兗礦集團濟二煤礦:從修舊利廢中“挖”效益

近日,在兗礦集團濟二煤礦生產服務中心,兩名職工正在廢料堆裡分揀可修復的舊料,並把舊料根據需要進行修復再利用。

在別人眼裡,井下回收的廢舊物資就是一堆廢料,而在該礦生產服務中心職工眼裡,這些廢舊物資就是“寶”,經他們仔細挑揀,精心加工處理,就能變成井下生產區隊急需的材料。他們對回收的鋼絲繩、道夾板、電纜鉤等舊料,按照工藝要求、質量標準翻新加工,製造出合格的產品;對大型設備進行整形、除鏽、裝配、調試、噴漆,使廢舊設備重新走上“工作崗位”,有力提高了設備的利用率和週轉率。“以前壞了不能用的設備配件,我們現在進行再修復再利用,通過自主拆解再組裝的方式,大大降低了材料費用支出。該礦生產服務中心副主任朱孔盛介紹道。

“節支節約就是增效增收”,該礦生產服務中心作為礦修舊利廢的重點責任單位,他們把修舊利廢作為節支降耗的重要工作來抓,一方面將修舊利廢納入車間考核指標,細分到車間、班組、個人,層層傳遞壓力;另一方面講形勢,樹信心,讓職工認清修舊利廢的必要性,調動大家的積極性。在技術骨幹的帶領下,廣大職工積極開動腦筋,通過對廢舊設備零部件進行拆解,收集整理有用的部件,適時進行組裝,使大到數萬元的驅動裝置,小到數十元的廢舊刀閘成功“復活”,再次“上崗”,為礦井節約了生產成本。僅四月份以來,該中心就回收舊錨杆2860根、卡蘭225件、托盤58個,修復H架1600餘架、邊梁3200件、託輥2000個,為礦井創效125萬元。“點滴成金,廢舊材料雖然增加了工作量,但可以為礦井節約成本,效益還是非常可觀的。”該礦生產服務中心主任馬祥翔說。

此外,兗礦集團濟二煤礦不斷加大對各生產工作面、掘進巷道及料場的檢查力度,為廢舊材料再利用出謀劃策,積極盤活井下廢舊物資。全礦各工區還在工作面設立了廢舊物資回收點,小到一個螺絲、一個墊片,大到一根錨杆、一塊網片,全部進行集中回收。同時,他們本著“能修不換”的原則,採取多修舊多獎勵的激勵機制,動員職工大力開展修舊利廢活動,把修舊利廢納入小改小革、合理化建議獎勵和設備管理範疇,進一步提升了全員降本增效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許中亞)

掃碼在手機端打開頁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