堯舜禹的時代是否天下大同?

尹鶴翔


天下大同那是騙人的,是儒家為了標榜聖人才說出的。

根據《竹書紀年》的記載,堯舜禹時代每一位帝王的上臺都是伴隨著殘酷的殺戮。遠古時代的部族之間的戰爭遠比想象的要殘酷,一般都是採取屠殺男性,俘虜女性的方式。後來發現男性是很重要的生產勞動力,因此男性就變成了奴隸。

所以堯舜禹三代在儒家的包裝之下變得完美無缺,然而實際情況卻是血腥而殘酷的殺戮歷史。


大語文走四方


堯舜禹時代絕不是理想中的大同社會!

和諧的社會關係需要高度的生產力,就像那句話說的“貧窮不是社會主義”。越是貧窮落後的時代,人們越喜歡勾心鬥角,為了吃飽飯,人們往往會為了一捧米、一顆稻爭得頭破血流,不信問問你們的長輩,早年間類似的事情層出不窮。

只有物質豐富了,百姓日子過得好了,才不會為這些雞毛蒜皮小事斤斤計較,百姓才會和睦相處。和小偷小摸一樣,三十年前,還很多,現在誰還幹?就算誰家丟了一個小物件,也不會斯文掃地的破口大罵。

堯舜禹時代,物質極為缺乏,一家人之間尚且要勾心鬥角,何況是外人?

以舜舉例,《史記》有明確記載:舜的父經常餓肚子(瞎子幹不了活),舜的弟弟貪戀嫂子的美色(禽獸啊),倆人狼狽為奸,多次設計準備幹掉他,然後分家產、霸女人!舜是皇帝的後代,一家子並非草莽野人,尚且做下如此噁心之事,可見當時的百姓為了填飽肚子,都是無所不用其極,哪還管得上禮儀道德?

堯舜禹時代只有弱肉強食,根本算不上天下大同,你說呢?



小楊品史


首先,得弄清兩個概念。

什麼是天下大同?

堯舜禹時代是個什麼樣的時代?

大同的概念,《禮記·禮運》有詳細描述: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

由此可見,大同是中國古代思想,指人類最終可達到的理想世界,代表著人類對未來社會的美好憧憬。基本特徵即為人人友愛互助,家家安居樂業,沒有差異,沒有戰爭。這種狀態稱為"天下大同"。

那麼,堯舜禹時代,能夠做到人人相親,人人平等,天下為公嗎?

堯舜禹是黃河流域先後出現的三位德才兼備的部落聯盟首領。

他們的時代,生活非常簡樸,古書說"茅茨不剪,採椽不斫,糲粢之食,藜藿之羹,冬日裘,夏日葛衣"。

也就是說,住的是用沒有修剪過的茅草蘆葦、沒有刨光過的椽子蓋起來的簡陋房子,吃的是粗糧,喝的是野菜湯,冬天披塊鹿皮,夏天穿件粗麻衣。

生產力低下,吃穿住行都不好,按照自然法則,必然是要爭奪不斷的。

黃帝與蚩尤之戰,不就是最好的證明嗎?

再比如,我們都聽過舜的孝順故事。

說他被堯賞識之後,有了牛羊,後母和弟弟見了,又是羨慕,又是妒忌,聯合父親瞽叟幾次三悉想暗害舜。

但舜都靠機智躲過去了,依然對父母兄弟很好。這是儒家大書特書的仁德。

但是你細品,父母兄弟都來謀財害命的時代,能是天下大同?

禹又如何?

是在父親治水不成被殺了,戴罪立功出來還債的。三過家門而不入,讓妻子成了望夫石。

這算相親相愛嗎?

禹治水有功,籠絡了人心,有了實力,才能得到禪讓。

那他最後怎麼做的呢?

不再禪讓了,讓兒子建立了夏朝。

反推一下,堯舜的禪讓,真的是道德高尚嗎?

堯舜禹時代,終究是一個生產力低下的部落奴隸時代!

征服了一個部落,這個部落就全部淪為奴隸。

請注意,是奴隸!

否則夏朝哪裡來的那麼多奴隸替掌權者耕種?

奴隸制時代,怎麼可能天下大同!

儒家借堯舜禹的禪讓制來講仁義道德,本身就是極大欺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