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如何變淺薄的

人是如何變淺薄的

不知從何時開始,我看文章只看標題,瀏覽文字“一目十行“,刷微博只追熱點,有問題總問”度娘“,喜歡看圖片視頻勝過看文字,喜歡玩手機勝過閱讀思考,閒著沒事總要刷刷動態,看精闢結論恨不得說一句:“真理!”,慢慢地喪失了思考,慢慢地覺得別人說的都對,在這個5G即將普及的社會,互聯網在我們的生活中扮演這舉足輕重的角色,足不出戶知曉世界大事,兩指一翻走遍各個論壇,然而鍵盤敲響的很多是無腦見解,跟風到最後甚至只剩下沒有個性的皮囊。

人是如何變淺薄的


原因在於在互聯網之下,我們的思想可塑,聽到的每一個“道理”都似乎有道理,聽到的每一個判斷似乎都想去附和幾句。而我們的三觀真的形成了嗎?價值觀又是多麼的不堪一擊,甚至會因為別人寫的一篇文章,一個熱搜甚至一句話改變,真的有自己的獨立判斷與思考嗎?就像B站上某個up主說的:“刷完知乎覺得每個人都身價百萬,刷完微博覺得全世界都在圍著明星轉,刷完快手覺得世界上什麼人都有。

就像韓寒所說:我們懂得很多道理,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可我們貌似懂得的很多“道理”真的是道理嗎?這些道理又是從哪裡來的,自己實踐過嗎?還是僅僅的紙上談兵,把別人的經驗當道理,把別人的看法當自己的想法,這樣的同化也太簡單了吧,如果在這個魚龍混雜的互聯網時代沒有自己的獨立判斷,沒有把互聯網上的思想取其精華,棄其糟粕,又如何做到保持個性,培養獨立的價值觀。

人是如何變淺薄的


白巖松說:“當世界上的所有人都把慾望當作理想,把世故當作成熟,把麻木當作深沉,把怯懦當作穩健,把油嘴滑舌當作智慧,那隻能說這個社會的底線已經被擊穿,所以你們沒有資格說我的勇敢是莽撞,執著是偏激,求真是無知,激情是幼稚。”而最可怕的正是這些“當作”,這些“當作”是思考的缺乏,辯證的丟失,我們要對自己接受到的信息加以自己的理解,加以自我價值觀的辯證,才能守住心之底線,淺薄的底線。

人是如何變淺薄的


正如尼古拉·卡爾所寫的《淺薄,互聯網如何毒化了我們的大腦》中提到的:人類的大腦是高度可塑的,我們創造了工具,工具塑造了我們,印刷品的紙質傳媒和如今的互聯網傳媒塑造出了兩種截然不同的大腦。處於互聯網時代的我們更是要用好互聯網,用互聯網來充實自己的大腦,而不是毒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