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鼎史話之白琳茶葉-白琳工夫

有人說,歷史是一條大河,它盪滌了因,留下了果,更留下了讓人迷醉的想象。

讀地方史,當你讀到“白琳茶業特盛,中外通商,白毫之良,為五洲最,故商賈輻輳,居然一大市鎮”(《福鼎縣鄉土志·十五都分編》)這樣的句子,就不僅僅有“迷醉的想象”,更有溫暖的自豪。

福鼎史話之白琳茶葉-白琳工夫

白琳,是芝麻一樣大的一個地方,可其生產的茶葉,卻能“為五洲最”,這是一個奇蹟。以主產地福鼎白琳命名的“白琳工夫”紅茶,以高超的純手工製作技藝,和獨特、優秀的品質,與福安“坦洋工夫”、政和“政和工夫”並列為“閩紅三大工夫”而馳名中外。時人稱,英國女王尤喜“白琳工夫”,以致知道世界有白琳。

白琳地處福鼎西南部,福鼎建縣後為十五都地,與十二、十三、十四等都即今磻溪、點頭一帶接連構成福鼎西南部山區和丘陵地帶。其地勢東面臨海,西部漸高,北部較緩。全域土壤偏酸性,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此間茶樹品種繁多,以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品質最優。

福鼎史話之白琳茶葉-白琳工夫

福鼎大白茶

福鼎史話之白琳茶葉-白琳工夫

福鼎大毫茶

大白茶原產地在點頭柏柳,相傳竹欄頭村陳煥於清光緒年間在太姥山麓“上才山”發現移植於家,後相繼在白琳、翠郊、磻溪、黃岡、湖林等地傳播載培。大毫茶時稱“大號白毛茶”,相傳是清光緒六年(1880年),點頭翁溪王家洋林聖松從太姥山麓五蒲嶺發現並移種,它和大白茶於1984年一起被列為國家級茶樹良種,譽為“華茶1號”和“華茶2號”。

清乾隆《福寧府志·物產》載:“茶,郡治俱有,佳者福鼎白琳……”其品種有“白毫銀針”白茶,“白琳工夫”紅茶,“白毛猴”、“蓮心”綠茶等,下面介紹3種主要名茶。

白毫銀針

福鼎史話之白琳茶葉-白琳工夫

《福鼎縣鄉土志·物產》:“茗,邑產以此為大宗,太姥有綠芽茶,白琳有白毫茶,製作極精,為各阜最。”中國著名茶學家張堂恆先生之《中國製茶工藝》載:“乾隆六十年(1795年)福鼎茶農採摘普通茶樹品種的芽毫製造銀針。”但明朝時就已製造白毫芽茶,且“白毫之良,為五洲最”。明萬曆《福寧州志·食貨·貢辨》載:“芽茶84斤12兩,價銀13兩2錢2分;葉茶61斤11兩,價銀1兩4錢7分9釐。”這個記載表明,明朝時福寧州就有用於生產白毫銀針的芽茶,價格與普通茶葉相比,高出幾倍。

白琳工夫

福鼎史話之白琳茶葉-白琳工夫

“白琳工夫”紅茶興起於19世紀50年代前後,當時閩、廣茶商以白琳為集散地,設號收購,遠銷東洋,“白琳工夫”也因此而聞名於世。原用普通茶葉製造,到了20世紀初,“合茂智”茶館充分發揮福鼎大白茶特點,精選嫩芽,製成工夫紅茶,其品茶味醇郁芬芳,色澤鮮紅似橘,取名為“橘紅”,代表白琳工夫高級茶的獨特風格,在國際市場很受歡迎。

“白琳工夫”當時能聞名於世,主要是因為它十分講究鮮葉原料的採摘嫩度,尤其是福鼎大白茶,更要求早茶嫩採;初制工藝中,特別注意控制適度萎凋,以提高鮮爽度,並嚴格採取輕、重揉結合;發酵講究溫度、溼度、時間;烘焙採用炭火雙復焙的方法,並認真掌握火候,力求在透發毫香的基礎上保持鮮爽特徵。這些工藝特點,對於白琳工夫傳統風格的形成,有著重要的影響。

蓮芯綠茶

福鼎史話之白琳茶葉-白琳工夫

蓮芯綠茶。被俞壽康的《中國名茶志》收入“中國名茶”。白琳是福鼎蓮芯茶原產地,如今已很少生產。據史料記載,蓮芯茶在清末民國有一些年份曾作為白琳生產茶葉的主要品種出口。其香氣清幽,味醇鮮爽,湯色黃綠澄鮮,芽葉柔嫩多毫,外形細緊纖秀,外銷東南亞一帶,受消費者讚賞。蓮芯茶對鮮葉品質要求很高,清明前開採,要求芽葉細嫩多毫,葉薄而軟,節短。經萎凋、殺青、揉捻、初烘、再烘五道工序製成。以蓮芯茶薰窨茉莉花,稱“茉莉娥眉”、“茉莉秀眉”,亦為花茶上品。

福鼎史話之白琳茶葉-白琳工夫

據《寧德茶業志》記載,白琳茶葉最早出口銷售可追溯到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沙埕港設立民用進出口貿易口岸,開始出口茶葉、明礬等農副土特產品。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海禁開放後,茶葉運輸逐漸增多,茶葉生產得到了發展。嘉慶二十二年(1817年),茶葉出口靠人力肩挑,經官道至溫州轉運至上海,或至福州的洋行出口。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五口通商後,福州、廈門成為茶葉重要出口口岸,白琳茶葉多由南廣幫(閩南茶行“金泰”與廣東茶行“廣泰”等)在白琳開茶館收購,轉運至福州。

也有上海、福州茶行(洋行)直接向本地茶商發放貨款,預定茶類和數量,按指定地點交貨驗收,由沙埕港或三都澳轉運福州、上海後出口。1899年,三都澳開港之後,成為閩東茶葉的集散地,福鼎茶葉自然多由三都澳出口。1906年春季開始沙埕向內地通航,每年15000擔之多的福鼎茶葉就全部由沙埕港運往福州等地外銷了。

福鼎史話之白琳茶葉-白琳工夫

民國時期的茶館--雙春隆舊址

茶葉貿易繁榮,茶商絡繹不絕,於是茶棧茶館林立,以致白琳曾一度流行《白琳茶館蓋路邊》等山歌。在白琳集鎮,出現不少資本雄厚的茶館,如吳阿亥的“雙春隆”、袁子卿的“合茂智”、“恆豐泰”等商號,據說翠郊大厝的主人吳氏亦是由茶葉貿易起家致富,才有雄厚的資金建設如此跋扈的房子。這些商號擺脫外地茶行、洋行的控制,將茶葉直接運往上海、福州及香港等地銷售。工夫紅茶大多水運至營口,轉運滿州里銷往蘇聯。福鼎因茶而出現繁榮的碼頭、港口,有白琳的後岐商港、點頭的點頭商港以及沙埕港、巽城渡、寶橋渡等。

福鼎史話之白琳茶葉-白琳工夫

翠郊古民居

今天,在福鼎,泡一杯依然精妙的白毫銀針或白琳工夫,那段溫暖的時光清晰可見。

文/白榮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