巔峰時期的蘇聯有多強大

蘇聯的巔峰時期是1964年至1982年的勃列日涅夫執政時期:蘇聯國民經濟固定生產基金增長了2.42倍,這一增長速度高於同期美國的發展速度,社會生產總值增長了1.46倍。與此同時蘇聯將85%以上的工業投資用於發展重工業和軍事工業,在這一指導理念下蘇聯軍費從1965年的326億盧布增加到1981年的1550億盧布,一躍增長了3.75倍。每年的軍費開支約佔國民生產總值的12-14%,約佔財政支出的1/3以上。蘇聯由此一躍成為世界軍費開支最高的國家,超過美國20%~30%。

巔峰時期的蘇聯有多強大

這一時期蘇軍總兵力急劇膨脹到365.8萬人,擁有1398枚洲際彈道導彈、1028枚潛射彈道導彈、50000輛坦克、55000輛裝甲戰鬥車輛、40700門火炮、248艘大型水面艦艇(其中含九艘航母)、8479架作戰飛機。當時的另一個超級大國美國的洲際彈道導彈數量為1054枚。這時的蘇聯相比美國而言:在戰略核武器的數量方面已具有優勢,比起英、法、中等國的軍事力量可以說是有幾十年的代差,其他國家就更不必說了。蘇聯的軍事實力還不只是單純反映在紙面上的武器裝備數量。

巔峰時期的蘇聯有多強大

蘇聯國土面積22402200平方公里,這為蘇聯帶來了遼闊的戰略縱深以及豐富的資源儲備。蘇聯的戰略縱深優勢在二戰中曾得到充分驗證:儘管納粹德軍在一開始憑藉自己的閃電戰攻勢一再重創蘇軍,然而當德軍越過斯摩稜斯克-戈梅利-基輔一線後德軍的步兵和輔助單位受制於蘇聯國土的廣袤而出現後勤補給不繼的現象;裝甲部隊起初還能自行向東突破,然而隨後不久也必須停下來休整和維修。這恰恰成為蘇德戰爭出現轉折的原因之一。

巔峰時期的蘇聯有多強大

在蘇聯的廣袤國土之上蘊藏著豐富的自然資源,在和平時期蘇聯通過出口油氣資源大量創匯以補貼軍費開支,一旦進入戰時狀態蘇聯將具有無可比擬的戰略資源儲備優勢。70年代蘇聯曾在西伯利亞東部地區一個直徑超過100公里的隕石坑內發現過一個鑽石礦,儲量估計超過萬億克拉,能滿足全球寶石市場3000年的需求。這個被稱為“珀匹蓋”的隕石坑的歷史超過3500萬年,它下面的鑽石儲存量估計約為全球其他地區鑽石儲量之和的10倍。

巔峰時期的蘇聯有多強大

在古巴導彈事件中赫魯曉夫曾對肯尼迪做出重大讓步,然而到了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的巔峰時期蘇聯卻搖身一變在世界範圍內主動發起攻勢,一時間美蘇爭霸的國際格局呈現出蘇攻美守的狀態:蘇聯海軍已由近海防禦艦隊擴建為一支具有遠洋作戰能力的武裝力量,蘇聯在華約組織各國、蒙古、越南、安哥拉等國都建立了自己的軍事基地,在大西洋和印度洋沿岸、地中海、紅海、南亞和東南亞等許多具有戰略意義的地區獲得了一批機場和港口的使用權。

巔峰時期的蘇聯有多強大

在越南戰場上蘇聯扶植北越政權給予美國狠狠的教訓,戰後的越南表現出明顯的親蘇傾向。1981年9月4日~11日蘇聯舉行了為期八天的人類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軍事演習”西方-81演習“。這次演習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為假想敵,出動了十個以上的諸兵種合成集團軍和近衛坦克軍,超過五十萬人參加了這次演習。光這次演習動用的坦克就有上萬輛之多,這一數字超過了當年人數最多的中國陸軍的所有坦克總和,而這還不到蘇聯總坦克數的四分之一。

巔峰時期的蘇聯有多強大

“西方-81”演習重點展示了蘇軍在開戰後的突擊能力。演習計劃也就是囊括了整個德國、丹麥和低地國家,試圖以一次海陸空結合的裝甲突擊來一次性突破北約的防線,飲馬英吉利海峽。蘇聯軍方對演習的要求是“最大限度的接近實戰”,因此連演習的結果想定這一環也省略了,而是命令演習雙方根據戰場形勢臨時判斷進行決策,打到分出勝負為止。應邀觀摩演習的北約成員國最終達成一個共識“僅憑歐洲各北約各成員國是無法和蘇聯抗衡的,只能寄希望於美國”。

巔峰時期的蘇聯有多強大

演習期間蘇聯累計模擬發動了141次戰術核打擊,每次模擬核打擊的爆炸當量都超過萬噸TNT。蘇聯的第一顆原子彈是1949年8月29日在如今哈薩克斯坦東北部的塞米巴拉金斯克的草原上試爆成功的。1953年8月12日蘇聯第一顆氫彈成功試爆。1956年蘇聯開始裝備第一款真正具備可靠的洲際核轟炸能力的重型轟炸機。1957年10月4日蘇聯又搶在美國前面成功發射了全世界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儘管美國是率先發明原子彈和氫彈的國家,然而蘇聯卻是全世界第一個成功把氫彈武器化的國家。

巔峰時期的蘇聯有多強大

1961年蘇聯成功引爆了當量高達5000萬噸的“沙皇炸彈”——這是迄今為止人類歷史上引爆過的威力最大的爆炸品。事實上蘇共政治局本來是打算試爆一枚1億噸當量的氫彈。然而蘇聯科學家經過仔細計算後發現:一枚1億噸當量的氫彈的爆炸殺傷半徑為1000公里,即使是幅員遼闊、地廣人稀的蘇聯也找不出適合爆炸如此大當量的無人區做試驗場,所以最後只好把當量減半並選擇在荒無人煙的北極新地島進行試驗。當量減半後的“沙皇炸彈”在爆炸試驗中仍釋放出了驚人的能量。

巔峰時期的蘇聯有多強大

當時通紅的蘑菇雲高達70公里,爆炸後產生的電磁擾動傳遍全球3次,爆心半徑4000公里以內的所有飛機、導彈、雷達、通訊等設備全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當時北極對面的美軍明確感受到了這次爆炸的威力:美軍北美防空司令部部署在阿拉斯加和格陵蘭島上的電子設備大都不同程度受損,從而出現了雷達無法操作、通訊中斷等現象。蘇聯除了大力發展核力量之外在電子戰、激光武器、空天武器等高端武器方面也極為重視,如今俄羅斯在航空航天、電子戰等高端技術方面就繼承了蘇聯的衣缽。

巔峰時期的蘇聯有多強大

過去的說法一般認為:蘇聯在軍事方面處於世界頂尖水平,但蘇聯的經濟水平就不敢恭維了,這也成為導致蘇聯的解體的重要原因之一。其實這是一個偽命題——蘇聯的計劃經濟體制使蘇聯難以適應新形勢下的經濟發展趨勢並最終成為阻礙蘇聯經濟進一步發展的桎梏,但這並不意味著蘇聯的計劃經濟體制在歷史上就從未取得過任何成效,否則蘇聯的百萬大軍不吃飯嗎?蘇聯的鋼鐵洪流不喝油嗎?1965年至1975年期間蘇聯的工業產值比則從65%提高到80%,增長1.77倍。

巔峰時期的蘇聯有多強大

同一時期蘇聯的農業平均產值增長50%。此外蘇聯已有20餘種重要產品雄居世界之首,蘇聯的國家財政收入也達到了美國的98%。這時蘇聯每年的發電達到了1.74萬億度,人均5920度。當時的蘇聯還是僅次於美國和中國的全球第3大糧食生產國、世界排名靠前的鋸木和原木出產國以及全球捕魚大國。截至1991年蘇聯擁有8.2萬公里輸油管道、20.65萬公里天然氣管網,是全球最大的原油生產國。這一時期蘇聯每年的出口貿易額都超過了1000億美元,在全世界範圍內僅次於美國。

巔峰時期的蘇聯有多強大

這段時期蘇聯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有較大幅度的提高:1965年蘇聯國家職工每月平均工資為96.5盧布,1981年則提高到172.7盧布;1965年蘇聯集體農莊莊員月平均勞動報酬為51.3盧布,1981年提高到120.6盧布。蘇聯的人均居住面積也由1965年的10平方米提高到1981年的13平方米。蘇聯是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條件下實施社會保障制度的國家,蘇聯的主要社會保障制度包含退休養老制度 、補助金制度、醫療保健制度以及社會服務制度 。

巔峰時期的蘇聯有多強大

1977年10月7日通過的《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憲法》確立了統一的蘇聯公民社會保障制度:蘇聯公民無論民族差異、城鄉差異一律享受免費的住房、教育、醫療和公共交通。到蘇聯解體前遷徙已建成的公路總通車裡程達到了175.7萬公里。50年代至80年代蘇聯公路貨運量增加了44倍,機動車保有量增長了2.24倍,硬化路面增加了3倍。蘇聯還建設完成了14.74萬公里的龐大鐵路網,電氣化率達到36.6%。從1965至1980年蘇聯新建鐵路以每年639公里的速度增長。

巔峰時期的蘇聯有多強大

這一時期蘇聯全國擁有大約70座港口(其中內河/內湖港口11座)和1565艘商船。1974年蘇聯商船總噸位達到了1410萬載重噸。到1990年蘇聯商船隊規模已擴至2400多艘各型船舶。同時蘇聯還擁有近3000架通用航空和民航飛機,年運送旅客人數達1.38億人次以上。1975年蘇聯私家車比例只有8‰,但在此後的5年間生產了200多萬輛汽車,超過之前47年總和的1倍以上。蘇聯在全國實行十年制義務教育並基本消除了文盲:80年代蘇聯國民識字率已經接近100%。

巔峰時期的蘇聯有多強大

既然蘇聯時代如此強大,那麼當代俄羅斯人對蘇聯的態度如何呢?用普京的話說:“誰不為蘇聯的解體而惋惜就沒有良心;誰想回到過去的蘇聯時代就沒有腦子”。事實上這句話恰如其分地反映了當代俄羅斯人對蘇聯時代愛恨交織的複雜情感。蘇聯時代儘管有當代俄羅斯人所懷念的東西,但同樣有他們所反感厭惡的東西,否則如果蘇聯真是盡善盡美,又為什麼會解體呢?蘇聯僵化的政治經濟體制至少在70年代就已暴露出缺陷:蘇聯出於同美國爭霸的需要始終致力於軍工、能源等重工業。

巔峰時期的蘇聯有多強大

與此同時農業和輕工業的發展則長期被忽視,以致於一個能鼓搗出核武器的超級大國竟存在糧食和日用品短缺的問題,這用蘇聯人的話說就是:“我們用出口汽車賺取的外匯購買國外的拖鞋,因為我們能造汽車而不能造拖鞋”。1988年蘇聯官方曾就市場上糧食和生活日用品的銷售情況統計如下:在市場供應的1200多種基本消費品中經常短缺的佔95%;211種食品中經常短缺的有188種。許多家庭主婦必須排好幾個小時的隊才能買到自己所需的商品。

巔峰時期的蘇聯有多強大

儘管蘇聯實行的是住房、教育、醫療和公共交通完全免費的社會福利制度,但人們吃的並不好、住的也不好,現任俄羅斯總統普京當年就不得不和妻子蝸居在自己父母十幾平米的公寓裡,要知道他還屬於克格勃編制內的工作人員,那麼基層的工人、農民的境遇就可想而知了。儘管蘇聯是世界上第一個將人造衛星和宇航員送入太空的國家,但蘇聯的科學研究始終處於一種閉門造車的狀態,因為蘇聯科學家不被允許訂閱國外期刊,這也就使蘇聯科學家無法在第一時間獲知國外最新的科研成果。

巔峰時期的蘇聯有多強大

即使是在蘇聯引以為傲的軍工科研領域走的也是規模化路線,而在處理精密技術問題上乏善可陳。蘇聯核潛艇的噪聲之大曾被美國人形容為“它們是開著交響樂音樂會來的”,最終蘇聯還是通過從日本東芝偷買精密機床技術才解決這一問題。蘇聯在上世紀70年代巔峰時期的發展更多得益於當時世界油價的飆升使蘇聯這個產油大國賺得缽滿盆溢。問題在於:這樣積攢起來的財富更多的是一種虛假繁榮,對完善蘇聯的工業體系和體制創新改革並沒任何作用。

巔峰時期的蘇聯有多強大

甚至不僅僅是沒有作用而且還有負面作用——由油價飆升帶來的虛假繁榮暫時掩蓋了蘇聯政治經濟發展以及社會生活中各種矛盾。當時的蘇聯決策層錯誤地以為改革並不是一件刻不容緩的事。事實上蘇聯發展過程中客觀存在的矛盾問題並未得到解決,只是被暫時掩蓋了,在油價飆升帶來的虛假繁榮下蘇聯決策層對這些隱藏的矛盾問題視而不見。與此同時在越戰中嚴重受挫的美國進行了全面的戰略收縮,但這並不意味著美國放棄同蘇聯爭奪全球霸權。

巔峰時期的蘇聯有多強大

恰恰相反美國敏銳意識到蘇聯全球出擊的爭霸模式其實是一種透支後期資源的模式,也就是說蘇聯的整體綜合國力根本不足以支撐起那麼大的攤子。可蘇聯通過油價飆升帶來的虛假繁榮和無限透支後期發展的各種政治經濟軍事資源強行撐起了那麼大的攤子,這就註定了蘇聯的後期發展將是乏力的。這時美國適時推出星球大戰計劃:憑藉自己更為強大的經濟實力,通過太空武器競爭把蘇聯的經濟徹底拖垮。就在“西方-81”軍演開展的同時蘇軍在阿富汗戰場上付出的代價最終成為蘇聯解體的導火索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