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用於餵馬,如今成了高檔野菜,醃製口感一絕,上海人最愛

在古代封建時期,養馬就跟牛羊一樣非常普及,有作為戰馬,有作為家庭交通工具。直到近代以來各種便利快捷的現代化、科技化交通工具出現,馬還有騾子、驢等才逐漸被替代,養殖的人逐漸減少。隨時間流逝,這些牲畜將慢慢從我們生活中消失。如今養馬的僅在內蒙古、新疆等地較為多見。

隨著馬、驢、騾子逐漸退出我們的生活舞臺,當年那些餵馬的飼料也逐漸被人們所淡忘。在我們生活中,很多曾經用於餵馬的野草,因本身營養價值豐富,如今完美轉變成了我們日常食用的高檔野菜,但是卻少有人知曉呢。

過去用於餵馬,如今成了高檔野菜,醃製口感一絕,上海人最愛

大家好,這裡是“農看農”,每天分享農村新鮮事,探討農村養殖/種植新項目,今天我們的主題是過去用於餵馬,如今成了高檔野菜,醃製口感一絕,上海人最愛。

過去用於餵馬,如今成了高檔野菜,醃製口感一絕,上海人最愛

如今在上海人餐桌上就有一道“草頭”的菜園時蔬,它曾經就是用於餵馬的飼料。草頭只是上海人對金花菜的叫法,在現在我們叫它金花菜,而在古代人們叫它苜蓿。在明代史料《投梭記.敘飲》記載:“二兄,這是苜蓿具,恐不堪下箸。”,意思是說兩位兄弟吃苜蓿這種下等菜,怕是吃不下吧。

過去用於餵馬,如今成了高檔野菜,醃製口感一絕,上海人最愛

在封建時期乃是更早的古代社會,苜蓿在人們心中絕對只是喂牲畜的野草,也是低等人的下飯菜,常用於形容卑微、貧窮。在作飼料領域,苜蓿有著“牧草之王”的美譽,自公元前5百年,那時起就有波斯人用苜蓿餵馬和喂駱駝,後來傳入我國之後也被人們沿襲了用苜蓿餵馬的習慣。

過去用於餵馬,如今成了高檔野菜,醃製口感一絕,上海人最愛

直到北宋時期,《本草衍義》說苜蓿盛產於陝西,用以飼馬牛,人亦有食之者,但不宜多吃。那時開始苜蓿才從餵馬的野草逐漸轉變成為窮人的救命糧。自此之後的幾個朝代,苜蓿一直扮演著救荒糧、救命糧的角色,並且被農民開始推廣種植。到了清朝時期,苜蓿已被國內絕大多數農民種植,幾乎是家家戶戶都有。在乾隆時期河南《汲縣誌》就有相關記載,“苜蓿每家種二三畝”。

過去用於餵馬,如今成了高檔野菜,醃製口感一絕,上海人最愛

然而到現在,這苜蓿僅從名字上發生了轉變,人們普遍叫它金花菜,而在上海更是流行於民間的草頭。從現在草頭在上海民間的食用情況來看,它完全是一道高檔時蔬,在這春季的節氣裡,家家戶戶基本都有種植,各大高檔飯店均以它為主要時蔬。其中在上海地區,最流行的一道菜是“生煸草頭”,當地的特色佳餚。在上海周邊地區,金花菜以炒食為主,也有拿它做餃子餡、醃製等吃法。

過去用於餵馬,如今成了高檔野菜,醃製口感一絕,上海人最愛

非常值得一提的是,在蘇州及杭州地區,他們對金花菜吃法跟上海人又有非常大不同。在蘇州、江蘇,金花菜主要用於醃製製作醃菜。春季時採摘鮮嫩金花菜嫩苗,然後將其以製作鹹菜方式醃製,俗稱“醃金花菜”,其口感不亞於普通鹹菜,堪稱一絕,是早點稀飯佳品。而對於金花菜的感情,那還是當屬上海人最愛了。

目前人們食用金花菜的來源有兩個,一個是自家種植或者市場購買,一個是野生採摘。其中的野生採摘備受大眾青睞,價格也比較高,讓人吃了更放心。不知各位網友是否吃過金花菜呢?你們對這餵馬的野草發展成如今高檔野菜,你們怎麼看呢?

以上僅是個人看法,僅供參考!歡迎留言多說說你們的看法!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