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圖閱盡鵲華千年變遷

一圖閱盡鵲華千年變遷

南有佛山倒影,北有鵲華秋色。

連日來,碧空如洗,藉助無人機的視角,我們從空中俯瞰濟南先行區,鵲華對立,夾衛大河,林田湖舍星羅棋佈,一幅現代版鵲華秋色圖展現在我們眼前。700多年前,元代趙孟頫手繪《鵲華秋色圖》,為我們留下這片土地的另一番風貌,兩相對照,一圖閱盡鵲華千年變遷。

一圖閱盡鵲華千年變遷

1000多年前,這裡還是煙波浩渺的鵲山湖,鵲山湖源自與濟水一脈相傳大清河,大詩人李白曾泛舟鵲山湖留詩曰:初謂鵲山近,寧知湖水遙?此行殊訪戴,自可緩歸橈。湖闊數千裡,湖光搖碧山。湖西正有月,獨送李膺還。水入北湖去,舟從南浦回。遙看鵲山轉,卻似送人來。後來隨著小清河的開鑿,鵲山湖水面大幅減少,1855年黃河改道奪大清河入海,讓這裡發生了滄桑鉅變,老舍先生曾這樣感慨:在千佛山上北望濟南全城,城河帶柳,遠水生煙,鵲華對立,夾衛大河,是何等氣象。

一圖閱盡鵲華千年變遷

黃河的到來,一方面為濟南的發展帶來了交通的障礙,為了跨越黃河天塹,1912年濼口黃河鐵橋通車,這裡也成為中國經濟南北大動脈的咽喉要道,該橋歷經100多年風雨,如今仍在正常通車,被譽為萬里黃河第一橋。1982年濟南黃河大橋建成,從此濟南市區居民過黃河不再受凌汛和洪水的阻礙,有了全天候通行的跨黃通道,該橋也是當時亞洲跨度最大的斜拉橋,是上世紀80年代濟南一道亮麗風景線。2018年濟南黃河隧道開工,成為黃河上第一個公軌兩用跨河通道,被譽為萬里黃河第一隧。

一圖閱盡鵲華千年變遷

另一方面,黃河的到來也給濟南帶來了充足的水源,引黃供水鵲山調蓄水庫1999年12月建成蓄水,2000年4月正式向濟南市供水,成為保障濟南半個城區供水的大水缸,為濟南市經濟發展和泉水噴湧起到了重要作用。如今,濟南正縱身“千年一跨”,邁向“黃河時代”。先行區作為新舊動能轉換的橋頭堡,承載著全市人民攜河北跨的夢想,肩負著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重任。這片土地穿越近千年的時光,依傍滔滔東去的黃河水,描繪著現代綠色智慧新城,見證著“大強美富通”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全面崛起,一幅新時代的“鵲華秋色圖”正在先行區徐徐摹畫。

一圖閱盡鵲華千年變遷

來源:濟南網

聲明:本文已註明轉載出處,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聯繫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