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測大流行後SARS-CoV-2的傳播動態

COVID-19疾病的總髮病率將主要取決於它在最初的大流行浪潮之後是否進入正常的循環,而這反過來又主要取決於SARS-CoV-2的免疫持續時間感染賦予。

預測大流行後SARS-CoV-2的傳播動態

大流行和大流行後爆發的強度和時間取決於一年中何時建立廣泛的SARS-CoV-2感染,並且在較小程度上取決於季節性可傳播性的變異程度和交叉免疫水平存在於β-冠狀病毒之間。社會疏遠策略可以減少SARS-CoV-2感染使衛生保健系統緊張的程度。高效的距離劃分可以充分降低SARS-CoV-2的發生率,從而使基於接觸者跟蹤和隔離的策略可行,就像韓國和新加坡一樣 無效的一次性疏導工作可能會導致長時間的單峰流行病,醫療保健系統的壓力程度以及所需的疏散持續時間視效果而定。

直到2022年,才可能需要間歇性間隔,除非重症監護能力顯著提高或治療或疫苗可用。作者意識到,即使是間歇性的長時間間隔,也可能對經濟,社會和教育產生嚴重的負面影響。我們對此類政策進行建模的目的不是認可這些政策,而是確定在其他方法下的流行病趨勢,確定補充干預措施,例如擴大ICU能力並確定減少ICU需求的治療方法,並激發創新思想(55),以擴大對大流行病的控制範圍。

我們的模型提出了各種方案,旨在在特定假設下預測可能的SARS-CoV-2傳播動態。考慮到持續距離可能帶來的經濟負擔,我們對這些情況的可取性不持任何立場,但我們注意到,如果距離效果不佳和/或持續時間不夠長,則可能對醫療系統造成災難性負擔。該模型將必須根據當地情況進行定製,並在可獲得更準確的數據時進行更新。迫切需要進行縱向血清學研究,以確定對SARS-CoV-2的免疫力的程度和持續時間,並應在未來幾年中進行流行病學監測,以預見覆發的可能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