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認識不到萬物齊一的道理,人類也是朝三暮四的猴子

莊子用“天地一指,萬物一馬”來說明,其實萬物都可以被叫任何名字,因為名稱是虛幻的概括的,而萬物的本身是一種實質性的存在,是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的。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萬物其實都是齊一的,這就是莊子的齊物論。

“天地一指,萬物一馬”,這種“齊物”的認識論,要求我們站在道的角度去看問題,而不是用個人的成心與私見。因為一旦人用成心去看待萬物,就會產生無謂的是非與爭論,反而無法探究事物真正的本質,從而被遮上了眼睛。而一旦無法認識世界,就無法認識人生,從而於世間焦慮彷徨茫然無措。

莊子:認識不到萬物齊一的道理,人類也是朝三暮四的猴子

在這一節,莊子繼續論述齊物論,這一節的重點是論述事物都有彼此兩端,所以要站在事物的兩端去看問題。

莊子說:

可乎可,不可乎不可。道行之而成,物謂之而然。有自也而可,有自也而不可;有自也而然,有自也而不然。惡乎然?然於然。惡乎不然?不然不然。物固有所然,物固有所可。無物不然,無物不可。故為是舉莛與楹,厲與西施,恢詭譎怪,道通為一。

莊子說:對的就說它是對的,不對的就說它是不對的,道路是人行走而成的,而事物是人們命名的。什麼是對的?對的就在於它本身是對的;什麼是錯的,就在於它本身就是錯的。對,有它對的原因;錯,也有錯的原因。為什麼是,自有它是的原因;同理,為什麼錯,錯也有它錯的原因。一切事物都有它是的地方,也有它不是的地方。事物原本就有是的一面,原本就有可的一面,沒有什麼事物不是,也沒有什麼事物不可。所以,你看那些小草和大木,生癩的醜女和美麗的西施,以及一切千奇百怪的事物,從道的角度來看,萬物雖然姿態各異千差萬別,其實都是相通而齊一的。

莊子舉了兩個很有意思的例子。小草微不足道,但還有比小草更小的東西,而小草也有它的用處;大柱頂樑架屋很大,但也有比大木更大的東西,大木代替不了小草,小草也代替不了大木的功用。而對小草和大木來說,他們各盡其用,那就是各安其所了。生了瘡的醜女很醜,那是與西施相比的,要是比醜女更醜的人相比,那麼醜女就是美的。再說了,情人眼裡出西施,我喜歡一個人,縱然她在別人的眼裡是醜陋的,而在我的眼裡,卻是世間最美好的女子。

莊子:認識不到萬物齊一的道理,人類也是朝三暮四的猴子

因此,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所謂的大小美醜只是人的主觀價值判斷,而不是事實判斷。小與大、美與醜,沒有固定的價值標準,它們都是人類的主觀判斷的產物。因此,人類之所以迷茫於是非,之所以汲汲於富貴功名,之所以在意那些成敗榮辱,都是從事物的一個方面去看問題的緣故。假如我們能夠拋棄主觀偏見,站在事物的彼此兩端看問題,我們就會發現萬物相通天地齊一。

在下一節,莊子繼續闡述他的“道通為一”的理論。

其分也,成也;其成也,毀也。凡物無成與毀,復通為一。

唯達者知通為一,為是不用而寓諸庸。因是已。已而不知其然,謂之道。

勞神明為一而不知其同也,謂之“朝三”。何謂“朝三”?狙公賦芧,曰:“朝三而暮四。”眾狙皆怒。曰:“然則朝四而暮三。”眾狙皆悅。名實未虧而喜怒為用,亦因是也。是以聖人和之以是非而休乎天鈞,是之謂兩行。

莊子說,萬事萬物都有所分,也有所成。有所成的另一面就是有所毀。所以,我們從整體上來看,就無所謂什麼成與毀,它們都是復歸於一個整體的。

只有通達的人才能知曉事物相通而齊一的道理,因此,他們不用自己的主觀偏見而只看到事物表面的功用,而把自己的觀點寄託於平常的事理之中,這就是順任自然的道理。順任自然而不去探究其所以然,這就叫做“道”。

莊子:認識不到萬物齊一的道理,人類也是朝三暮四的猴子

那些儒家墨家名家的辯士們,他們竭盡心智辯論,努力把別人統一到自己的觀點上來,但他們不知道,事物本來就是相通齊一的,這就叫“朝三”。什麼叫做“朝三”呢?養猴人給猴子分橡子,說:“早上分給三升,晚上分給四升”。猴子們聽了非常憤怒。養猴人便改口說:“那麼就早上四升,晚上三升吧。”猴子們很高興。名義和實際都沒有改變,但猴子的喜怒卻起了變化。這也就是順著猴子的主觀心理變化罷了。因此,聖人根本就不執著於是非的爭論,而是按照事物的自然均衡之理,這種做法就叫做“兩行”。

莊子強調事物都有彼此兩端,都有兩面性。分與成、成與毀,看似截然不同,實質卻是事物的一體兩面。比如說一棵樹被雕琢成藝術品,這叫做成,代之而來的是這棵樹的整體性被破壞了;一件衣服制成了,而一段布匹就被分割了。所以,真正看待世界的方法是,不用自身的成見去看問題,而是去看事物背後的本質,即事物本來的自然而然的樣子。

莊子:認識不到萬物齊一的道理,人類也是朝三暮四的猴子

莊子用“朝三暮四”的故事告訴我們,要學會用“道通齊一”的觀點去看待這個世界,將是非榮辱融入於自然之道,莊子把這種方法叫做“兩行”,也就是說,是也行,非也行,成也行,毀也行,不做唯一的價值判斷。

將這種“兩行”的觀點,運用到人生中去,應該是這樣的:我們應該做養猴的老人,順著自然之道,任由天下之是非,使之平行發展;而不是隻看到有利於自己的一面,勝則大喜,敗則大悲,心情喜怒無常,恰如那些朝三暮四的猴子。

其實,成與敗,榮與辱,只是事物的一體兩面而已,實質上沒有變化。因此,執著於人生的是非榮辱,只會讓我們如朝三暮四的猴子一樣淺薄無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