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看又能玩,彷彿有魔法

身為父母,你還記得寶寶第一次照鏡子的反應嗎?面對鏡子裡會動、有表情的影像,是淡定、驚奇還是伸手去抓?

要知道,鏡子不僅是生活中“正衣冠”的物品,還在嬰幼兒自我覺知的研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1972年阿姆斯特丹完成了心理學的經典實驗“點紅實驗”。88名3—24個月大小的嬰兒在毫無察覺的情況下,鼻子上被塗一個無刺激紅點,然後觀察嬰兒照鏡子時的反應。如果嬰兒在鏡子裡能立即發現自己鼻子上的紅點,並用手去摸它或試圖抹掉,表明嬰兒已能區分自己的形象和加在自己形象上的東西。點紅實驗使有關嬰兒自我覺知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將鏡面效果引入繪本,會帶來怎樣的閱讀體驗?《3D鏡面繪本:鏡子裡的馬戲團》帶領我們一探究竟。書中選擇了馬戲團表演的內容,閱讀時將書本呈90度擺放,就能看到3D立體場景,使馬戲表演的豐富色彩和精彩刺激更加靈動地展現出來,妙趣橫生。閱讀的同時培養孩子的空間感、立體感,對物理現象的理解。

好看又能玩,彷彿有魔法

作者日本新銳設計師渡邊千夏,曾進行過一系列以“視覺傳達設計”為主題的設計創作。她的3D鏡面繪本系列還有《不可思議的彩虹》、《今天吃什麼?》,深受讀者喜愛,在日本上市後以驚人的速度多次加印。

神奇的閱讀體驗

這本書講述了一個小男孩觀看馬戲表演的經歷。從一開始的觀看,到後來參與其中並挑戰高難度的雜技表演,故事情節層層推進,設計巧妙的鏡面效果,使表演氛圍格外驚驗、生動。

整個馬戲團之旅,不同的表演項目,鏡面紙的使用不同,比如小丑帶著小男孩即將進入馬戲團的帳篷時,書的左側頁是鏡面,而右側頁放平看是隻畫了半邊的帳篷,在把書豎起來後,通過左邊的鏡面馬上呈現出完整、立體的場景。

好看又能玩,彷彿有魔法

在小丑扔帽子和魔法棒等環節,左右頁都是鏡面,彼此互為鏡像,從左頁和右頁向裡看,觀賞到的內容不一樣。

好看又能玩,彷彿有魔法


好看又能玩,彷彿有魔法

雖然書中只有十個場景,精心設計繪製的左右頁不同的畫面內容,和時而左頁鏡面右面畫面,時而左右頁均為鏡面的變化,提供了多樣的觀察角度和樂趣。

指引中建議將左右書頁90度擺放閱讀,如果改變夾角呢?在鏡面反射的作用下,會出現怎樣的情況?它們有什麼規律?帶孩子動手試一試,找一找,這個時候,繪本還成為科學小實驗的道具。

色彩飽滿細節豐富,滿足孩子敏感期需求

根據蒙臺梭利兒童敏感期理論,0-6歲處於感官敏感期和語言敏感期,一歲半到四歲處於細節敏感期。這個繪本的畫面主要採用飽和度高的鮮豔色彩,包含許多孩子喜歡的元素:氣球、蘋果、泡泡、小鳥、魔法棒、帽子等,繽紛靚麗,細節豐富,能夠緊緊抓住孩子的注意力,充分滿足敏感期需求。

好看又能玩,彷彿有魔法

帶著孩子看書時,可以與孩子一起聊聊曾經去過的動物園、遊樂場等,啟發孩子充分發揮想象力,想象自己進入了書中的馬戲團,和小男孩一塊玩耍。

略大一點,還能數一數書裡帽子、小鳥有幾個。單側頁面上的數量,在鏡像效果下成倍增加,這就是對稱與倍數的直觀體現。

自由探索多種玩法

鏡面書頁不只看到相鄰頁面的內容,還很容易在鏡面頁上看到自己。阿姆斯特丹的點紅實驗總結出嬰兒對自我形象的認識會經歷三個發展階段。第一個是遊戲夥伴階段:6—10個月。嬰兒對鏡中自我的映像很感興趣,但認不出他自己。第二個是退縮階段:13—20個月。嬰兒特別注意鏡子裡的映像與鏡子外的東西的對應關係,對鏡中映像的動作伴隨自己的動作更是顯得好奇,但似乎不願與“他”交往。第三個是自我意識出現階段:20—24個月。這是嬰兒在有無自我意識問題上的質的飛躍階段,這時嬰兒能明確意識到自己鼻子上的紅點並立刻用手去摸。

家長可以根據寶寶的月齡,觀察他看到書頁上時不時出現的“自己”時的反應。兩歲以上的寶寶,還可以拿玩具小車、公仔或自己的畫,利用鏡面效果參與到故事中去,豐富故事情節,進行自由創作。

書的最後,精彩的演出圓滿結束,小男孩轉頭向鏡中好多個“自己”揮手再見,依依不捨。儘管書裡呈現的表演已經結束,但奇妙的閱讀體驗和由它開啟的探索興趣卻伴隨著我們。


好看又能玩,彷彿有魔法

值得一提的是,這本書使用厚紙板加圓角設計,安全且便於寶寶翻看,將書翻成90°時很容易豎直襬放在桌面上感受3D立體的效果。

繪本之父松居直說,圖畫書是用來感受快樂的,而且一本圖畫書愈有趣,它的內容愈能深刻地留在孩子的記憶裡。《3D鏡面繪本:鏡子裡的馬戲團》以鏡面3D不僅增強了圖畫的敘事趣味,隱含其中的科普啟蒙也能極大激發孩子的好奇心,引導他進行更多快樂探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