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鹼地變良田!首次“海水稻”試種迎來收割測產!

10月10日下午,位於青島市上馬街道的稻作改良示範基地,由袁隆平院士領銜、青島海水稻研發中心研發的“海水稻”(耐鹽鹼水稻)迎來收割測評。

當日15時許,在位於青島市城陽區上馬街道的鹽鹼地稻作改良示範基地一片金黃,燦爛的稻穗隨風飛舞。這片荒廢多年的鹽鹼地種出了水稻。

鹽鹼地變良田!首次“海水稻”試種迎來收割測產!


記者在現場看到,近十名工作人員腳穿雨靴、手持鐮刀進入稻田,耗時約兩小時將稻作改良示範基地內的待測評水稻全部收割完畢。經過專家四個多小時的現場測算,青島海水稻種植基地的編號為1083的水稻材料畝產261.39公斤,標誌著耐鹽鹼水稻在這片鹽鹼地上試種取得初步的成功,下一步技術團隊將在區試和生產性試驗上繼續嘗試,早日通過國家品種審定。

當日同時測產的黑龍江大慶基地耐鹽鹼水稻測產結果為每畝210公斤;新疆喀什測產結果為每畝549公斤。此前完成測產的陝西南泥灣為每畝636.6公斤;浙江溫州基地的測產結果尚未公佈。

據瞭解,東營基地水稻材料目前正處於最後成熟期,將於10月下旬開始大面積收割。

“今年這些種植測評的數據將與其他試種基地和區試點彙總,為下一步的生產性試驗提供重要的數據依據,爭取最快2019年拿出第一批海水稻審定品種,2020年實現大面積推廣種植。”青島海水稻團隊技術中心的工作人員王克響介紹說。

記者瞭解到,城陽上馬稻作改良示範基地項目一期開工計劃1000畝,未來這裡將建設“十里桃源、萬畝稻香”的美麗田園。

這是否意味著青島市民很快就能吃到“海水稻”了呢?記者瞭解到,一個新稻米品種的出現有漫長的路要走,在沒有通過“國審”之前,這些收穫的海水稻種子只能稱之為“材料”,還不能端上普通老百姓的餐桌。據介紹,一個新品種的面市要經過幾個階段,首先是實驗室階段,要在實驗室裡選出種子材料。之後的試驗田階段包括預備試驗、區域試驗和生產試驗,其中預備試驗1年,區域試驗2年,生產試驗1年,此後才能夠進入審定階段。

目前,在青島也只是試驗田和區域種植試驗階段,只有在培育出真正符合其他區域廣大鹽鹼地適合種植的種子材料之後,才能夠進行國家品種審定程序,“光國審就需要至少兩年的時間,國審通過之後,這些種子材料才能真正成為一個海水稻的品種,也才能大規模種植,進入商業化種植階段。”而按北方水稻180天成熟期來計算,海水稻要真正端上普通老百姓的餐桌至少也得四至五年的時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