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孟頫63歲寫的楷書,點畫精純、一氣呵成,這才是“二王”正脈

如果從近1000年的書法史上,選出一個人物,最接近晉人正脈的話,那麼這個人多半會是趙子昂的。

趙子昂的書法在書壇是被忽視的,其原因就是沒有深厚的“帖學”功底,是很難發覺趙子昂與“二王”之間的內在理路的,而當你發現這一點的時候,往往已經虛度了數十年的書法光陰。

所以,方法正確的話,學“趙體”應該是最接近書法正脈,也是最容易出效果的一種方法。

趙孟頫63歲寫的楷書,點畫精純、一氣呵成,這才是“二王”正脈

趙孟頫《帝師膽巴碑》楷書

眾所周知,趙子昂是皇室後裔,在南宋到元初的一段歲月當中,這一位昔日的貴族生活已經捉襟見肘,所以“邦有道則仕,邦無道則隱”,他隱居鄉間,讀書學藝,他以超凡脫俗的天分,學究天人,成為一個時代的翹楚。

在詩文方面,趙子昂被譽為“元代之冠”,在音律上,他與古琴曲的發展和蒐集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在考古方面,他繼承家學,並且影響了一大批人,在繪畫方面,“文人畫至趙松雪,而敞開大門”,在書法方面,他是“楷書四大家”之一,與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這些大師並峙。

趙孟頫63歲寫的楷書,點畫精純、一氣呵成,這才是“二王”正脈

趙孟頫《帝師膽巴碑》楷書

趙子昂受到了鮮于樞的影響,與之一道扛起了元朝的“復古”大旗,使書法史在元朝得到了一個踹息之機。趙子昂是高宗趙構的兒子秦王德芳的後人,他的書法最初學習高宗趙構,所以字裡行間,有一種高宗的典雅之氣。

關於趙子昂書法的取法,王世懋總結的比較到位:

“文敏書多從二王(王羲之、王獻之)中來,其體勢緊密,則得之右軍;姿態朗逸,則得之大令;至書碑則酷仿李北海《嶽麓》、《娑羅》體。”

意思是趙子昂的書法從“二王”中來,他得王羲之之體勢,得王獻之之秀逸,在楷書上有李北海的風貌。

趙孟頫63歲寫的楷書,點畫精純、一氣呵成,這才是“二王”正脈

趙孟頫《帝師膽巴碑》楷書

公元1316年,這一年是元朝的元祐三年,趙子昂63歲,他奉皇帝命寫下了一篇千古“神作”,這一“神作”成為了他一生當中楷書的至高境界,這件作品就是著名的《大元敕賜龍興寺大覺普慈廣照無上帝師之碑》,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帝師膽巴碑》。

有記載,趙子昂如今傳世的奉敕作品僅有兩件,一件是小楷《閒邪公家傳》,另外一件就是《帝師膽巴碑》。

趙孟頫63歲寫的楷書,點畫精純、一氣呵成,這才是“二王”正脈

趙孟頫《帝師膽巴碑》楷書

在《帝師膽巴碑》的開篇之處,有趙子昂親筆書寫的篆書大字,堪稱絕妙,這幾個篆字乃是真正的古法用筆,由此便可以窺見,趙子昂的字是直接魏晉的。

在楷書的正文當中,我們能看出趙子昂在63歲爐火純青的藝術功力,“一畫之間,變起伏於峰杪,一點之內,殊衄挫於毫芒”。這句話在每一個字當中,都有淋漓盡致的體現。

趙孟頫63歲寫的楷書,點畫精純、一氣呵成,這才是“二王”正脈

趙孟頫《帝師膽巴碑》楷書

這件作品點畫極為沉穩而精到,結字上瀟灑而率真,且極富變化,在整體的氣格上神氣完備,經歷瀰漫,這樣“神而明之”的境界,也是他年輕時候的作品所不具備的。

清代的書法大師楊峴曾這樣評價《帝師膽巴碑》:

“用筆猶饒風致而神力老健,如挽強者矯矯然,令人見之氣增一倍。”


趙孟頫63歲寫的楷書,點畫精純、一氣呵成,這才是“二王”正脈

趙孟頫《帝師膽巴碑》楷書

對於真正優秀的學書者來講,初學書法不宜學唐楷,學唐楷容易有“板滯”之弊,手會寫僵,而學“趙體”的楷書,則能夠直接行書與草書,這就是“用筆千古不易”的道理。而這件《帝師膽巴碑》乃是趙子昂平生書法的絕詣,令後人望塵莫及。

趙子昂的這件《帝師膽巴碑》如今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館。

趙孟頫63歲寫的楷書,點畫精純、一氣呵成,這才是“二王”正脈

趙孟頫《帝師膽巴碑》楷書

我們採用多方努力,將這件《帝師膽巴碑》按照原作大小進行1:1複製,還原出跟原作毫無二致的作品,字字清晰與真跡一模一樣,你能極為清晰的看出用筆的細節和理路。

欲購此《帝師膽巴碑》,請點擊下面惠購:

趙孟頫63歲寫的楷書,點畫精純、一氣呵成,這才是“二王”正脈

趙孟頫《帝師膽巴碑》楷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