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多的孩子和不讀書的有什麼不同?丨有卷讀書


讀書多的孩子和不讀書的有什麼不同?丨有卷讀書


你有多久沒有讀完一本書了?還記得距離你上次讀書行為,已經過去多長時間了嗎?根據2018年國家統計公佈的數據顯示,相比看視頻,國內富裕階層的人更喜歡讀書。

其實不只是國內如此,其他國家和地區的中產以上階層都喜歡讀書。

這些讀書行為都是廣義上的讀書,廣義上的讀書泛指所有通過文字來獲取信息的行為。相對的,狹義上的讀書則強調在學校學習。

自從科舉制在隋唐時期確立之後,莘莘學子通過考試完成了人生的逆襲。讓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成為可能。科舉制的長期實施,也讓讀書成為中文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但是在改革開放之後,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宣揚讀書無用論。比如搞導彈的不如賣茶葉蛋的,北大畢業之後賣豬肉的。尤其是當我們看到人學歷不高、讀書很少,卻能通過開工廠賺到幾百萬的時候,很多人都會心裡不平衡。

所以今天這篇內容要討論的就是,經常讀書與不經常讀書的人有什麼區別。

讀書多的孩子和不讀書的有什麼不同?丨有卷讀書


01經常讀書的人對原理理解更深

一個讀過心理學內容的書,更不容易被別人忽悠。比如當我們去商場買東西的時候,導購會先向你推薦一款貴一點的商品。當你表示自己不想買的時候,導購會轉而向你推薦另一款同類型的,價格相對較低的產品。在經過對比之後,我們買下這款商品的可能性會很大。

經常讀心理學書籍的人,在這時就會明白導購是在利用錨定效應來推銷產品。

像這種利用心理學效應來達成自己目標的現象還有很多,再比方說歸因謬論。在上世紀九零年代,個人PC業務在國內剛剛興起的時候,比爾蓋茨和喬布斯的故事激勵了許多大學生。他們也想通過自己的努力,成為世界首富。

那麼想向比爾蓋茨和喬布斯那樣,成為世界首富該怎麼辦呢?很多學生一點頭緒都沒有,於是就從學習他們退學開始。結果退學之後,不僅一事無成,還讓自己的大學夢成為泡影。這就是錯把別人成功的原因,歸於錯誤的原因分析上。

02經常讀書的人同理心更強

經常讀書,尤其是讀文學類書籍的人,心思會比較細膩。文學鉅著是大師們經過對人性的剖析,再經過細膩的文筆進行加工而來。之後由時間進行沉澱,讓讀者們能夠通過這些名著,品嚐世間百態。

在書中見識過這些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後,在現實中我們也能清楚地知道該如何與這些人相處。

03經常讀書的人更擅長聊天

換句話說就是經常讀書的人,不會尬聊。所謂尬聊,指的是尷尬的聊天。聊天不是單向的思考,而是雙向或多向的信息交流。我們喜歡跟熟悉的人聊天,是因為大家的興趣愛好相同,在聊天的時候很容易找到共同話題,讓聊天可以順利進行下去。

反之如果在聊天的過程中,接不住對方拋過來的梗,那麼聊天就會變得索然無味。


讀書多的孩子和不讀書的有什麼不同?丨有卷讀書


04經常讀書與不經常讀書的人之間的區別真有那麼大嗎

我想表達的觀點是,經常讀書與不經常讀書產生區別的根本原因,在於是否主動思考。

知識來源於我們對客觀世界的觀察,當我們把對客觀世界的觀察經過總結和歸納之後,就擁有了抽象化的概念。在掌握這些抽象化的概念之後,在用於解決現實中遇到的其他具象化的問題。

所以不管是讀書還是處世,想要不斷提高自身。關鍵不在於讀了多少書,也不在於經歷多少事,而是在讀書和處世的過程中,是否主動思考。在讀完一本書之後,思考其中內容對於我們的現實生活有什麼幫助,只有這樣才能發揮出讀書的最大效用。

有家長問:孩子課業繁重,課餘時間有限,該如何高效提升孩子閱讀能力?特別是經典難啃,不易理解,該如何增進孩子對閱讀名著的興趣?孩子表達與寫作時辭藻貧瘠,想象力匱乏,如何有效幫助孩子積累素材,讓孩子從閱讀中學以致用呢?你會給孩子講睡前故事嗎?歡迎關注“有卷讀書”,有卷讀書基於青少年閱讀現狀,在全國首創“雙課雙導”模式,對當日閱讀內容進行總結、概括、挖掘、昇華,讓孩子真正把書吃透讀懂,提升文本理解能力和思維深度,提升文學創造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