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對清醒的父母,阻止君王任命孩子為大將,可惜未能如願

您是否希望自己的孩子飛黃騰達,光宗耀祖?

我估計大多人都有這個願意。但任何事情總有例外。歷史上,就有一對夫妻,聽到國君要重用自己的兒子為大將,緊張得不得了,苦諫君王,兒子沒什麼本事,千萬不要這麼做。

這是為什麼呢?因為他們太瞭解自己的孩子了。重用孩子,會誤國。

司馬遷《史記》,就有一段記載。

趙括自少時學兵法,言兵事,以為天下莫能當。嘗與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難,然不謂善。括母問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趙不將括即已,若必將之,破趙軍者必括也。”

什麼意思呢?

趙括從年輕的時候起就學習兵法,談論用兵打仗的事,認為天下沒有人能夠抵擋他。趙括曾經跟他的父親趙奢議論過用兵打仗的事,趙奢不能駁倒他,但是趙奢不承認他有軍事才能。趙括的母親問趙奢其中的原因,趙奢說:“打仗是要以命相搏的事,但是趙括把它說得輕而易舉。假使趙國不讓趙括做將軍也就算了,如果一定要他擔任將軍,那麼毀掉趙國軍隊的一定是趙括。”

所謂知子莫若父。趙奢是趙國的大將,身經百戰,知道戰爭之苦,明白勝利來之不易。不到萬不得已,不能輕言戰爭。但是兒子覺得戰爭很容易,勝利是輕而易舉的事。以這樣的理念看待戰爭,就違背了常識,必將誤國。

父親知道,誇誇其談沒有用。紙上談兵,徒有虛名而已。兒子幾斤幾兩自己清楚。

但是國王還是要用趙括。趙括的母親一聽,更急了。上書君王,反對這一任命。我們來看看趙括母親怎麼說。

及括將行,其母上書言於王曰:“括不可使將。”王曰:“何以?”對曰:“始妾事其父,時為將,身所奉飯耳進食者以十數,所友者以百數;大王及宗室所賞賜者盡以予軍吏士大夫,受命之日,不問家事。

今括一旦為將,東向而朝,軍吏無敢仰視之者,王所賜金帛,歸藏於家,而日視便利田宅可買者買之。王以為何如其父?父子異心,願王勿遣。”王曰:“母置之,吾已決矣。”括母因曰:“王終遣之,即如有不稱,妾得無隨坐乎?”王許諾。

等到趙括將要起程的時候,他母親上書給趙王說:“趙括不可以做將軍。”趙王說:“為什麼?”

趙括的母親回答說:“當初我開始侍奉他的父親時,他是大將,親自捧著飯把食物送給別人的有幾十次,所交的朋友有幾百個;大王和宗室賞賜給他的東西全都把它送給軍中將士和士大夫,從他接受任命的那一天起,就不再過問家裡的事。

現在趙括剛當上大將,就面朝東方接受朝拜,軍中將士沒有敢抬起頭來看他的,大王所賞賜的金銀財寶,他都拿回來藏在家裡,而且每天看到有便宜的田地住宅可以買下來的就買下來。大王認為,趙括跟他的父親相比如何呢?他們父子的心地不同,希望大王不要派他出兵。”

趙王說:“老太太你的意見還是先放在一邊吧,我已經打定主意了。”趙括的母親於是說:“大王最終決定要派他出兵,那麼如果有不順利的情況發生,我能夠不受到連累嗎?”趙王答應了她。

母親不懂軍事,但感覺兒子不靠譜,不能為大將。為什麼呢?她把兒子與父親做了比較。

父親不愛財。他看中的是朋友和將士的情意。他把自己的財物都給了自己的弟兄們,有一幫兄弟在幫他。兒子呢?非常愛財,且高高在上,目空一切。這樣的人,誰會捨命幫他呢?

父親為國全神貫注。當了將軍,便不再問家。

兒子呢?天天關注的是房地產生意。關心的是哪裡有便宜的田宅可以買下。這樣的人,怎麼可能指揮打仗?

母親雖然與父親觀察兒子的角度不同,但都得出同樣的結論,兒子的行為有悖常理,徒有虛名,不能用,用將誤國。

很多時候,判斷一件事情也好,判斷一個人也好,不用太多深奧的理論,只要看看是否符合常識就可以了。

常識就像建築的支柱和框架。常識不對,外觀再美的建築,能支撐多久?常識都不對,他的理論體系,怎麼可能靠譜?

但是,大王不聽,還是重用趙括。那麼,結果如何呢?

趙括既代廉頗,悉更約束,易置軍吏。秦將白起聞之,縱奇兵,佯敗走,而絕其糧道,分斷其軍為二,士卒離心。四十餘日,軍餓,趙括出銳卒自搏戰,秦軍射殺趙括。括軍敗,數十萬之眾遂降秦,秦悉坑之。

趙括代替了廉頗後,更改了原有的紀律和規定,並撤換了原來的軍官。

秦將白起聽說了這件事後,便派出一支部隊引誘,然後佯裝失敗,等趙兵傾出,斷其後路,絕其糧道,分段其兩軍,趙兵士氣大亂。四十多天後,軍隊士兵飢餓,趙括帶領精銳的兵士親自上陣戰鬥。秦軍射死了趙括。趙括的軍隊大敗,於是幾十萬兵士投降於秦軍,秦軍把他們全部活埋了。

這段記載,說的是秦統一六國過程中最重要的一場戰役——長平之戰。

一對清醒的父母,阻止君王任命孩子為大將,可惜未能如願

秦、趙兩軍對峙長平,趙將廉頗堅壁不出,秦軍數次挑戰,問候了趙軍的八輩祖宗,廉頗卻充耳不聞,死活也不接招。

廉頗,就是歷史上向藺相如“負荊請罪”的主。沒有腦子,秦國人怎麼會怕他?他堅壁不出,就是要耗死秦兵。

秦昭襄王眉頭緊鎖,長期對峙,如之奈何?我大秦之富有,也禁不住如此消耗。

不久,趙國的城池裡,議論戰爭的人多起來了。酒肆、街頭,一切公共場所都在為趙括瘋狂點贊。說秦國人怕趙括,趙括要是為將,秦軍將灰飛煙滅。聽說廉頗老矣,堅壁不出,只是怕戰。這樣下去,戰爭猴年馬月才能結束?

這樣的議論,自然傳到趙王的耳朵裡。廉頗堅守不戰,本來就讓趙王輾轉反側睡不著覺,如今趙括的名氣讓趙王眼前瞬間一亮。

趙括是大將趙奢的兒子,平時熟讀兵書,所謂虎父無犬子。如今正是用人之際,且天下人都在呼喚他,不如順應民意,大膽啟用。於是,他令趙括為將,換下廉頗。

他哪裡知道這是秦人的反間計。人家就是讓你換下廉頗。

趙括不知秦軍厲害,建功心切,秦軍誘之,他果然上當,傾巢而出,失去固本之地,最終全軍覆沒,趙括戰死。

結局不幸被父親言中。

一個人的職務超越了自己的品行與能力,便是悲劇。所以,並非兒子的職務越高越好。

趙家父母太清楚自己兒子的為人處世和能力水平,深知兒子無法承擔重任,保家衛國。能清醒、客觀地做到這一點,並把國家利益置於光宗耀祖之上,並非容易。

現在的家長,太希望孩子成功了。但真正明智的父母,知道孩子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既不苛求,也不奢望。

適合的,才是最好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