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ID-19|北京協和醫院援鄂青年醫生髮表NEJM文章 分享中國經驗

文章轉自公眾號:協和醫學雜誌,協和醫學雜誌已被“中國科技核心期刊”和“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收錄


協和論文拾粹--268


北京協和醫院援鄂抗疫國家醫療隊在救治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實踐中,依託醫院大後方及前線團隊的多學科協作優勢,多次開展多學科遠程會診。奮戰在抗疫一線的協和青年醫生,積極救治患者,提升救治效果,並及時總結,與全世界同行分享中國的抗疫經驗。


本期介紹北京協和醫院青年醫生張炎、肖盟、張蜀瀾等2020年4月發表於“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上的文章“ Coagulopathy and Antiphospholipid Antibodies in Patients with Covid-19 ”

雜誌影響因子:70.670


COVID-19|北京協和醫院援鄂青年醫生髮表NEJM文章 分享中國經驗


COVID-19患者的凝血異常與抗磷脂抗體


作者:張炎,肖盟,張蜀瀾(並列第一作者)

夏鵬,曹瑋,江偉,陳煥,丁欣,趙華,張宏民,王春耀,趙靜,孫雪峰,田然,吳煒,吳東,馬傑,陳雨,張棟,謝靜,嚴曉偉,周翔,劉正印,王京嵐,杜斌,秦巖,高鵬,秦緒珍,徐英春,李太生,張文,張奉春,趙永強,李永哲,張抒揚

通信作者:李永哲,張抒揚


病例簡介


本文通過展示3例危重型COVID-19患者的臨床資料,介紹了此類患者存在明顯凝血異常、抗磷脂抗體陽性及多發栓塞事件,現重點介紹1例。


患者男性,69歲,既往患高血壓、糖尿病,有卒中病史。2020年1月下旬出現發熱、頭痛、腹瀉、咳嗽、呼吸困難,因咽拭子檢測SARS-CoV-2核酸陽性,胸部CT顯示雙肺多發斑片影,確診COVID-19感染。患者入院後接受吸氧、丙種球蛋白、抗病毒等治療,病情仍逐漸加重,2月18日轉入ICU病房進行氣管插管、機械通氣。ICU治療期間,患者出現多個手指、足趾青紫等肢端缺血表現,頭部CT掃描顯示多發腦梗死,包括:雙側額頂葉、雙側基底節、腦幹、雙側小腦等。血生化檢查提示:白細胞增高、血小板減少、凝血酶原時間延長及D-二聚體升高;同時發現IgA型抗心磷脂抗體,IgG及IgA型抗β2-糖蛋白I 抗體存在高滴度陽性。在原發病治療基礎上,聯合抗凝及抗血小板治療,患者病情趨於穩定。


另外2例患者與第1例相似,均為危重型COVID-19患者,存在明顯凝血異常、多種類高滴度抗磷脂抗體陽性、多發腦梗死;經過積極治療,病情亦明顯好轉。


COVID-19|北京協和醫院援鄂青年醫生髮表NEJM文章 分享中國經驗

COVID-19|北京協和醫院援鄂青年醫生髮表NEJM文章 分享中國經驗


解 讀


這是國際上首次報道COVID-19患者出現抗磷脂抗體的現象,為COVID-19患者凝血異常機制研究打開了新的思路。本組病例報道充分體現了北京協和醫院多學科協作的綜合實力,也提示臨床與實驗室結合的重要性。


在張抒揚教授帶領北京協和醫院援鄂抗疫國家醫療隊救治新冠肺炎重症患者過程中,青年醫師張炎、李源傑等人敏銳地發現,部分危重症患者出現肢端壞疽、青紫等微循環障礙表現,並作出患者嚴重高凝狀態的判斷。經過與後方MDT團隊緊急溝通,確認存在高凝狀態,於是迅速制定規範的抗凝治療方案,同時依託後方開展高凝狀態機制機理的研究。


早在2003年“非典(SARS)”期間,北京協和醫院檢驗科李永哲教授就開展了SARS患者發病機理與免疫應答關係的研究,發現SARS患者存在抗磷脂抗體。本次疫情出現後,考慮兩種冠狀病毒存在一定相似性,迅速啟動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所致免疫風暴與疾病進程及預後的研究。檢驗科肖盟等青年醫師在武漢前線搭建臨時實驗室,通宵達旦,加班檢測,開創性地開展COVID-19相關免疫紊亂的實驗室研究。


研究初步顯示,在醫療隊收治的危重症患者中,約40%出現抗磷脂抗體陽性,而其他自身抗體陽性少見。


抗磷脂抗體出現,一部分為病毒感染誘發免疫紊亂現象;但其中也有部分患者多種抗體強陽性、與臨床血栓事件顯著相關,符合抗磷脂抗體綜合徵(APS)的診斷,提示免疫紊亂與凝血異常存在密切關聯。


本結果對臨床工作提供了強有力指導:首先,本結果支持在危重症患者中進行抗凝治療,甚至要聯合抗血小板治療,以降低血栓風險;其次,提示COVID-19患者體內存在自身免疫紊亂現象,屬免疫風暴一部分,需要關注感染者遠期自身免疫病的發病風險。


點 評


北京協和醫院趙玉沛院長:


北京協和醫院援鄂抗疫國家醫療隊中的青年醫生,已成為抗疫前線的中堅力量。他們不僅在臨床救治中義無反顧、堅守一線,體現出協和人的責任與奉獻;更在經驗總結和科研探索中勇於思考、大膽創新,體現出協和人的智慧與擔當。經過實戰的洗禮,青年醫生在此次疫情攻堅戰中交出了滿意答卷。


張炎和肖盟正是這群年輕人中的一員,他們在臨床和科研工作中奮不顧身,夜以繼日,撰寫此文,與同行分享協和經驗,傳遞中國聲音。期待青年醫生們後續更多的思考和總結,造福更多患者。


第一作者


COVID-19|北京協和醫院援鄂青年醫生髮表NEJM文章 分享中國經驗

張炎


北京協和醫院援鄂抗疫國家醫療隊隊員

醫學博士,北京協和醫院血液內科主治醫師

以第一或通訊作者發表SCI文章及中文核心期刊論文10餘篇,參加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2項


COVID-19|北京協和醫院援鄂青年醫生髮表NEJM文章 分享中國經驗

肖盟

北京協和醫院援鄂抗疫國家醫療隊隊員

北京協和醫院檢驗科主任助理、北京協和醫院傑出青年、助理研究員

主要研究方向:病原細菌及真菌分子診斷、流行病學及致病耐藥機制研究。

國家衛生與健康委員會全國細菌耐藥監測網 學術委員會 青年委員會 委員;華人抗菌藥物敏感性試驗委員會(Chicast) 學術部秘書。

曾獲北京市科學技術獎三等獎,北京市科學技術獎二等獎,高等學校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發表SCI論著70餘篇。


COVID-19|北京協和醫院援鄂青年醫生髮表NEJM文章 分享中國經驗

張蜀瀾

北京協和醫院風溼免疫科副研究員

主要從事自身免疫性疾病發病機制、臨床實驗診斷及檢測技術標準化的研究工作。

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項。以第一及共同第一作者發表SCI論文21篇,獲專利1項。作為主要參與者獲中華醫學獎、北京市科學技術獎、華夏醫學科技獎等獎勵。


通信作者


COVID-19|北京協和醫院援鄂青年醫生髮表NEJM文章 分享中國經驗

李永哲

北京協和醫院檢驗科副主任,研究員,教授,博士/博士後研究生導師

主要從事自身免疫病發病機制及實驗診斷技術臨床應用等研究工作。

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8項。獲發明專利9項。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在Nat Genet等國際著名學術期刊發表SCI論文90餘篇(總IF﹥300分,單篇最高IF 35分)。以第一完成人獲中華醫學獎、北京市科學技術獎、華夏醫學科技獎等獎勵。


COVID-19|北京協和醫院援鄂青年醫生髮表NEJM文章 分享中國經驗

張抒揚

北京協和醫院援鄂抗疫國家醫療隊領隊

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協和醫院黨委書記、副院長,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副院校長,中華醫學會心血管專業委員會常委兼秘書長,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罕見病分會會長,國家衛健委罕見病診療與保障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兼辦公室主任,罕見病隊列研究首席專家。

主要研究方向:心血管疾病臨床與基礎研究,疑難罕見病發生機制、臨床隊列以及轉化醫學研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