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读万卷书,对自己的生活有意义吗?

小米嘉嘉55


肯定有意义,但前提是,要不光读万卷书,而且要读懂,读通,才有意义,而且是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的,但是,如果是走马观花式的读万卷书书,知其然,不知所以然,与不读差异不大,但总比一点不知要强。


抽刀断情伤


真的读万卷书,对白己的生活有意义吗?

(原创)读万卷书是一句成语吧。究竟出自何时、何地、何人,还没有弄清楚。自‘唐以来,很多名人都用了这句话。杜甫在《奉赠韦右丞二十二韵》中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总结。刘彝《画旨》中也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明代董其昌等等先人都在这句话上加上了自己的引申语。不难看出,读万卷书对于人生是十分重要的。

在中国古代,也有“头悬梁,锥刺股”的苦读,那时读万卷书主要是指科考的试卷。读书是为了参加科考,如果能金榜提名,便可象范进中举一样飞黄腾达,改变自己将一只下蛋的老母鸡卖了才买回早饭米的窘迫状况。也才可以立身扬名,光宗耀祖。

杜甫"读书破万卷"这关键在一个“破”字,所谓破就是要读懂,读明白,下笔才会有神。读懂了,读明白了才能学以致用。

读万卷书,则是指的博览群书,丰富自己知识。通过读很多的书,以便懂得对世界上各类事物的了解。古人也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指路"。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首先是读万卷书,如果只是读“死书”还不行,还要行万里路,以便增长自己的见识,积累人生经验,了解各种风土人情,将书本上学到的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达到活学活用的效果。行万里路还不够,还"不如阅人无数",意思是通过接触很多人,学习别人的长处。“不如名师指路”,又进步地说明了有了比自己知识高的人,就该向他学习,使自己少走弯路。

这个学习过程,首先重要的是“读万卷书”,使自己通过书本上学到的知识再到实践中去学习,让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因此,读万卷书可以指导和约束并且丰富自己的生活,对自己的生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高楼避愁


题主这样提问,是有些不相信多读书对于生活、生命的价值么?我觉得我现在能理解这种不确定了。

下边,襟亚就来谈谈自己的看法吧!

我觉得多读书、读好书对于自己的生活是有意义的,我相信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也是有意义的。

我不愿意把这句话说绝对,是因为我刚刚经历过人生中一场巨大的心灵洗礼。在这期间亲眼目睹了几个令人痛心的真实人生悲剧,对于其中的几个主人公而言,读书、读万卷书几乎是不可能的了。在他们自身现有的条件下,靠读书去完善他们的生活意义,那完全是虚空不切实际的。

但是,我转念一想,假如这些人当初多读过一些书接受了好的教育,采用合适的态度对待他们自己的人生,悲剧还会如此绝望地上演吗?

下面我举其中一例,借这个故事来说明一下我的看法吧!


我所说的那场心灵洗礼,是在医院里进行的。这是我成年以来第一次独立面对巨大的人生困难,一直保护和纵容我的父亲无力的躺倒在病床上,我忽然成了家里的顶梁柱,猝不及防、惊慌失措。然而,医院里给我的准备好的课程还远不止如此,除了我自己家里的必修课,还不得不选修别人家的悲情和苦难。

我在神经介入科照顾老父的时候,病房里转进来一个比较特殊的脑血栓病人。这是一个来自当地东南山区的80后脑血栓男性病人。他右侧身体不能活动,失去语言能力。看护他的是他瘦弱、绝望、无奈的老母亲,因为病人年龄和我相近;老太太的年龄又和我妈妈相近,将心比心,我便起了怜悯之情。

他没有工作、没有婚姻、没有孩子、没有医保,有的只是照顾起来格外费力的庞大身躯,这一切和他枯干、矮小、无知的老母亲形成让人忧患不已的鲜明对比。

然而,苦难远不止这些!

蓬头垢面的老太太没有什么文化却喋喋不休,一进门就给病房里的其他病人和家属以及每一个进门来的医生、护士讲述她家里更为深重的苦难。

她的老头子也是脑血栓,并且还有高血压和心脏病,刚刚出院,现在在家没人照顾。他儿子犯病前刚有过一次自杀,左手腕上还缠着医生处理之后的纱布。儿子从前在工厂里打工,医保已经过期了,村子里的也没有接着续保。老头子生病已经花了很多钱,儿子打工存下的钱因为不会说话取不出来。

她和她儿子的到来,为精神上疲惫不堪的我雪上加霜。

我开始蹲在病房门口,瞒着所有人为了她向各种救援机构电话求助!

得到的回复都是不符合他们的救援条件,让我向村级地方政府求助……

病房里另外一位来自农村的也有60多岁的病人叔叔,比较懂得村政府的扶贫政策,进一步了解老太太家的情况后得出结论,他们也不符合村里的救助条件。

随着治疗的进一步推进,这对母子之间的表现和他们之间匪夷所思的关系状态也越来越清晰的陈列在我们的面前,忧虑也就随之加深了!

就是那个黑铁塔一样的半边不能动弹的病人,无数次把恶狠狠的目光投向他无微不至、疲惫不堪的老母亲,并数次举起他还能动弹的那只手臂作势要打下去。而那个老母亲在惊恐的躲开不久之后又会急切地扑上去照顾他!

他拒绝老母亲送到嘴边的饭和药,包括我在内的所有病人家属都多次伸手帮助老太太给他喂饭喂药。他的屎尿不听老母亲的侍候,弄得老太太要付出更多的体力来料理他惹出的祸端。有一夜,打着点滴的时候他从床上翻了下来,顺着针头流出的血弄了一身。晚上我不在,没看见,我妈妈后来说,幸好我不在,不然会留下更可怕的阴影。

这远比贫穷和疾病更令人望而生畏!

我妈妈说:“孩子,咱们不是不想管,咱们真的管不了啊,你别不忍心,也别再往心里去了。这娘俩儿不是正常的娘俩儿,这是什么怨、什么仇、什么人性啊,外人都可怜老太太,他就算是个病人就不能可怜一下自己的亲娘?”

我的人生阅历有限,我困惑啊!

后来,老太太无意中讲起来,她的独生儿子十五六岁的时候任性不上学了,她和她的老头子没有办法只好由着他,混到十八之后拿钱出来让他学开了卡车。最初赚了点钱,比较风光,前后找了三个女朋友,只同居不结婚,终于也没有生个孩子。他自杀是因为最后一个女朋友离开他,犯病前的头一天他喝了非常多的酒……

这个故事我不能追本溯源,我自己有太多的事情要操持。爸爸转到康复病房后就再也没了联系,终于不知道他们真实的过去也无法追踪他们行将的未来!

他们的故事一定比我描述的要复杂,我们能看到也许仅仅是冰山的一角,水下的那一部分也许永远也不可能有机会去探究了。


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很多高深的道理都会显得苍白无力。我前边也写过一个关于读书的问答,对于读书的必要、读什么样的书、怎么读书都有从自己立场出发的阐述。(参见问答:《“杀不完的猪,读不完的书”,你怎么看待读书?》)

假如,那个80后病人多读过几年书(不用万卷),多懂得一些人生的道理,多懂得一些伦理的道理,这个故事还会发生么?

在这个故事之后,我不愿意再引经据典的讨论读书对于人生的意义;也不再认为每个人都拥有通过读书提升自我的机会(所以,前面我说我不愿意把读书对生活有意义这句话说绝对)。不是所有正确的大道理,都能推诸四海皆准。谈论读书对于个人气质、修养的提升这个层面,在这个故事之后也变得空洞乏力,在最根本的“活”的意义面前,那些似乎都是不切实际的奢侈品。

通过读书、学习,先学会做个有正常感情、正常伦理、不难为别人、不折磨别人的人其实是更基本更先决的。

至于读万卷书,那是要有另外一些先决条件制约的。

所以襟亚认为,读万卷书对于“自己”人生有意义,不包括所有的“自己”。但是“读书明理”对于大多数的人都是有意义的!

用故事回答问题,襟亚还是第一次,希望我拙劣的叙述没有影响你理解我想要表明的那个不算高明的认识!


谢谢耐心阅读,我是襟亚!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