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前學習只能暫時領跑?“超前學習思維”卻能讓孩子終生受益

最近北京一家培訓機構的宣傳標語引發了網友的熱烈討論,宣傳內容是這樣的:“孩子四歲,詞彙量只有1500個,是不是不太夠?”“在美國肯定夠了,在海淀區肯定不夠。”簡單的一則宣傳文案,就道出了學前父母的全部焦慮,看看自己家孩子的英文只能從A讀到Z,朋友家孩子都能參加少兒口語大賽了,做父母的怎麼能不急躁?自己家娃能從1數到100了,剛準備驕傲一下,一打聽,鄰居家的孩子早就能熟練運算100以內的加減法了。正是穩穩地抓住父母的焦慮痛點,上小學前的各種“彎道超車培訓班”生意一度火到爆棚。

女兒包包所在的幼兒園往年課程一直比較豐富,足球,小提琴,英文,算數,輪滑每週都有,今年九月份女兒就升入大班了,我發現幼兒園課程設置悄悄發生了變化,英文和算數的比重比前兩年明顯增多了不少。

微博上網友一直在為“提前學習小學課程有沒有必要”爭論不休,有的網友說:“不應該提前學習,就算提前學了也就是暫時領跑,等到後期後勁不足,最後反而打擊了孩子的自信心。”還有的網友提出:“如果不學,開學就被別的同學落下了,一個班裡九成的孩子幼兒園都學了,剩下沒學的也都上了幼小銜接,我孩子要是不學,老師可沒耐心等我們。”

超前學習只能暫時領跑?“超前學習思維”卻能讓孩子終生受益

網友們一直在為要不要超前學習而糾結,其實比“超前學習”更重要的是“超前學習思維”,“超前學習”可能帶來暫時的領跑,但“超前學習思維”卻能讓孩子終生受益。

“超前學習”與“超前學習思維”真的不是一回事

著名特級教師譚軼斌曾說過:“在幼兒階段,孩子最需要的是情感而非智力培育。提早學習知識,只會帶來習得性愚蠢,讓孩子逐漸產生無力感。真正能體現早期教育價值的,一定是習慣,態度和品性。”

何為“超前學習”呢?教育部辦公廳曾在2018年發佈了“幼兒園去小學化”和“小學堅持零起點教學”的通知,通知裡明確要求了幼兒園不得提前教授小學教程。內容包括:第一,對於提前教授拼音,識字,計算和英語課程內容的要堅決制止;第二,社會培訓機構也不得以學前班,幼兒銜接等名義提前教授小學內容。

像通知裡提到的那樣,真正的超前學習其實就是把幼兒園最後一年當成小學進行培養,

側重點主要在於堆積知識英文,算數,拼音都按照小學的教授方式來進行,孩子在本不適合的年齡段,填鴨式的被動接受知識。

何為“超前學習思維”?跟“ 超前學習”最大的不同就在於培養的側重點不同,“超前學習思維”側重點主要在於思維而不是知識,在老師的引導下在與小朋友的相處中,鍛鍊敏捷而又有創造性的思維能力,儲備習慣和感官體驗,完成到小學的順利過渡。

超前學習只能暫時領跑?“超前學習思維”卻能讓孩子終生受益

“超前學習”裡父母不知道的那些坑

首先,超前學習忽視了作為孩子本來就該做的那些事兒。

美國《華盛頓時報》的教育評論家瓦萊利 施特勞斯提出:傳統上稱7歲前為學前教育的黃金時期,但這個年齡應該讓孩子完善全身感官體驗,做孩子原本就應該做的事兒。瓦萊利施特勞斯在教育大女兒時也有擔心女兒輸在起跑線上的想法,跟周圍的美國母親一樣給孩子報了學前班,學的內容就是孩子最不願意學的算數,閱讀和寫作。

直到有一天老師跟她提出了一個建議說:“你的女兒成績很棒,不必太擔心,可你應該注意一下她的社交和情緒控制,這是遠比成績更嚴肅的問題。”美國孩子的壓力絕沒有咱們想象的那樣輕鬆,未來讀大學的選擇的確不少,但是能進名校的孩子沒有例外都是最優秀的高中裡最優秀的孩子。

超前學習只能暫時領跑?“超前學習思維”卻能讓孩子終生受益

媽媽們馬不停蹄地把孩子送到學前培訓班,對於這個年齡段孩子最應該做的事兒卻拋諸腦後,比如戶外活動和跟小朋友的玩耍經驗。父母只顧著讓孩子“超前學習”,卻忽視了“超前學習思維”的培養,瓦萊利施特勞斯女兒的情況是可預見的,暫時領先的學習成績不是重點,真正的重點是在孩子們充分的戶外活動和玩耍中培養集中的注意力,在探索中發現未知的樂趣,通過與小朋友的互動中學會控制情緒和建立社交,這種技能才是學前的孩子最最需要掌握的。

其次,一味只超前學習違背了“三腳凳理論”的初衷,使得父母對子女的教育容易偏離軌道。

美國育兒專家伊麗莎白克拉裡在《與打罵和溺愛說拜拜》中提到:兒童教育就好比一把三腳凳,凳子要立穩,就需要有三條腿支撐,兒童教育的“三條腿”包括:對自身價值觀的瞭解,對孩子合理的期望,對自我需求的尊重。

對於學齡前的孩子來說,父母的價值觀導向尤其重要,思考一下自己到底看重的什麼?從幼兒園到小學的這段時間,我們是希望他們把算數和英文追到其他小朋友的平均水平,還是希望他們在幼兒園時能自理生活,在與小朋友戶外玩耍中學會控制情緒並建立社交?

多數父母思考這個問題時都有相同的期待:我希望孩子在小學前學會100以內的加減法,我也希望孩子在戶外玩耍中學會社交。這種矛盾的價值理念在教育子女時就凸顯了,孩子出去玩了,擔心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孩子悶頭上算數閱讀課,又擔心孩子不懂如何社交。像書中說的那樣:“連父母都不知道自己要什麼,就會莫名其妙地感到失望,如果父母不清楚自己想要什麼,制定計劃也就無從談起。”

超前學習只能暫時領跑?“超前學習思維”卻能讓孩子終生受益

閨蜜琳琳看到自己家的孩子能從1數到100特別驕傲,想著自己五歲的時候還啥都不會呢,一打聽鄰居的孩子也是五歲,竟然能熟練計算100以內的加減法,又忍不住開始焦慮了。父母們常常為孩子的能力沒有達到自己的預期而感到焦慮,忽視了每個孩子本就是不同的個體,學習速度不盡相同的事實,揠苗助長式的超前學習,家長累,孩子更累。

除此之外,父母對孩子的過度關注,把精力全都投放在了孩子身上,大幅壓縮了父母的個人空間,父母覺得為孩子付出了一切,孩子應該感激,相反,孩子非常抗拒。

想要培養孩子的“超前學習思維”,父母應該怎麼做呢?

首先,小學前給予孩子充分的戶外活動去接觸大自然,在探索中產生好奇,獲得知識,形成思維,最終轉化成為能力,單純”投餵式學習”開始就違背了教育規律,也阻礙了思維的形成。

作為一個5歲孩子的媽媽,我深深懂得家長們的焦慮,明年9月份女兒就要讀小學,我身邊的媽媽們早就出動了,鄰居楊楊讀的是公立幼兒園,楊楊媽怕自己家孩子進小學被別的孩子落下,現在就開始張羅著報課了。週一到週五正常去幼兒園,週六上午兩節外教課,下午兩節書法課,周天上午兩節算數,周天下午兩節樂高。

滿滿的課程表,我都替楊楊覺得累,楊楊媽更是不用說,車接車送,有時候上下午的課時間靠的緊了,回家只給楊楊做飯,她自己連飯也吃不上,抓著孩子就去趕下午場了。

超前學習只能暫時領跑?“超前學習思維”卻能讓孩子終生受益

心理專家陳默曾經說到:“兒童在成長期需要探索,在探索中尋找樂趣,產生好奇並獲得知識,家長也要在心理認可,玩是孩子第一強烈的慾望。0-6歲的孩子需要這種安全感,如果只是一味追求超前教育,孩子沒有“瘋玩”的這個過程,那麼青春期極有可能沉溺在電子遊戲中,出現報復式反彈。

思維是如何形成的呢?直接投餵知識沒有辦法讓孩子形成思維,比如提問孩子1+1等於幾?直接告訴孩子等於2,讓孩子記憶這個問題的答案其實就是“投餵式學習”,唯有呈現知識背後的來龍去脈,思維才得以形成。這個來龍去脈一定不在練習冊裡,而是在大自然裡,在生活裡,在孩子的探索過程中自然形成的。告訴孩子答案無疑是最簡單的辦法,但是答案背後的原因才是形成學習思維的關鍵。

其次,父母要管理好自己的期待行為。

昨天晚上大學同學聚餐,餐桌上聊的話題除了孩子還是孩子,我們孩子的年齡相仿,最多相差不過兩歲,同學京京的女兒今年六歲,去年一年幼兒園的費用加上各種培訓班的費用花了將近20萬,鋼琴,英文,算數,拼音,書法樣樣都要學,在座的我們一個個驚掉了下巴。

這讓我想起了幾年前曾上過報紙的武漢徐女士,一年給兒子報了17個培訓班,共計花費12萬,給兒子塑造了一個“神童”的人設。媽媽別提多驕傲了,認為自己的教育投入是值得的,結果事與願違,不出一年,兒子的成績就迅速被同學追平然後碾壓,最終孩子的自信心被摧毀,開始厭學。

著名作家伊麗莎白克拉裡曾說:“父母應該管理好自己的期待行為,過高的期盼可能導致焦慮,試著尊重自我需求,抽出時間做自己真正喜歡的事情。”

超前學習只能暫時領跑?“超前學習思維”卻能讓孩子終生受益

不管是大學同學琳琳還是武漢的徐女士,他們的相同之處在於對孩子都抱有無限的期待,不惜重金投入,想給孩子在上學前就鋪好一條康莊大道,但他們忽視掉了最重要的一環:

教育專家編寫的教學體系完全是根據知識的連貫性及先後順序,根據孩子們在不同年齡段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編排的。

市面兒上這些花樣輔導課程,只能讓孩子獲得短暫的成就感罷了,別對孩子抱有太多不切實際的期待。

最後,超前的學習興趣+超前的學習習慣是形成“超前學習思維”不可或缺的條件

朋友joan的兒子毛毛現在讀初中一年級,英文成績一路領先,英文老師一直稱讚毛毛有非常好的語感,同事們紛紛跟joan討要學習英語的心得,joan告訴大家:“沒有別的關竅,就是濃厚的興趣+良好的學習習慣。”

在毛毛幼兒園時,joan帶兒子參加了各種各樣的興趣愛好班,英文,鋼琴,繪畫,唱歌都試了一遍,最後發現毛毛對英文很感興趣。joan本身就在外企工作,上司老闆都是外國人,平時交流,開會都是純英文環境,她做了一個培訓機構的市場調查後發現並不適合,就沒有給兒子報名,每天下班堅持跟兒子讀各種各樣的有聲繪本,不管培生的還是牛津的教材通通讀了個遍,每天晚上哪怕只讀五分鐘,從四歲開始就這樣一直堅持到了十二歲。

超前學習只能暫時領跑?“超前學習思維”卻能讓孩子終生受益

毛毛在這樣的環境中自然而然地形成了英語學習思維,這種思維的形成離不開最初的興趣和後來的習慣,興趣是通過探索中的好奇心而來,習慣是通過與他年齡相關的繪本跟讀物而來,沒有投餵式的超前學習,卻有陪伴式,潛移默化式的習慣養成,超前學習思維先積累後形成。美國ELAP中國唯一授權測評培訓師李青在一檔節目”世界爸媽說”提出:“孩子們學習思維的形成離不開濃厚的學習興趣,更離不開持久的學習習慣。”

超前學習雖然不可取,但超前學習思維卻能讓孩子們獲益終生,願孩子們都能在最合適的年齡做最合適的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