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備碼頭”怎麼來的?看曾經繁華的閬中碼頭


“戰備碼頭”怎麼來的?看曾經繁華的閬中碼頭

李家駒 /文

嘉陵江由西北流經閬蒼交界的澗溪口進入閬中,又東南曲抵玉臺山腳後,便環繞閬中古城,由西南折南,接白溪濠水,又南折東至靈山,接東河水,又東折東南逶迤去,它曲流環抱閬中古城,曲背環經西山、錦屏山、黃華山、鰲峰山、白塔山、大像山、戚家山。

環繞閬中古城曲流的嘉陵江段,江面開闊、水流徐緩,主河道全側向環山一邊,自然落差每千米僅0.6米,其泥沙卵石河床又全側向閬中古城一邊,形成了寬闊而平坦的泥沙卵石河灘。

閬中古城這一自然天成環境優美的嘉陵江河段,不僅為水陸交通樞紐南北運輸要津的閬中古城提供了賴以依憑的津渡碼頭,而且歷史地成為了嘉陵江航道上的一處最為重要的修船造船場所和轉運儲存貨物集散的場地。


“戰備碼頭”怎麼來的?看曾經繁華的閬中碼頭

閬中古城的碼頭,又稱之為保寧碼頭。它是閬中古城整體性、複合性、多功能、多層次的碼頭。碼頭上起至西門濠口、下迄於禹王宮,按地段可以分為禹王宮段、土馬路段、機房街段、高家坎街段、華光樓段、南門河壩段、醋房街段、老黃桷樹段和絲綢電廠段。

而沿江一帶的草堂寺街、機房街、沙河街、下沙河街、高家坎街、油房街、馬王廟街、下華街、上華街、皮房街、上新街、南門口街、鐵匠鋪街以至大東街等主要街道的林林總總難以計數的商鋪、作坊、茶酒客棧是碼頭的重要組成和歷史反映,它們互為依託,共同營建出了具有閬中地域特色的碼頭經濟文化。

禹王宮段,下距馬哮溪渡口不遠。禹王宮是清初修建的湖廣會館,其河灘碼頭,是閬中傳統的“窯貨”船停靠下貨之處,其“貨”主要來自閬中本地時興場燒製的民間日用陶器一一大水缸、大金魚缸、大醬缸、大面缸、碗碗盆盆罐罐乃至藥罐罐、蒜缽缽、烘籠子缽缽。

這些實用而必需的陶器下船後,商家既找力行運往城內的店鋪銷售,又讓夥計用竹柵欄圈起就地而賣。同時這一帶又是閬中傳統的糞船、菜船的停靠之地。糞船將“糞擔子”從城裡蒐集來的糞便,裝船運去務莊稼,菜船則將時鮮蔬菜運來以供市民購買食用。解放後,禹王宮一度成為食鹽倉庫和化肥倉庫,該處也一度成為了“鹽船”“化肥船”的停卸碼頭。


“戰備碼頭”怎麼來的?看曾經繁華的閬中碼頭

土馬路段,是閬中傳統的“糧食”船停卸的碼頭。雖說以供市民食用的糧食有多種途徑運至古城,但大宗的糧食船運都停卸於此。解放後,最早在此上方不遠的大步坎黃桷樹臺地建起“糧食倉庫”和糧食加工基地。

其後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該碼頭興修擴建成有引橋的碼頭,大步坎臺地下規建起供市民生活的煤炭露天倉庫,此碼頭便最為繁忙。由廣元順嘉陵江而下的大駁船拖掛的七八隻運煤船,由旺蒼沿東河而下的運煤船隊,以及糧食、化肥、水泥等物資的貨船均停卸於此。

搬運社(後改為搬運公可)的人力闆闆車、馬拉闆闆車、牽引車、拖拉機、汽車在此穿梭忙碌。1971年5月,閬中輪船辦設計製造的“東風201”江輪由閬中至廣元昭化試航成功,這裡又擴建為輪船碼頭“閬中港”,成為了閬中歷史上的“戰備碼頭”。20世紀六七十年代駐閬中的“海校”,就曾組織部隊學員們在此江段進行水上科目演習。


“戰備碼頭”怎麼來的?看曾經繁華的閬中碼頭

絲綢電廠段的碼頭是閬中古城最晚興起的碼頭。20世紀五六十年代,在古城的西南角,先後建立了以閬中傳統產業為支撐的閬中絲廠、閬中綢廠和閬中絲綢電廠。為保障三大龍頭企業的生產用煤,此地便興建起了較為先進的機械化的專用煤炭碼頭,每天由廣元下運煤炭的木船、駁船在此排成了長隊,卸煤的雙軌滑車、捲揚機日夜不停,好一派繁忙景象。該碼頭紅紅火火了半個世紀,後因企業的轉制,碼頭便由此沉寂。


“戰備碼頭”怎麼來的?看曾經繁華的閬中碼頭

老黃桷樹段,是閬中傳統的木材和薪柴碼頭,木材用以造船和建房,薪柴用以煮飯和過冬取暖。閬中本地雖有出產,由於閬中自古是交通樞紐和軍政重鎮,歷來用量極大,因此便形成了不愁銷路的大宗市場。

那些憑藉嘉陵江上游、白龍江及各溪流的水利優勢,將沿途各山地的木材、薪柴和槓碳,或以木船,或以木排、木筏運往此地,又化整為零,分散出售。以之成為了閬中古城關乎民生的重要碼頭,也成為了古城內依靠賣柴、鋸柴、花柴為業者的生計來源。解放後,由於煤炭取代了薪柴,這個碼頭便日見菱縮消失了。

由機房街段至醋房街段,是閬中古城最重要最繁華的碼頭區。它那遠離主水道由淺漸深水平緩的江水岸邊,自古就是木船最安全的停泊之地,更是貨船最方便的裝卸之地;它那自然天成由深厚泥沙形成的寬闊平整略帶坡度的河壩,自古以來,不僅是傳統的貨物集散場地,更是修船造船的重要場地。閬中修船造船的歷史十分悠久,嘉陵江的水道成就起了閬中古城,嘉陵江的水道也推動了閬中木船修造的興盛與發展。

華光樓碼頭上連下華古街,下接江岸河壩,古樸的石梯坎,扇形的石碼頭,格外壯觀和氣派。在有設浮橋之時,如通衢大道直去南津關;在撤橋為渡之時,又為要津渡船所必經。


“戰備碼頭”怎麼來的?看曾經繁華的閬中碼頭

華光樓碼頭的左右江邊,每天都會迎來送往沿河上下各地的大小貨船,特別是在等待浮橋“開關”的日子裡,各路船隻更是紛紛雲集。這一河上下密集於此的船隻,無疑給閬中古城的江邊平添出了一道獨特的亮麗風景。

北宋崇寧年間(1102——1106年)以學究知閬中的眉山喻汝礪,對此情此景在《宿錦屏山暮景》一詩中,為閬中留下了“暝色輕煙罩郡城,漁舟燈火倒觀星”這一千古的美妙景觀。

這一船接一船,一船挨一船的停泊駐紮之船,選定船位停住後,船工們便用帶著長長鐵錐的篙竿,從船頭的插槓簡孔用力下插,篙竿便深深地插進江底的泥沙之中,再大的船隻也穩穩當當地停泊在原地,任憑江濤不停地拍打衝撞船身,木船隻是上下起伏左右搖擺,而始終不移半分。


“戰備碼頭”怎麼來的?看曾經繁華的閬中碼頭

那些急於卸貨物又難以靠近江邊的大小貨船,船老闆往往會採取變通之法,與前船的船老闆或駕長協商通融,讓貨物上船通過。經同意後,他們便在船與船之間搭好跳板,然後讓請來的力行們或裝或卸貨物。這一可行常用的變通之法,既聯了船家之間的感情,又節有了不少時間。常言道:予人方便,於己方便。

以華光樓碼頭為中心的沿河上下,自古就是閬中古城最為繁華的碼頭區。只要是碼頭就有它的繁華之處,而閬中的這一水陸大碼頭,使有它與眾不同的獨特之處。

不可否認,閬中古城的這一在歷史上因區位、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交通諸因素所成就起來的水陸碼頭,因經濟重心的轉移,交通格局的改變,出行方式的變化,那些自古以來繁華而興旺的閬中古城水陸碼頭失去了歷史的風采。但留給我們的仍是美好的記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