秀的說法,最終優不優秀還是要靠自己!


葛老師教育新智匯


怎麼引導農村的孩子去讀一些經典的書籍!我我們得從以下幾個方面分析。

問題不在於農村,在於父母的意識

在現在這個互聯網高速發展的時代,我們很欣喜的看到,雖然說城市和農村的教育資源分佈不均勻,但是網絡讓這種距離的縮小成為了可能。以前我們想要接觸更好的教育資源,我們一定要到城市去,因為那裡才有好的老師好的學校好的教育資源。但是現在只要你是個有心人,有意識有眼界的農村家長,從網絡獲取這些資源去彌補農村教育資源不足的情況是完全有可能的。


引導三四歲的孩子聽讀經典

當孩子比較小的時候,大概三四歲的時候就可以讓孩子多聽一些經典古詩詞的誦讀。

現在網絡購買書籍,網絡上各種經典朗誦的免費視頻都很多,家長可以先在網上搜索一些古詩詞朗誦的APP,然後在孩子醒著玩耍的時候放給孩子聽,放一段時間後你會驚喜的發現孩子可以跟著播放的內容誦讀了。是的,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就跟海綿一樣,對所學的知識可以全盤吸收的。可能有些家長就會有疑問了,孩子這麼小,聽也聽不懂,會背有什麼用?

這個問題其實家長不需要太糾結,所謂“好讀書不求甚解”用在這個事情的孩子身上也是恰當的,你不要看孩子不懂什麼意思,就啦啦啦的脫口而出沒什麼意義。但是這種背誦不僅可以鍛鍊孩子的朗誦語感,語言表達能力,還可以鍛鍊孩子的背誦能力。是的,背誦能力是可以鍛鍊和培養的。如果孩子在小的時候有經過這樣的鍛鍊,哪怕他現在背的東西根本就不知道什麼意思,但是等到他以後讀書的時候,他會莫名的喜歡這些經典誦讀,喜歡文言文,背誦能力比較強,這就是薰陶的作用。

引導小學的孩子閱讀經典

假如孩子在小學之前就有聽讀經典的薰陶,那麼小學的時候就可以引導孩子閱讀經典了,而且你會發覺,經常聽讀經典的孩子,他一般性格也會比較好,沒那麼浮躁,靜得下心,那麼你這個時候引導孩子閱讀經典他也是坐得住看得下的。

但是,首先得父母帶孩子入門,陪孩子一起學習一段時間,幫孩子養成閱讀經典的習慣,很多農村的家長可能會擔心自己的文化水平不夠,沒辦法帶孩子讀,沒關係,現在賣的很多經典書籍都是可以掃碼然後有同步閱讀的,你可以跟著孩子一起學一起進步,重在為孩子營造一個閱讀經典的家庭氣氛,氣氛很重要。


最後,學習經典不在於農村和城市的差距,在於父母的意識,我經常跟很多家長說一句話:“家長的意識就是孩子的起點”如果你是個有心的家長,是個學習成長型的家長,那麼農村的孩子一樣可以很好的學習經典。

我是蟲蟲,專注親子教育,英語啟蒙。關注我,一起做不焦慮的家長,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