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靈性”與“心識”作者的寫作經驗!

大家好!我是一個默默無聞的自媒體作者,一個只寫網文的作者。本文要來與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個人創作經驗,可能與99%的作者都不一樣。因為我是一個類似“靈性作者”,或者叫做“心識作者”。

我近似於“靈性作者”,但是我覺得我不完全是“那種靈性作者”。所以,我給自己起了一個新概念:心識作者。

正如我的名字(趙散閒)一樣,在網上沒有重名。“心神作者”這個概念在網上也沒有匹配出相同的搜索結果。應該都可以算作是我的“知識產權”吧。

一個“靈性”與“心識”作者的寫作經驗!

我不想當“靈性作者”

實際上,我並不認同一些靈性作者寫的東西。也不感興趣。我曾經也進入過一個所謂的“靈性群”,裡面的人有很多像是“精神有些問題”一樣。所以,如果要用“靈性”來定義我自己,還是算了吧。我可不是那種類型的“靈性”。

我認為,“靈性”的概念在某種程度上已經被歪曲了。又或者可能有人覺得我把靈性歪曲了。不爭辯。

現代很多詞語和概念,都因為被“不究竟的人”亂用,導致了詞語變了味道。比如:靈性、身心靈、佛系……以及“小姐”和“同志”等。

下面言歸正傳……任何人有所成就,獲得成功都不是偶然的。

作者的基本素質

就比如說公眾號作者“咪蒙”。我看過採訪她的相關文章,不論她的風格和觀點以及人品如何,這裡只說功夫和素質。從相關的採訪文中我讀到,人家自小就打算以寫作為生。並且她的日常生活狀態也是那個樣子的。人們稱她為“移動的寫作機器”。走到哪裡就寫到哪裡,有時間都在寫作。

所以,一個人如果在今後能獲得了什麼成就,那絕非偶然。這就說明了,只要功夫深鐵棒磨成針。

一個“靈性”與“心識”作者的寫作經驗!

這裡要稍微“表一下”我自己相關的“功夫深”了。

我之所以自稱是一個“心識作者”,是因為我從小就是一個“心靈探索者”。一直喜歡思考。可能思考的功夫比較深吧。

但是,除了功夫積累以外,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創作也是需要有靈感和天賦的。僅僅通過功夫深,通過練習與時間的沉澱還是不夠的。

功夫深可以讓一個作者熟悉使用文字的技巧,可以讓一個公號作者更瞭解人性,瞭解大眾心理。但是創作還需要有靈感。而靈感不是單靠通過努力就能得到的。

作為一個“心識作者”。就讓我來說一說,靈感到底是通過什麼來的?


一個“靈性”與“心識”作者的寫作經驗!

關於心識作者

首先來解釋一下心識:

心識[ xīn shí ]:心靈和意識

1.心志。2.才智。3.心智。4.神志。5.意識。6.道家指與實體相對的精神。

英文翻譯:Mind recognition

心識作者,顧名思義,寫作靠的是“心靈和意識”。寫自己想說的話,寫自己的真實感受與感悟與自己獲得的靈感。

寫作的相關經驗分享

1、寫作的來源/靈感的來源:

我個人是通過“靈脩”或“禪修”,通過感悟萬事萬物,通過對一切觸緣的觸動所感而表達。

一個“靈性”與“心識”作者的寫作經驗!

關於靈感的來源,我認為:一定是與某種能量或頻率有連接。靈感是一種“感覺”,是一種由感覺而產生的信息。

就像一個村裡的家族婦女,她每天總有和鄰居家大嬸說不完的話,一秒鐘都不停。那也是因為她們與某種信息頻率,某個能量的領域建立了連接。所以才可以源源不斷。

與某個頻率建立連接的表現,就是找到了“感覺”。其實做任何事情的最高境界和最佳狀態就找到了對的“感覺”。尋找那種“連接”的感覺,那種“源源不斷”的感覺……我覺得這就是“靈感”。

一個“靈性”與“心識”作者的寫作經驗!

有人會問:既然你這樣說了,那就證明你找到這種感覺了?

誠實地說:我有過這種感覺,不然我怎麼能形容出來呢?對吧。但是也並不是隨時隨地都有感覺。是不能隨心所欲控制的。因為,功夫還沒有“成片成勢”。有時候很久沒有感覺也不奇怪。所以,要努力去創造與尋找“感覺”。通過一切能想到的方式和方法。比如:半夜起來去郊外散步啥的。

下面再說說,關於寫作的其他幾個方面。

2、寫作的內容:

以人為本,以身心靈人核心,展開對人自身內在世界以及對外在世界的觀點。

3、寫作的原則:

注重思維和道理,注重感性與理性,注重科學與邏輯。注重更究竟的價值觀。以及保持“中道”。

4、寫作的目標:

創作出即講靈性,也講科學;既有理性,也有感性;有道理,有邏輯的作品。首先寫給自己,其次寫給與自己的“頻段”相同與相近的人們。讓內容有一點“修心之用”。對相同或相近的人或更多人都有一點參考和幫助。

大眾領域與小眾領域

我就要做這樣一個“心識作者”。一個“既大眾又小眾”的作者。說他“大眾”是因為身心靈是每個人都有的。說他“小從”是因為並不是人人都關心身心靈。

就像“健康”一樣,健康和人人都有關。但70%以上的人可能都不關心健康。這個世界上有65%的人都處於亞健康狀態,有30%的人處於疾病狀態,僅有5%的人是完全健康狀態。所以健康話題,也是一個既大眾又小眾的話題。

衡量作品好不好的標準

我認為只要有一個人認同我所寫的,只要有一個人收藏了我的內容或分享了我的內容,或者關注了我。只要有一個忠實的粉絲。那我就可以肯定我寫的東西是有用的。至少對一個人有用。

事實上,怎麼可能沒有人收藏和關心,怎麼可能只有一個人收藏和關注。那是不可能的。任何人只要你敢於說,敢於寫就一定有粉絲。

有人曾研究得出過一個道理,一個算法。我具體記不清公式和算法是怎樣的。總之,最後得出來的結果就是:不論你是什麼樣的人,通過科學的推理和計算,認同你的人,在所有華人人口當中的比例,都是超過百萬級的。

一個“靈性”與“心識”作者的寫作經驗!

關於大數據與平臺算法

實際上,在這個大數據的自媒體平臺之下,閱讀量真的不是一個評判好壞的絕對標準。你寫得再好,平臺算法不給你推薦,那也沒有多少閱讀量。

因為平臺算法要滿足大多數吃瓜群眾。而不會把你一個小眾作者的作品推薦給所有的吃瓜群眾。它不會主動幫你找出來“所有人當中那個百萬級的精準目標人群”。

作者與觀眾

所以,我要說給很多“真心的作者”。即使沒有人看,你也不必灰心喪氣。因為,沒有人看也不代表你寫的就沒有價值。

你寫的內容到底能得到哪類人的認可?是吃瓜群眾的認可?還是有智商,有靈性,有邏輯的人們的認可?這是完全不同的。

如果要得到10萬個吃瓜群眾的認可,你只需要誇他們都好。放大他們所認為是對的就可以。或者你可以根據人性的特點,把對基本動物人性最有吸引力的“食色性也”與“好奇心”發揮到極致也可以得到“爆文”。

但是,如果你要得到10個有智商有靈性的高精神層次的人的認可,那你這樣做是做不到的。你必需要有真知灼見。必需說出更究竟的道理。

一個“靈性”與“心識”作者的寫作經驗!

總結:

人群的層次是不同的,人們所能共鳴頻率的頻段也是不同的。

一個作者,要考慮,你在哪個波段。

如果你是個“高頻率波段”的作者,假如整天你就寫一些“低頻率”的內容,那麼,遲早你的頻率會變低,會退化的。有時候,不要太過於把流量和廣告費作為標準。


以上散閒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End——

文/散閒 (一個心識作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