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手機丟了可以再買,我丟了,你就找不到了!

8 月 5 日晚,一則北京雙胞胎姐妹走失的消息刷爆了大家的朋友圈,雙胞胎姐妹的命運牽動著無數人的心。

8 月 6 日上午 11 點半,搜救隊從海中搜救出一個小女孩遺體,家長確認是失蹤的大女兒。

8 月 6 日下午 15 點 45 分,青島早報記者在搜救現場確認,雙胞胎姐妹在青失蹤海域發現第二具遺體。兩名女孩確認全部遇難。

媽媽,手機丟了可以再買,我丟了,你就找不到了!

幾乎快崩潰的孩子母親接受採訪時,回憶了孩子走失的情況:

下午一點多鐘,從住的萬達公寓,步行過馬路來到南側的沙灘上游玩。離她們大約有幾米遠的地方看手機。

看一會手機,才能看一眼孩子。看一會手機,才能看一眼孩子。

當時發現不見的時候是下午 3 點多鐘。之前還看見她們跟另外兩家人的孩子在一起挖沙子,所以有點鬆懈,等我再看了兩眼手機,發個朋友圈然後再抬頭看孩子的時候,發現孩子不見了……

又是手機……每年因手機而喪失的孩子並不在少數。

世界正在懲罰痴迷手機的父母

2017 年 1 月 3 日,西安 4 歲男童和母親去溫泉遊玩不幸溺亡。

監控顯示,孩子在水中掙扎了 3 分多鐘慢慢沉入水裡。而當時,他的媽媽正背對著他在 3 米外看手機,未能及時注意到孩子出現異常情況。

媽媽,手機丟了可以再買,我丟了,你就找不到了!

去年 10 月湖南嶽陽,一名 2 歲女孩獨自走在路上,她的家人走在她的後方,低頭緊緊盯著手機,突然,孩子變向走到一輛黑色轎車前,轎車司機啟動時,未觀察到車前的孩子,直接碾壓過去,女孩當場身亡。

媽媽,手機丟了可以再買,我丟了,你就找不到了!

2015 年 8 月,寧波一男童在電梯處玩耍,不慎手被卡在了電梯底部,而他媽媽當時卻在一旁玩手機。

媽媽,手機丟了可以再買,我丟了,你就找不到了!

2015 年 4 月 9 日,一名 6 歲女童與父母到批發城購物時,不慎從 2 樓的手扶電梯失足墜下,頭部受重創致死。

從監控視頻中看到,母親當時走到電梯處,手裡撥弄著手機,這時小孩在電梯處來回走動,不慎失足墜下,當場身亡。

媽媽,手機丟了可以再買,我丟了,你就找不到了!

媽媽,手機丟了可以再買,我丟了,你就找不到了!

東陽市橫店鎮的一個爸爸因痴迷玩手機,女兒墜樓渾然不知。

媽媽,手機丟了可以再買,我丟了,你就找不到了!

18 年 6 月 11 日,湖南株洲,一名 3 歲的小男孩,從私家車上溜下來,向馬路對面跑去,被疾駛而來的貨車瞬間碾壓。事發時,爸爸也剛下車,正在車旁玩手機,沒發現兒子從車上下來。

媽媽,手機丟了可以再買,我丟了,你就找不到了!

就在同一天,廣東陽江,一位 10 歲的小女孩在小區游泳池溺水身亡,事發時,媽媽正在岸上玩手機。

媽媽,手機丟了可以再買,我丟了,你就找不到了!

如果說世界在偷偷懲罰不陪孩子的父母,那麼,這些新聞就是告訴我們,世界在明目張膽的懲罰痴迷手機的父母。

到底要多少鮮活的生命,才警醒做父母的你。

帶孩子,就是每分每秒的守護。

幾分鐘很短,你可能只是打個團戰、修張圖、發個朋友圈。

可是,意外往往就發生在幾分鐘甚至更短的時間裡。請父母們一定一定一定,不要忽略孩子的安全。

安全意識薄弱正在殺死孩子

新聞一出,網上鋪天蓋地罵媽媽只顧玩手機,沒有緊緊跟著孩子的。太多太多的血淋淋的例子了,但父母卻如此不上心。

但,我想說的是。一味責怪,並不能解決任何問題。

對這樣一個不幸的媽媽來說,過激的指責、一味的批評,終歸是事後反應。比這更要緊的,是反思悲劇本身,去堵住可能存在的風險點,讓孩子得到更周全的保護,避免悲劇再次發生。

此後媒體的報道顯示,事發海域的漁網、暗流、礁石和風浪等,都有可能造成危險,而且此處禁止游泳。

也就是說,悲劇的發生表面是上看是因為家長玩手機而沒有看好孩子,但更深層的原因則是,一開始就處於險境而不自知,並且沒有教導孩子足夠的危險意識。

判斷環境是否危險是家長的責任

去到一片陌生的浴場時候,周圍是否有“禁止游泳”“禁止攀爬”“遊客止步”等警示牌?孩子是不是具有足夠的游泳能力?這裡的海水深淺幾何,對孩子的影響力多大?

對於內陸的人來說,很多人嚮往大海海灘,但卻缺乏足夠的海上或海岸防險經驗。大人而言如此,更何況8歲的小朋友。

這起事件中,頻繁提到一個詞“離岸潮”,但大部分媽媽都不知道什麼是離岸潮,怎麼判斷離岸潮。

媽媽,手機丟了可以再買,我丟了,你就找不到了!

而且,出事的浴場禁止游泳,那麼,媽媽就有責任提前告知孩子不可以靠近海邊。不可以下水。並且,在已經存在危險警示的情況下,也就更不應該玩手機而放任孩子自己玩。8歲的孩子,意志力還是十分薄弱的,很容易被其他事物吸引。2分鐘的疏忽,就會造成難以挽回的悲劇。

教導孩子安全意識也是家長的義務

新聞中的孩子已經8歲,其實已經有自主識別危險的能力。孩子是否知道不能去海水裡?孩子去之前為什麼沒有跟媽媽講一聲。所以,不要單純責怪父母沒看好孩子,提前教導孩子安全意識也是十分十分重要。

1~12歲是兒童意外傷害的高發期,安全意識就顯得尤其重要。孩子的好奇心很強,什麼東西都想要摸一摸、動一動,家裡的電源插座、煤氣灶,孩子都想“伸把手”。就是因為這樣,每年因燒傷、觸電導致孩子發生意外傷害的事故不在於少數。夏天遊玩季,溺水案例更是層出不窮。

雖然孩子的好奇心需要保護,但危險不得不防範。很多父母也常常苦口婆心地對孩子說,這個危險,不能碰;那裡不安全,不要去。但是孩子們由於缺乏經驗,對危險並沒有充分的感知,所以常常會當成耳旁風。還是要有技巧地去培養。

如何培養孩子安全意識

  • 養成觀察習慣,培養判斷能力

可以通過繪本的講解來啟發孩子對周圍環境的觀察能力。其次,可以通過循序漸進的鍛鍊來培養孩子對危險因素的判斷能力。

比如,家長平時在切肉時,可以邊示範邊講解:“你瞧這塊肉,跟我們的身體是一樣的,但是刀子能輕易把它切斷。因此我拿刀子的時候,總是非常小心不去觸碰刀子的刀身,寶寶也要記得不能去碰哦。”

  • 安全知識常灌輸,實踐模擬少不了反思

平時多注重安全知識的灌輸,可以先通過各種繪本、影像、道具等來讓孩子對安全知識有初步瞭解。

其次,在教給孩子安全知識之外,還應通過實踐模擬來讓孩子有更直觀的瞭解、更深刻的印象。

  • 拒絕過度保護,讓孩子學會自護

安全教育最大的誤區就是過度保護。害怕孩子出現危險而限制孩子的自由,就如同害怕孩子摔倒而不讓孩子學習走路一樣荒唐。

受到過度保護的孩子,反而失去了學習安全常識和應對措施的機會。在做好監護的前提之下,要讓孩子慢慢鍛鍊和學習基本的生活技能,從而在實踐中鍛鍊自我保護能力。

培養孩子安全意識是個循序漸進、長期積累的過程,需要家長們付出極大的耐心和努力。希望家長們能堅持不懈,讓孩子們的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得到提高,從而健康、快樂地成長。

不要責罵,要反思

譴責別人是容易的,難的是反思自己。那些在網上咒罵讓媽媽去死,去陪孩子的。其實你不罵,這位媽媽的下半生也絕不好過。但是,站在道德制高點罵人的你,其實並沒有權利也沒有資格。

咒罵的你,在陪伴孩子時會保證不翻看手機一下?現實中,有多少父母可以做到?你能保證孩子24小時,不,就12小時吧,一直處在自己的視線範圍內?

又有多少父母,在帶孩子去海邊之前,就做足了功課,提前考慮了各種風險。最起碼知道哪片海灘是正規浴場,可以遊玩,哪片海灘尚未開發,暗藏兇險?你誰提前沒法考察?那到場之後呢?你做過嗎?

捫心自問,你也很難做到。甚至更差。

所以,請停止鍵盤俠式的胡噴與冷漠,用溫熱而理性的話語,送上安慰,釐清責任,讓那位痛失愛女的媽媽,挺過難關,得到善待。

哪怕只是雙手合十保持沉默,送兩個逝去的孩子上路,讓那個悲傷的母親走出沼澤。

我們還能做到的是,在陪自家孩子出門遊玩時,放下手機,蹲下身子,盡心地陪他們玩耍,看他們長大。

更多資訊,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時刻學堂,討論更多親子話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