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為什麼不能隨母姓?備受爭議5000年的話題終於有了答案

當今社會,男女離異已經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了,但離婚的理由有的

卻很奇葩


4月初,一個“強大”的女性“覺醒”了,她使出“洪荒之力”,跟老公翻臉離婚,而這一切的原因都是——為了擁有一個隨自己姓的後代


孩子為什麼不能隨母姓?備受爭議5000年的話題終於有了答案


其實,這事並不新鮮,《鄉村愛情》裡的劉能,就千方百計想擁有一個姓劉的孫子或孫女,結果就跟女兒、女婿鬧出了不小的動靜。


那問題來了,張老頭的娃子為啥不能姓李?王二娃的爹為啥非得姓王?


難道,真的如網上說的:從生物學Y染色體遺傳來看,隨父姓比較容易追根溯源,更合理?


孩子為什麼不能隨母姓?備受爭議5000年的話題終於有了答案

姓與氏根本不是一回事

說到這問題,咱先嘮嘮:姓是啥?


孩子為什麼不能隨母姓?備受爭議5000年的話題終於有了答案


對古人來說,“姓”和“氏”根本不是一回事,一般來講就是

“女有姓,而男尊氏”。


先說“姓”,這個字拆開看就是“女”+“生”,它的含義如此形象生動,基本不用解釋,它其實就代表著——一個人的來源。


因為在母系社會,男性的地位通常都是比較邊緣化的,而能夠繁育後代的女性,那地位才是槓槓的。


那年月,壓根兒就還沒有家庭這一概念,小娃娃出生之後,眼巴前的,通常只有媽、沒有爹,就算真有個男的站在跟前——那也不一定是親爹。


孩子為什麼不能隨母姓?備受爭議5000年的話題終於有了答案

影視劇中的女媧後人


既然如此,那生出來的娃,果斷是要跟媽姓。


所以,最初的“姓”都是帶著“女”字偏旁的,比如最古老的原始八姓:姜、姬、媯(gui)、嬴、姒(sì)、姞(jí)、姚、妘(yún)。


至於為啥非要弄個“姓”出來,也很簡單——為了防止近親通婚。有了“姓”,起碼能阻止表親通婚的人倫悲劇。


同姓不婚這規矩,即便到了今天,在中國有些地方仍然非常有市場。姓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別婚姻”


孩子為什麼不能隨母姓?備受爭議5000年的話題終於有了答案


再來看氏,它的產生就稍微複雜一點。如果說“姓”代表來處,那“氏”就代表去處——支脈。


在沒有計劃生育的年代,因為造小人的緣故,導致了人口增長,如果一個地段待不下、承載不了,自然地就會有一部分人分出去過——找個好地方開枝散葉。


不同地方的人,就有了一個新符號“氏”,他們往往住xx地方就叫“xx氏”,比如姬姓,就有高陽氏、軒轅氏等等,遠古時代的黃帝便是姬姓軒轅氏。


隨著人口的增多,很多人都過了五服了,即便大家是親戚,也不存在通婚的障礙,所以第一代父母的孩子都跟母親稱氏,這些孩子們再娶妻生娃,就不必讓孩子們再跟著媳婦的氏了,還跟著奶奶的氏就好了。


孩子為什麼不能隨母姓?備受爭議5000年的話題終於有了答案


況且,在這一階段無論是什麼“氏”,如果大家一個“姓”的話,那都還是一家人,只是不同的支脈而已,都保留第一代老祖宗的氏有利於提高凝聚力。


孩子為什麼不能隨母姓?備受爭議5000年的話題終於有了答案

父子同姓怎麼來的?

至於父子同姓的由來,這與父系社會的到來有關。


那年頭,人的生存空間其實很有限,“兄弟”部落之間,少不了要爭奪生存資源,這幫荷爾蒙旺盛的人類先祖就開始了比劃拳頭,比著比著,粗嗓門的大老爺們就逐漸主導了話語權。


某一天,某位大老爺們在看著自家娃的時候,突然有了一種新的想法——“我的娃,得隨我姓。”


據說,第一個這麼想,並且這麼做的人,就是黃帝


孩子為什麼不能隨母姓?備受爭議5000年的話題終於有了答案

影視劇中的黃帝形象


傳說中黃帝是少典的兒子,原本姓公孫,後來因長居姬水邊而改姓姬,又因為生在軒轅之丘(今河南新鄭西北),所以被稱為軒轅氏。你既可以叫他公孫軒轅,也可以叫他姬軒轅。


史載軒轅黃帝共有二十五個兒子,其中十四人被分封得姓,這十四人共得到十二個姓,而這些娃中只有青陽與倉林氏這兩個兒子跟黃帝同姓,也就是姓姬,其他幾個則還是跟媽姓。


雖然姬姓娃只有兩個,但由於是嫡系,所以勢力最為龐大,共擁有61個屬地,他們又衍生出432個姓,這些姓,佔了炎黃子孫的大部分。


所以,由姬姓延伸的一代代的子孫,基本都開始跟爹姓。


孩子為什麼不能隨母姓?備受爭議5000年的話題終於有了答案

姓、氏開始合二為一

如果我們翻看有關春秋戰國的史書,就會發現一個問題——很多人好像都是“三姓家奴”,比如商鞅,又叫公孫鞅,還叫衛鞅,而他好像還姓姬。


孩子為什麼不能隨母姓?備受爭議5000年的話題終於有了答案

影視劇中的商鞅形象


再比如屈原,姓羋;而趙武靈王,其實姓嬴;秦始皇,除了叫嬴政,還可以叫趙政……


看到這,是不是覺得古人的別名起的也太隨意了?連姓都能變來變去!這簡直就是數典忘祖的行為嘛。


其實,這恰恰是人類“尊嚴”的象徵。


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很多人類都開始講究“面子工程”,具體來講就是——你幹過啥,你有啥產業啊?


孩子為什麼不能隨母姓?備受爭議5000年的話題終於有了答案

影視劇中的商鞅形象


“三姓家奴”則恰恰是一種“面子工程”的體現,不信你看:


“我商鞅,整個商於(wū )六百里封地都是我的產業。”


“我雖然是老嬴家的苗,但我把老趙家打理的這麼好,所以你們得叫我趙雍(趙武靈王)!”


除了封地,還有以官職為“氏”的,比如:司馬、司徒、司空、司寇、史、理、錢、宗、帥……注意,曾經的一段時期,這些官職可都是世襲的,老子是官,兒子也是官。


孩子為什麼不能隨母姓?備受爭議5000年的話題終於有了答案

影視劇中的司馬懿形象


比如,戰國七雄之中,只有秦國後來實行了因功封爵制——對國家有貢獻才能當官、享受待遇,而其他六國則都是貴族政治——爹好,就能當官。


總之,不管是地盤產業,還是官職,這個“氏”都是身份、地位、名望的象徵。是妥妥的貴族特權,所以“氏”的作用,主要就是顯擺


至於一般人想要“氏”,則根本不可能:做飯的叫庖丁,搞藝術的叫優孟,下棋的叫弈秋,行醫的叫醫和,算卦的就叫卜徒父……


不過,後來秦始皇一統六國,幹掉了分封制,不但把貴族繼承封地的特權給廢了,也把六國貴族世襲當官的“美事兒”給廢了,這就徹底打破了原來的貴族宗法制,誰再說自己是“xx氏”,也就沒什麼榮耀了,姓、氏從此開始合二為一。


孩子為什麼不能隨母姓?備受爭議5000年的話題終於有了答案

影視劇中的秦始皇形象


而到了漢代,以劉邦為首的建國者們,幾乎都是一幫泥腿子出身,“xx氏”的榮耀也就更沒市場了。


孩子為什麼不能隨母姓?備受爭議5000年的話題終於有了答案

隨母姓意味著倒插門?

至於中國的孩子們為什麼隨父姓,這可不是中國的專利,西方國家也是如此,甚至於女人嫁男人後,要冠夫姓,維多利亞嫁給貝克漢姆後,稱呼就變成了“維多利亞·貝克漢姆”


孩子為什麼不能隨母姓?備受爭議5000年的話題終於有了答案


這是因為,古代人口沒有優生的概念,只有多生的想法,不然你怎麼跟大自然做鬥爭?所以出現了三妻四妾的現象,由於只有一個男人,所以孩子們都跟著父親姓,會讓大家產生“我們是一家人”的想法。


漸漸的,自然規律成了社會習慣,演變成了“夫為妻綱”的宗法時代。


在這種情況下,誰要是跟媽姓,那就意味著“爹不行”“倒插門”,或者說爹不要你,不承認你是這家人,這是典型的掄圓了胳膊啪啪打“爹”臉。


男權社會,無疑是一個“拼爹”的時代,尤其在看中出身門第的魏晉、隋唐時代,有個好“姓”,就意味著有“好爹”。


孩子為什麼不能隨母姓?備受爭議5000年的話題終於有了答案


比如東晉,如果你是王氏、謝氏、顧氏、陸氏、桓氏、庾氏的人,你的人生就基本是一路坦途、好風青雲。


不過,凡事都有例外,有些跟媽姓的,也能打出一片天地。


這其中,最有名的要數衛青了,他的母親被稱為衛媼(也就是衛太太的意思),他親爹其實是個叫做鄭季(鄭小四的意思)的小吏,但這叫鄭小四的親爹,卻對衛青不親不愛,這導致衛青極度反感,成名之後,也就沒提什麼“認祖歸宗”的事了。


而咱們熟知的成龍,陳港生,也是跟的媽姓,他爹其實姓房。所以,房祖名,不但遺傳了成大哥的蒜頭鼻,還繼承著大哥的祖姓。


孩子為什麼不能隨母姓?備受爭議5000年的話題終於有了答案


還有任正非的兩個女兒——孟晚舟、姚安娜,都是隨的母姓。


如果真是對爹、媽的姓氏都不滿意,如今這個時代,您還能“組合姓氏”、“自創姓氏”,比如秦牛正威春秋戰國、北雁雲依


“離婚博主”拼著夫離家破也要離婚的這股子狠勁,那真是有點嚇人,但丈夫寧願離婚也不願意孩子隨母姓,也有點太犯軸了。


孩子為什麼不能隨母姓?備受爭議5000年的話題終於有了答案


跟爹姓、跟媽姓、爹媽組合姓、自創姓,一樣都能成才,尤其是風氣全開的今天,這些都已不再是人生成長的障礙。


所以,對於“離婚博主”這事,我有個不成熟的看法:既然有孟晚舟、姚安娜這樣隨母姓的先例,何妨再生個娃隨媽姓呢?既能體現夫妻平等,也能引領時尚潮流,到老說不定還能多個娃陪伴。畢竟,就算離了婚,想給娃改姓,那也是一件很麻煩的事。


孩子為什麼不能隨母姓?備受爭議5000年的話題終於有了答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