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核科研+教師初心!哈工大(深圳)馬星教授榮獲廣東青年五四獎章

讀創/深圳商報首席記者 吳吉 通訊員 謝梁輝

“籃壇MVP”易建聯、“亞洲飛人”蘇炳添曾經獲得的青年榮譽,今年花落哈工大(深圳)!日前,廣東青年的最高獎項——第二十二屆“廣東青年五四獎章”評選結果揭曉,10人10集體獲此殊榮,哈工大(深圳)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馬星教授榜上有名。

硬核科研+教師初心!哈工大(深圳)馬星教授榮獲廣東青年五四獎章

哈工大(深圳)馬星教授獲廣東青年五四獎章

吉尼斯世界紀錄獲得者、德國洪堡學者、博士生導師、學科帶頭人……33歲的馬星身上有著各種各樣的標籤,在旁人看來,這些閃亮的標籤是“年輕有為”的最佳註解,而在他自己看來,這些正是一名人民教師、一名科研工作者沉甸甸的“初心答卷”。

冠狀病毒快速檢測、腫瘤治療是大家熟知的醫學問題,在這其中,如何精準地找到那些“搞事情”的細胞,是學界普遍關注的問題,而馬星的研究則為解決這一問題提供了基本工具。據瞭解,馬星主要從事生物醫用微納米機器的國際前沿科學研究,其開發的生物酶驅動的生物醫用微納米機器人,採用了無毒性的葡萄糖、尿素等生物燃料作為能量來源,解決了傳統微納米機器人驅動燃料毒性、環境依賴等問題,為未來精準醫療主動靶向遞藥微納米機器人的開發奠定了重要的技術基礎。

硬核科研+教師初心!哈工大(深圳)馬星教授榮獲廣東青年五四獎章

馬星教授打破“最小納米火箭”的吉尼斯世界紀錄

2016年,馬星研發的酶驅動管狀納米機器首次採用了基於生物酶催化反應的無氣泡推進機制,打破了“最小納米火箭”的吉尼斯世界紀錄。馬星介紹到,該火箭直徑僅有220納米,輕巧的身軀能夠在水溶液中運動,也能夠突破細胞膜進入細胞內部進行深層藥物遞送,這一前沿技術為腫瘤治療等問題提供了新的解決思路。馬星表示,今後將繼續以生物醫用微納米機器為核心,圍繞生物智能材料與器件研究領域,緊密結合廣東省生物醫療產業的發展需求,深入開展生物醫學檢測領域的產學研用一體化技術研發,積極推進基礎科學研究的成果轉化與產業應用。

迄今為止,馬星已發表SCI論文80餘篇,其中包括《美國化學學會會志》、《德國應用化學》、《先進材料》等國際頂級期刊,文章被引用4800餘次,H因子37,包括ESI高被引論文6篇。主持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深圳市孔雀計劃、國家重點實驗室開放課題等科研項目8項,負責經費1000餘萬元……

硬核科研+教師初心!哈工大(深圳)馬星教授榮獲廣東青年五四獎章

馬星教授(中)與學生探討學術問題

2016年,馬星在德國馬克斯普朗克智能系統研究所從事生物醫用微納米機器研究工作,學成後的他毅然選擇回到祖國。加入哈工大(深圳)後,馬星的身份也越來越“複雜”,從最初單純的科研工作者,到後來的研究生導師、本科生班主任、學業導師、院長助理……

“這麼多身份裡,一聲‘老師’最讓我親切。”馬星說。作為本科生班主任,他的大門始終向同學們敞開,隨時歡迎同學們在思想、學業、生活等方面與他聊聊天;作為學業導師,他組建了涵蓋本碩博學生的“生物智能材料與器件”研究團隊,帶領同學們發現科研之美;作為生物材料方向的學科帶頭人,他負責完成了學生培養方案的制定與教學實驗室的規劃建設……馬星指導的兩名2016級本科生,如今已分別獲得了香港大學和美國康涅狄格大學的博士全獎預錄取通知,即將開啟科研新起點。“為人師者,當永遠心存敬畏。”在馬星看來,要成為一名好老師,永遠沒有終點。

“無論走多遠,都要記得為什麼出發。”在馬星看來,無論奮鬥的路上再多艱難險阻,無論前行的征途再多紛繁誘惑,無論現有的成就再多亮麗光環,一定不能忘記的是深藏於心的那份本真。“帶著初心勇敢地向前走,一切都會水到渠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