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程序化交易遇上T+0:股市交易的智能化進程將如何發展


當程序化交易遇上T+0:股市交易的智能化進程將如何發展

這幾天,關於股市T+0的討論有點火熱,其實T+0本身沒有什麼複雜的,我想說的是,目前金融領域的電子化發展迅速,交易方式創新快,以程序化交易為代表的智能化交易量越來越大。程序化交易是對統計的智能化運用,當T+0與程序化交易並存,將提高程序化交易的運算量和樣本量,對股市未來的交易模式勢必將產生重要的影響。

交易頻率的放大實際就是交易量的放大,而用戶數和用量的迅速增長對電子化產業的推動作用是明顯的。2020年雖然全球經濟遭受了一定程度的衝擊,但是以在線為主要交易方式的行業,包括在線教育、遊戲、在線醫療、語音視頻等等,業績不減反增。而股票等的交易,在比較緊張的2月期間,開戶數量都在增長,這是明顯的例子。

一、T+0是國際成熟資本市場通行交易方式,為什麼歷史上會取消,那現在條件是不是已經成熟,有利於機構還是散戶

T+0交易,簡單說就是當日買當日就能賣,現在的A股是T+1,也就是當日買次日才能賣。將T+1改為T+0,通俗講就是從現在的"次日賣"變為"當日賣"。目前全球主要的資本市場,基本上都是T+0交易。

1995年之前,A股實行的就是T+0的交易制度,但由於股票數量少,散戶數量又太多,炒作過於洶湧,導致市場波動太大,為"保證股票市場的穩定,防止過度投機",就取消了T+0,採取T+1。

A股國際化和提高活躍度,T+0是早晚的事。畢竟現在A股盤子大了,百萬億級市值,4000多隻股票,不是那麼容易炒作的。而且,A股對外通道越來越開放,MSCI指數等將A股納入的比例越來越高,A股已日益國際化。但是現在A股是T+1,但股指期貨是T+0;正股是T+1,可轉債是T+0;陸股通是T+1,港股通是T+0。因此,客觀上要求實行國際通行的交規則。

目前條件下,T+0實際上是利好散戶的。很多人會覺得機構資金實力足,當日內想做高就做高,想做低就做低,當然應該是利好機構。實際上不是這樣的, T+0會促使散戶投資走向長線化和向藍籌集中,因為踩中仙股的機會太渺茫了。當然你要是非要去搶單日投機,就象2005年的權證工具一樣,也沒辦法。當大量的中小投資者集中於藍籌和長線化時,機構的日子就只能互殺了,對機構並不是利好,何況現在的機構數量和資金規模遠遠不是20多年前的規模,A股現在的市值已是百萬億級,所以機構整體並不希望看到T+0。

很多人建議先大盤股大市值股中先實行T+0,例如上證50指標股,理由是沒有人能操縱它們的股價,畢竟市值和流通盤太過於龐大,可以克服交易規則的弊端。

當程序化交易遇上T+0:股市交易的智能化進程將如何發展

二、什麼是程序化交易,目前程序化交易的量有多大,程序化交易是如何運作的

程序化交易也就是量化交易,說起來很簡單,就是投資者不用親自下單買賣,由預先開發的計算機程序來進行,使人很容易想到過去與國際象棋大師對弈的超級計算機。下單的計算機程序使用的條件策略,也叫量化交易策略,由交易專家和程序員把量化交易策略進行計算機編程,使用時進行自動或半自動下單交易。

根據NYSE網站統計,近年來紐交所程序化系統交易量所佔比例基本維持在30%左右。在期貨市場的應用多於股票市場。系統類型很多,大致分價值發現型、趨勢追逐型、高頻交易型、低延遲套利型等。說起來複雜,理解上可以理解為不同交易員的選股方法和交易風格。

真正的量化交易一般是一個團隊,金融類的人做交易的專門總結經驗,提出預測和要求;數學和計算機類的人進行統計分析和編寫程序策略;還有一類人專門進行在歷史數據和當前數據上進行模擬交易,覆盤後反饋數據進行策略優化,同時也進行風控工作。這些完成後,還得有人進行資金分配和統籌調撥,發放給交易員進行交易。國內做量化交易的人一般自稱寬客(quant trader)。

量化交易策略並不是一直有效的,長的可以持續一兩年,短的也可能就一兩週甚至幾個交易日,需要不斷對交易策略進行調整。因此,一般來說量化團隊的日常工作一方面需要不斷觀察維護現有策略,調節參數不斷地擬合行情;另一方面要不斷開發新策略。最大的挑戰是,量化交易者明知道某一個策略有一天會失效,但是永遠不知道是哪一天。

三、程序化交易的缺陷是什麼,自動進行的高頻操作會不會出錯,出錯的原因與量化策略本身有沒有關係

說這個問題前,先舉一個前些日子的烏龍指的例子,業內一般專業稱為"胖手指"。3月16日英國股市開盤一小時後,英聯食品(ABF:LN)股價由1559.5便士瞬間暴跌100%到0.01便士,被倫交所暫停交易。按照倫交所的規則,如果一家公司的漲幅或跌幅太大,便會觸發熔斷機制,並暫停交易。在交易恢復後,股價又迅速回到了之前的水平。前後對比,市值差額1080億人民幣。

分析師們推測,可能是因為交易員錯按了按鍵,程序化交易出現了錯誤。無獨有偶,2013年8月16日的光大證券,幾年前的民生銀行也出現過類似的例子。

當程序化交易遇上T+0:股市交易的智能化進程將如何發展

量化的數學方法面對股票交易日,是有天然缺陷的:一是有些關鍵信息並不容易量化,比如新聞性信息、政策性信息和基本面信息,跨市場和長期有效的信息量化是很難的;二是策略都是建立在對歷史統計的基礎上,在預測未來時明顯有效性不足;三是頻繁交易的量很大,也就是說樣本量足夠大,這種條件下是克服不了盈虧平各1/3的理論概率的,這也是最重要的一點。

鑑於這些原因,通常各個量化團隊會進行各種不斷的調整和修正,同時也衍生出一些諮詢業務及算法服務,併成為一個產業,也是很多券商和投行的重要業務之一。

四、T+0規則下,程序化交易變化量有多大,交易活躍性會有何種方式的提升,會不會推動人工智能系列產業的發展

目前歐美和日本等發達經濟體資本市場都是T+0交易,也都存在程序化交易方式,邏輯上講,兩種規則已經共存並在實際運行。交易的快速化實際上不會對規則產生太大影響。我們可以想象一下,是否有一天我們的手機APP和電腦交易軟件具有定製化交易策略了,可以實現不看盤自動化交易。實際上,現在很多交易軟件的異動提醒和公告提醒功能就是程序的一部分,向前演變一步,關聯上自動下單也就是舉手之勞,差別就在於是虧損還是獲利。

程序化交易的交易量不斷放大的前提一定是總市值不斷增長,另外就是可以交易的空間充足。T+1使得大量日內交易策略不能得以實施,高頻交易無從談起。T+0肯定比T+1會成幾何倍率的放大交易頻率,24小時交易的品種更是放大得更多,必然帶來交易的活躍性。想知道這個放大效果,我們可以回顧2005年,為配合股權分置改革,2005年推出了T+0交易的權證工具,那時最火、交易頻率最高的恰恰就是權證,當然後來退出了歷史舞臺;再舉個例子,實行T+0的滬深300股指期貨設立後,大量的程序化套利策略紛紛出爐,並創造出了驚人的交易量,交易量已經和標普指數期貨在同一水平。

當有充足的交易量和交易次數保證時,程序化交易及周邊軟硬件產業會不會產生質的改變呢?要知道電商成為主要消費渠道也不過幾年時間,其規模的迅速增長帶來的外圍產業收益也是驚人的。要知道,我國是世界上電子化新經濟形式最為發達的國家之一,特別是在消費和物流領域,金融領域的程序化交易實際上也是新的經濟形式,當樣本量和運算量急劇放大,勢必推動產業的發展。

這個產業規模是很大的,以2015年進入中國市場的歷史比較久的TradeStation平臺為例,僅服務費每個用戶每月就需要數千元。另外,國內券商對執行算法的服務很少,券商並沒有提供規模化的算法附加服務,這也是未來廣闊的發展空間。畢竟A股只有30年的歷史,相比歐美成熟市場交易形式較少,交易頻次也較低,而且國際市場上有大量的流動性存在於交易所外,比如大大小小的暗池、ECN等,目前NYSE股票只有25%左右的交易量是通過NYSE執行的。

我覺得我們可以暢想這個產業崛起的那一天。但是有一點我們應該清醒,機器永遠取代不了人。就象你可以藉助電商平臺是交易便捷化,但商品選擇和比對還得靠你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