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媒體看承德】《經濟日報》客戶端 “小黃瓜”成就“大產業”

“小黃瓜”成就“大產業”——河北省平泉市榆樹林子鎮現代蔬菜產業發展紀實

“河北承德平泉黃瓜獲得國家地理標誌認證,這在我國黃瓜種植界可是第一份”。近日,這一不脛而走的消息讓河北省平泉市榆樹林子鎮的瓜農激動、驕傲、振奮。作為“平泉黃瓜”品牌的主力軍,榆樹林子鎮黃瓜種植面積和產量佔到70%以上,每一個從事黃瓜產業的農民又多了一份技術上的認可和品質上保證,這也正是多年來該鎮推動黃瓜產業實現科學發展的成果。

6月下旬,陣雨。經過雨水的沖刷,公路兩側的蔬菜大棚格外明亮,一排排鑲嵌在榆樹林子鎮的青翠的大地上。進入棚裡,更是一片惹眼的綠色,一根根鮮嫩的黃瓜頂著花吊在一人高的藤蔓上,為明天早上的上市貪婪地生長。

平泉市人大代表,嘎海溝村黨支部書記王海從糧食企業下崗後,回到村裡帶領著村民一道發展大棚黃瓜,他深受感觸地說:“我們榆樹林鎮的黃瓜發展到今天,有規模、有技術、有市場,真正是形成了大產業。”

規模發展:從10個棚到1.2萬個棚

榆樹林子鎮位於河北省平泉市東北部,冀遼蒙三省交界處,是一個典型的農業大鎮。早在二十年前,該鎮除了大田種植外也曾大力發展過經果林產業,為百姓尋找致富增收的路子。無奈受當地的氣候影響,始終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

如何克服不利因素,尋找適合當地氣候的產業,不僅是當地政府的目標任務,也是當地群眾的迫切願望。

劉立峰,鄭杖子村村民,高考落榜後,一直在尋找改變家庭條件的營生,學過木匠,屠宰過豬,開過飲料廠,買車運過菜,都沒有什麼大的改觀。一次偶然的機會,接觸到了大棚蔬菜,經過深入的學習,他下定決心必須要嘗試一下。1999年,他和兩個兄弟建起了第一個大棚,經過辛勞付出,年底一盤算,不僅當年收回了成本還獲利3000元。

這讓全村人都看到了希望。村民們有了積極性,政府因勢利導,加大支持力度,這發展大棚菜的步伐一直沒有停歇,並走出了加速度。在生產中積累經驗、選優種植品種,從圓茄、豆角、西紅柿、青椒等多個品種中,黃瓜脫穎而出。

榆樹林子鎮黨委書記蔣國強說:“說起來很簡單,有農民的辛苦付出、政府的大力支持,20多年的發展最終為全鎮的百姓培養了一個致富的產業。”

回憶起20年來的發展,這大棚形式的不斷變化也足夠說明這個產業在當地的適應性。在王海明的梯田式大棚內,他介紹說:“早先的大棚都是竹木結構,現在改成了堅固持久的鋼筋構架,過去都是草簾覆蓋,到現在用上了複合棉被,家家還都用上了捲簾機、放風機、滴灌以及物聯網等人工智能。變化太大了。”

據瞭解,自2001年起步至今全鎮設施菜暖棚數已突破1.2萬個,戶均1.5個棚,設施菜暖棚總面積達2萬畝,佔全部耕地面積的54%,目前從事設施菜相關產業人數達2.9萬人,佔全鎮農業人口的90%,2019年農民人均純收入達12580元。年產值也從最初的20萬元增長到了20億元。

黃瓜產業專家閆立英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