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少年的你》之教育心得

週六的下午,兒子提出要去看《攀登者》,上網查了一下院線時間,便急急忙忙帶他到了電影院,購票時才發現急忙要趕的不是《攀登者》,而是《少年的你》。距開播時間還有五分鐘,從利於孩子的成長教育角度,我對兩部影片做了一個簡單的對比,最終在兒子的同意下選擇了觀看《少年的你》。

觀《少年的你》之教育心得

陽光少年

正向引導也須循循善誘,不宜過早過強

《攀登者》講述了中國登山隊王富洲、貢布、屈銀華三人成功從珠峰北坡登頂的故事,向觀眾宣示要傳承攀登精神,其主旋律是一種正向的引導作用,對於孩子教育我把它總結為一種強勢的正能量。

一、二年級的學生正處於學習啟蒙階段,也就是打基礎的階段,這時期應該是培養學習興趣、養成學習習慣的黃金時期。對於少年時期的學生使其過早的學習《攀登者》所展示的“強勢正能量”,是不是有點拔苗助長呢?

當然,這並不否定它對孩子教育的作用,至少在渲染這種奮鬥氛圍的同時,使家庭、學校乃至整個社會處處充滿正能量,使少年兒童生活一種天然的正能量的包圍之中,加之啟蒙教育過程的各種興趣、習慣的培養,才會相得益彰,適得其所。

觀《少年的你》之教育心得

攀登

反面教材也是教材,不能刻意迴避

《少年的你》據說經過多次修剪才能上映,主要原因是其中心思想是關於校園暴力的話題,而影片由於涉及過多的暴力場面所以遲遲未能上映。僅從影視審批這一點來看,反向推動的作用還是要小於正面引導的。

這裡涉及到一個觀眾群體的問題,心智成熟的成人觀看,自然會用辯證的眼光來對待裡面反映的問題,所以不會被“帶偏”,但是孩子呢?會不會只看到了“欺負”“報復”甚至更嚴重,這實在不敢試驗。

最終選擇觀看,首先還是基於對社會“主旋律”的信任,其次便是本著引而不堵的原則,既然兒子選擇要看,我想總有看的原因,不讓他看至少他心理是很疑惑的,這種疑惑不知道會不會變成好奇或者其他,我不敢想,我只覺得在孩子教育過程中不能“刻意迴避”,只能“勇於面對,加以思考”。

溝通是最好的陪伴

影片一開始,我的心便糾結起來,因為第一幕便是“學生跳樓”,隨之而來一系列情節,雖然弱化了校園暴力的內容,但總體反映各種家庭教育的不幸,正能量的東西相對較少,只好本著“

提出反向問題、解決反向問題、提出正向問題、進入正向思考”的原則,進行了全程觀看,以備觀後與兒子溝通。

往回走的路上,兒子提出了一個觀點兩個問題。

觀點是:這是一部校園暴力的電影,不好看!還是想看《攀登者》。看來這部影片他不喜歡,至少看得很壓抑。基於他的觀點我沒表態,如果同意他的觀點只能加重他壓抑的心態,反之會給他雙重的壓抑,按照兒子的習慣,說完觀點就可以畫句號了,所以沒必要過多交流;

問題一:為什麼高考完了,學生們都把學習資料撒得滿天飛?

問題二:為什麼高中的老師批閱試卷用電腦,而我們老師不用?

觀《少年的你》之教育心得

相信的力量

僅從這兩個問題來看,我既欣慰又慎重。欣慰是因為他沒有過多考慮“暴力”“報復”等反面因素,只關注了高中學習生活的一些問題,慎重是因為這兩個問題離他的小學生活還是有距離的,不易描述過多,避免他把小學與高中混淆,過早的成熟也是不利於基礎搭建的。

快到家時,我提出了我的問題,“你想象的高中學習是什麼樣子?”

這個問題,他是需思考的,我並不想知道答案,只知道他會為此思考,他的關注是在學習上就可以了。關於如何回答孩子提出的兩個問題,省略是因為每個孩子天賦各不相同,筆者無意渲染自我,而擾亂視聽。僅僅分享作為家長的一種心態,至於怎麼用、怎麼說,還是見仁見智。相信陪伴的力量,相信溝通的力量,相信滿滿的正能量,讓孩子成長在陽光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