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史:宋仁宗與晏殊議論的大宋小報,其實是古代的自媒體營銷號

“這份每日朝報,是大相國寺西邊許家文館的,花了十二文。”

“這份進奏院大事記,是舟橋碼頭旁陸家書行的,墨色均勻些,十四文。”

大宋開封酒樓上,晏殊向宋仁宗介紹市面上關於“馮士元案”的新聞小報,宋仁宗聽得一臉怒氣。這是電視劇《清平樂》中的一幕。

趣史:宋仁宗與晏殊議論的大宋小報,其實是古代的自媒體營銷號

電視劇《清平樂》中正在看小報的宋仁宗

每日朝報?進奏院大事記?宋代就有報紙了嗎?

還真有。宋代不光有官方的邸報,還有民間的小報呢。民間小報,其實就是咱們現代的自媒體營銷號,至於“許家文館”“陸家書行”,像極了今天各平臺的大V。

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報紙是唐朝發行的?

古人也很潮的,早在西漢時期,他們就琢磨出了今天報紙的雛形:漢朝實行郡縣制,各地郡國都在京城設置了辦事處——“邸”,辦事處的官員要寫文,傳遞官方消息給地方,這就是“邸報”的起源啦。

趣史:宋仁宗與晏殊議論的大宋小報,其實是古代的自媒體營銷號

《長安十二時辰》中的盛唐長安,想想古老的報紙就在這裡發行

但是呢,中國最早有歷史記載的邸報,出現在唐朝。唐宣宗的中書舍人孫樵,在襄漢一帶找到唐玄宗開元年間發行的十多篇報紙,他的《讀開元雜報》記載了報紙內容:

“某日皇帝親耕籍田,行九推禮”

“某日百僚行大射禮驚天動地安福樓南”

“某日安北奏諸蕃君長請扈從封禪”

看看,這份開元年間的報紙,記載的都是朝廷的政事,是官方正規報道。

趣史:宋仁宗與晏殊議論的大宋小報,其實是古代的自媒體營銷號

妖貓傳劇照:開元年間發行報紙的唐玄宗,還在想辦法讓楊玉環入宮

咱們知道,唐玄宗時期,京城裡有許多地方節度使的辦事處。這辦事處,原本叫邸,後來唐代宗大曆年間給改成了進奏院。

不管是邸,還是進奏院,這些駐紮在京城的機構都得給地方長官寫書面報告,這種早期的報紙,也被稱為“朝報”“進奏院狀”“狀報”。

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報紙,就是唐代的一份“進奏院狀”,如今存放在倫敦不列顛博物館。

這份老報紙,是唐僖宗光啟三年(公元887年)歸義軍節度使在京城的官員,從皇帝駐地發回敦煌的。

趣史:宋仁宗與晏殊議論的大宋小報,其實是古代的自媒體營銷號

古人的官方報紙,叫得最多的名稱是“邸報”,但是這個詞,卻是在宋朝才出現的。

這又不得不提到“背誦並默寫天團”的范仲淹。

宋仁宗慶曆二年(1042年),當時在陝北守護邊境的范仲淹,給大臣韓琦寫過一封信,這就是宋朝文獻中關於“邸報”的最早記載啦。

這封信寫了啥?

“邸報雲,某有恩命改職增秩,貧儒至此,誠為光寵。”

這說的是,范仲淹從邸報上看到自己升官加薪了,感慨像自己這樣的貧窮儒士,能有這一天,實在光榮啊。可見當時的邸報,也記載官員的升遷等消息,而且發佈速度還很快。

趣史:宋仁宗與晏殊議論的大宋小報,其實是古代的自媒體營銷號

《清平樂》中的范仲淹

邸報:官方公眾號,消息都是權威發佈的

大宋朝的邸報,報道很多內容:皇帝最新的詔令;朝廷的新政策;官員的升遷貶職;甚至大臣上朝的奏報文章,都有機會發布成官方新聞頭條。

但官方報紙不能什麼都寫,有限制的。

宋仁宗的父親宋真宗,在鹹平二年(公元999年)實行過“定本”制度,要求進奏院每五天寫一份報紙,寫好了要上報到樞密院“定本”,也就是消息發佈前,朝廷要檢查。這是我國曆史上最早的新聞審查制度。

為何要這麼做?還是為了維護朝政的穩定。

趣史:宋仁宗與晏殊議論的大宋小報,其實是古代的自媒體營銷號

《清平樂》中的宋仁宗

電視劇《清平樂》中宋仁宗很關心百姓對朝廷大事新聞的看法,而歷史中,宋仁宗在位期間,也確實針對官方邸報發佈的新聞做了一些限制。

慶曆三年(1043年),沂州王倫發動兵變,朝廷就要求邸報不能報道邊防軍情。

仁宗四年(1052年)九月,宋仁宗下詔,禁止邸報傳播朝廷的機密要事。

慶曆八年(1048年)正月,大臣楊孜上奏說:官方新聞發佈自然災害、異常天象的消息,會被一些奸人利用,以後還是不要報道了吧,就通報一下官員的任職賞罰之類的。

宋仁宗採納了建議。要知道,在古代,天象異常被視為上天對皇帝的警示,皇帝要下罪己詔的。大肆傳播,有損帝王的聲望,不利於統治。

趣史:宋仁宗與晏殊議論的大宋小報,其實是古代的自媒體營銷號

大宋開封小報:古人也愛八卦,各類大宋自媒體營銷號層出不窮

《清平樂》劇中,晏殊對仁宗說:“民間對禁中與朝堂的好奇猜測,永無止歇。這既有人求,便有人給。”

仁宗說:“酒樓茶肆,人人議論朝廷政事,所議頂多只有兩分真,說是小說傳奇都不為過。偏偏還言及朝廷重臣,雜以閨閣私事,太失體面了。”

他們討論的這個小報,其實就是現代的自媒體營銷號。認真給宋仁宗提建議公佈進奏院報的晏殊,像極了今天的公關經理。

趣史:宋仁宗與晏殊議論的大宋小報,其實是古代的自媒體營銷號

《清平樂》中的宋仁宗與晏殊

官方的邸報有新聞報道要求,還會“定本”,權威發佈消息。

但是民間小報,為了追逐利益,常常捕風捉影,無中生有、虛實結合編造一些讀者愛看的新聞,嗯,像極了今天追逐流量的營銷號。

北宋正是小報產生並流行的時候,到了南宋,小報更是風靡,朝廷屢禁不止。小報,最早還是冒充邸報出現的呢,消息的來源,很大一部分就是進奏院的官吏。

大宋銷售小報是犯法的,但是在總有人鋌而走險,私下販賣,正是應了劇中晏殊說的那句:“既然有人求,便有人給。”

趣史:宋仁宗與晏殊議論的大宋小報,其實是古代的自媒體營銷號

《清平樂》中的民間小報

大宋小報簡直是古代版八卦日報,編輯小報的人專門選取讀者的興趣點,在新聞中夾雜奇聞軼事,很擅長刊登民眾關注的熱門話題,創造熱搜話題。而且他們的發行速度很快,可以做到每日發佈,真的是“日報”。

造謠一張嘴,闢謠跑斷腿,捏造不實消息博眼球,這種現代營銷號愛乾的事,宋代小報也做。

八卦是人的天性,收集社會奇聞寫成故事的做法,在唐代就很流行,宋朝人更是發揮了這一特長,發明了小報這個新媒體。

趣史:宋仁宗與晏殊議論的大宋小報,其實是古代的自媒體營銷號

《清平樂》中的北宋東京開封

當時印刷術的流行,更是把小報新媒體推向了廣大吃瓜群眾。

總結起來,不論是邸報還是小報,不管是古代還是現代,做新聞媒體,尤其是自媒體的,都應該保持一份基本的素養,不可捏造編造新聞呀。


原創文章,抄襲必究。

我是@文史有意思,關注我,瞭解更有有趣好玩的歷史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