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根筋?不是他笨,“功能固著”引發想象力貧瘠,四招治癒

同事給我分享了他六歲兒子的一件趣事。週末她帶兒子去鄉下,兒子和他奶奶去地裡拔蔥,不久,孩子嫌無聊想回去,因為田地和家離得不遠,並且沒有任何車輛會從那裡經過,所以奶奶讓孩子獨自返回。

孩子往回走的途中,天下起了雨,回到家頭髮被淋溼了。同事問兒子:“你手上不是有個塑料袋嗎?為什麼不用它把雨遮住。”沒想到兒子驚訝地望著自己說:“媽媽,你好搞笑,袋子是用來裝東西的,怎麼可以遮雨呢?傘才是用來遮雨的,你好笨呀!”聽著兒子說自己笨,同事懷疑難道真是自己太笨,所以才生了這麼笨的兒子?

在同事兒子眼裡,能遮雨的東西是傘,但他想不到,傘之所以能遮雨是因為它可以把身體和雨隔離開,並且不會滲水,那麼塑料袋同樣具有這樣的功能。

用塑料袋遮雨,大人很容易想到,但對孩子來說不容易,如果孩子想不到也並不能說明孩子笨,只能說明孩子的認知存在偏差,孩子陷入了“功能固著”。

孩子一根筋?不是他笨,“功能固著”引發想象力貧瘠,四招治癒

01、孩子的“功能固著”現象是怎樣表現的?為什麼家長需要幫助孩子糾正?

“功能固著”是德國心理學家鄧克爾提出的,百度這樣解釋:人們把某種功能賦予某種物體的傾向,認定原有的行為就不會再去考慮其他方面的作用。

同事的兒子認為塑料袋只能裝東西,而不能擋雨,就是他出現了“功能固著”現象。

小孩子在生活中受認知能力、思維習慣等原因的束縛,很容易出現“功能固著”現象。

比如,在孩子眼裡,吹風機是用來吹頭髮的,他們想不到它還能吹溼衣服、溼毛巾;書包是用來裝書的,想不到它還能裝別的東西;凳子是用來坐的,因此,即使摸不到陽臺上的東西,也想不到用旁邊的凳子助力。

一個朋友家的孩子做數學加減法,他很難抽象思維,於是阿姨讓他把積木拿過去,藉助積木形象感知多了多少,少了多少,

結果孩子感到很神奇,積木原來不光可以玩,還能用來做數學題。

有些家長會想,隨著孩子年齡增長,他自然就知道有的事物具有許多功能,何必大驚小怪,引導孩子刻意發現呢?

其實,重要的不是教給孩子刻意發現事物不同功能的本領,而是引導孩子從小具有發散思維的能力。當一個孩子能從多個角度看待事物功能,遇到難題時思維活躍,不斷尋找方法,那他會將這種能力遷移,在日後面對生活中的困難時,不是一根筋,而是想方設法尋找解決辦法,面對生活中的磨難時,不會鑽進死衚衕,而是多個角度看問題。

生活中不乏這樣的孩子,點子很多,我們稱他們為“機靈鬼”,你會發現,這些孩子在面對難題、困難時往往不是灰心喪氣,而是想著尋找解決辦法。所以,幫助孩子減少“功能固著”現象,是在幫孩子發散思維,提升想象力,給他們面對逆境卻能靈活想辦法的智慧。

孩子一根筋?不是他笨,“功能固著”引發想象力貧瘠,四招治癒



02、無視孩子“功能固著”現象,對孩子有什麼負面影響?

  • 想象力匱乏

想象指人腦對已經儲存在大腦的表象進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過程。

“功能固著”型的孩子,認為萬物都有它特定的作用,無法改變,因此,他就不會主動對大腦裡儲存的表象進行加工。

想象力匱乏的孩子,往往被動接受知識,因循守舊,探索能力差,他們長大後,大多缺乏活力。

孩子一根筋?不是他笨,“功能固著”引發想象力貧瘠,四招治癒

  • 惰性思維

“惰性思維”指個人主觀依賴性很嚴重,缺少積極主動的主觀思維能力,很少積極主動地思考問題。

一位小朋友在做數學作業時需要畫線,但發現尺子丟在學校裡了,於是,他告訴媽媽明天去學校補。媽媽為了鍛鍊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讓兒子自己想辦法,沒想到話剛說完,兒子說:“我不想,老師說了用尺子畫線。”

這位小朋友明顯有“思維惰性”,這種惰性源於他認定能幫助畫線的只有尺子,想不到家裡隨處可見的平直的物體都有這種功能。“功能固著”使他懶於思考。

所以,家長面對孩子“功能固著”現象,要幫助孩子發散思維,靈活處理問題。

孩子一根筋?不是他笨,“功能固著”引發想象力貧瘠,四招治癒

  • 形成固定型思維模式

美國教授卡羅爾·德韋克在《終身成長》一書中這樣定義“固定型思維”:相信自己的才能是一成不變的。

“功能固著”型的孩子,遇到難題時只能想到普遍的解決辦法,比如週一時,媽媽給自己洗了的書包沒幹,那怎樣把書帶去學校呢?他們可能會想再有一個書包就好了,然而並沒有,於是孩子乾巴巴地著急,為自己解決不了問題而難受。孩子沒有想到,家裡的袋子照樣可以有裝書的功能。

所以,常常陷入“功能固著”的孩子,會為自己沒有解決問題而難受,感到自己沒用。孩子長時間被這種負面情緒包圍,他會變得不自信,也認為自己的能力無法提高,久而久之成為“固定型思維”的孩子。

孩子一根筋?不是他笨,“功能固著”引發想象力貧瘠,四招治癒

03、家長如何引導孩子修正“功能固著”現象,提高孩子思維靈活度

通過上面的分析,我們認識到了“功能固著”帶給孩子的負面影響。孩子身上長期出現的“功能固著”現象,不僅使孩子思維單一,更重要的是讓孩子形成單一的思維模式。那麼,家長該如何修正孩子的“功能固著”現象,提高孩子的思維靈活度呢?做好以下四步,孩子會慢慢改變“功能固著”現象,提高自己的思維靈活度。

1、通過對比法,帶領孩子認識事物的本質

孩子之所以認定某一物只能幹某一件事,是因為家長只告訴孩子這件東西的普世價值,比如傘用來遮雨,吹風機用來吹頭髮,卻沒有告訴孩子,他們起作用的本質是什麼?如傘之所以遮雨,因為它有隔離作用,而吹風機能吹頭髮是因為頭髮是溼的,吹風機能散發熱量。

父母可以通過對比法,帶領孩子認識事物的本質。

對比法法即尋找幾個事物共同點或不同點的研究方法。

案例:父母首先拿出雨傘和雨衣,然後告訴孩子這兩樣東西可以遮雨,再讓孩子觀察他們能遮雨的共同點是什麼?

設想孩子的答案是:它們倆可以隔離雨水。

父母再引導孩子,它們倆可以隔離雨水,同時不會被水浸溼,所以它們可以在下雨天用。緊接著,父母設疑,啟發孩子尋找身邊的哪些物體可以在沒有雨衣和雨傘的時候替代它們倆。

參考答案:塑料袋、木板等。

生活中,父母在教給孩子認識某一物體的特定作用時,可以先找出具有相同作用的兩個物體,再對比找出它們的共同點,通過對比法,認識事物的本質是什麼,再讓孩子在生活中尋找哪些物體具有和它們相同的作用,以此發散孩子思維。

孩子一根筋?不是他笨,“功能固著”引發想象力貧瘠,四招治癒

2、引導孩子進行“發散思維”訓練

“發散思維”也叫輻射思維,指人們在解決問題的時候,擴散出問題答案的各種可能性。發散思維訓練包括結構擴散、用途擴散、方法擴散、形態擴散等

  • 結構擴散:讓孩子以某種事物的結構作為擴散點,讓後利用這種結構,設想出包含它的各種東西。

案例:比如家長可以讓孩子觀察家裡雞蛋的結構,告訴孩子雞蛋是“殼體結構”的東西,殼體結構指物體的外力作用在結構的表面上,比如頭盔、汽車等,然後讓孩子自己設想類似“殼體結構”的東西。

  • 用途擴散:讓孩子以某件事物的用途為擴散點,然後充分想象它的可能用途。

案例:比如家長可以讓孩子充分想象毛巾除了可以用來擦臉,還能用來做什麼?孩子想象完畢後,家長給孩子進行補充,如還可以用來包裹東西,用來隔離溫度較高的物體。再比如,家長讓孩子充分想象空飲料瓶可以用來做什麼?如可以剪裁後當花瓶,可以儲藏五穀,可以養魚等。

用途擴散是減少孩子“功能固著”最直接的方式。讓孩子充分認識到一件物體可以發揮許許多多的作用,而並不是它所賦予的特定某一價值。

孩子一根筋?不是他笨,“功能固著”引發想象力貧瘠,四招治癒

  • 方法擴散:讓孩子儘可能多地思考解決某一問題的方法或者是製造某種事物的方法。

案例:如給孩子提出問題:家裡突然停電了,急需要找到家裡的電卡,但四周一片漆黑,什麼也看不到怎麼辦?然後讓孩子儘可能多地思考解決辦法。比如蠟燭光、手電筒、手機上的手電筒、家裡能產生夜光的東西、筆記本電腦產生的光等等。

  • 形態擴散:讓孩子以事物的形態(味道、形狀、顏色)為擴散點,想象利用此形態可以進行的事情。

案例:如家長讓孩子想象圓形可以用來幹什麼?比如製作鐘錶,繪製圓形等。綠色的東西可以用來剪裁小草,當交通燈的綠燈等。

“發散思維”訓練就是通過生活中隨處可見的東西,激發孩子多角度思考它的作用,讓孩子在遭遇難題時,想法子通過身邊的事物進行解決。

孩子一根筋?不是他笨,“功能固著”引發想象力貧瘠,四招治癒

3、利用“頭腦風暴法”讓孩子認識事物的不同功能,促進孩子創造性思維的發展

“頭腦風暴法”是美國心理學家奧斯本提出的,指以集體討論的方式讓參加者儘可能多地提出設想、觀點,尋找解決問題的各種方法。

家長在利用“頭腦風暴法”讓孩子表述自己的觀點、想法時要遵循幾條原則:1、讓孩子暢所欲言,孩子說完之前,家長不能評議孩子的觀點。2、鼓勵孩子標新立異的想法,讓孩子大膽想象。3、注重孩子想法的數量,而非質量。

案例:多多媽媽讓多多“頭腦風暴法”思考,如何不用塑料袋,將碗裡的一碗黃豆帶出門。多多給出了不同答案,比如分別裝在衣服、褲子兜裡,把碗帶出門,用毛巾裹起來,裝在書包裡。多多媽媽滿意地聽著女兒的想法,但當多多說可以用媽媽的絲襪裝黃豆時,媽媽臉一黑說:“那怎麼行,這種想法不能有。”多多媽此時就犯了一個錯誤,在孩子想象時評議孩子的觀點。

“頭腦風暴法”旨在給孩子營造一個暢所欲言的氛圍,讓孩子的想象力有足夠發展的空間,從而培養孩子面對問題時充分調動自己的大腦,不被無關緊要的規則束縛住。

孩子一根筋?不是他笨,“功能固著”引發想象力貧瘠,四招治癒

4、通過手工製作,帶領孩子感知事物的多樣性

手工製作是引導孩子感知事物多樣性的好方法,它生動、有趣,能極大調動孩子的興趣。家長在帶領孩子進行手工製作時,要更多地選擇生活中常用的東西為原材料。

比如用塑料瓶子製作花筒,用五穀粘各種形象的娃娃,用毛線製作框架等等,讓孩子在手工製作明白,事物不僅有它被賦予的主要功能,還能被用來幹別的事。

通過這些方法,孩子會認識到事物的本質,然後相互聯繫探究事物的更多價值。孩子的思維能力也會顯著提升,多一份靈巧和聰慧。

孩子一根筋?不是他笨,“功能固著”引發想象力貧瘠,四招治癒

看了這麼多,你可能會問:“功能固著”也有存在的優點呀!它不是可以讓孩子快速想到一件物體的作用嗎?

確實,“功能固著”有它的優勢,所以家長不需要為孩子“功能固著”大驚失色。但家長需要幫助孩子在“功能固著”地基礎上認識事物更多的價值,啟發孩子思考,發散孩子的思維能力,這樣孩子就不會將對物體的“功能固著”遷移到為人處世的方式上,面對生活的態度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