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田 聚焦“精準”二字 真幫實扶助脫貧

鹽田 聚焦“精準”二字 真幫實扶助脫貧

去年11月,鹽田區教育專家團隊一行14人到廣西凌雲縣開展教育教學幫扶活動。受訪者供圖

精準扶貧、產業共建,幫扶鄉村教育,深入“結對共建”,堅持黨建引領促進脫貧攻堅……56名黨員幹部奔赴一線,實施扶貧協作項目75個,11萬餘名貧困人口實現脫貧,鹽田區各級黨員幹部傾注心血、揮灑激情,交出了一份令人滿意的扶貧“成績單”。

2019年底,鹽田區結對幫扶河源泉市東源縣21條貧困村全部摘帽,貧困人口全部脫貧出列,貧困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6225元,貧困人口全部達到“八有”脫貧標準;協作對口廣西百色市樂業縣累計實現48條貧困村、58587名貧困人口脫貧,貧困發生率從27.73%降至1.81%;凌雲縣累計實現49條貧困村、47552名貧困人口脫貧,貧困發生率從21.9%降至1.6%。未來,鹽田各街道、社區、企業和社會組織將與樂業縣、凌雲縣的貧困鄉鎮、貧困村,按照已簽訂的結對幫扶協議深入實施“攜手奔小康”工作。

●南方日報記者 張秀娟

產業幫扶

傳統產業新動能家門口實現脫貧夢

在仙坑村村口的西肩公坳山上,一壟壟茶樹層層疊疊,連片的綠色隨著山巒起伏,承載著村民們脫貧的希望。精準扶貧項目——仙坑客家紅生態茶園就坐落於此。

“仙坑村是傳統的茶葉產區,從古至今,村民們都有種茶、製茶的傳統和習慣,出產的茶葉色清、味甘、香悠。但是長期以來,這裡缺少叫得響、有影響力的茶葉品牌。”仙坑村駐村第一書記、扶貧駐村工作隊隊長劉啟煜介紹,2016年5月,扶貧駐村工作隊入駐後,就把產業脫貧的焦點放在茶葉上,深挖當地的特色資源。

2016年10月,沙頭角街道辦籌資150萬元,以村集體的名義買下返鄉創業能人葉晨陽創辦的河源市客家紅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的100畝老茶園產權,雙方開展合作,按照“公司+農戶”模式,打造以有機茶葉種植、加工、銷售以及休閒養生為一體的仙坑客家紅生態茶園產業基地。

目前,全村有近30戶貧困戶入股茶園,帶動全鎮勞動力1000多人。項目實施後,每年為村裡創造收益數十萬元以上,其中80%用於農戶分紅、20%用於壯大村集體經濟。

談起仙坑村的未來,葉晨陽信心滿滿。“作為土生土長的仙坑人,我選擇回鄉創業就是懷揣著希望家鄉富裕興旺的夢想,如今在鹽田區的傾力幫扶下,這個夢想正在變成現實。”葉晨陽介紹,“接下來,我計劃規劃一二三產業融合,進一步做強做大產業,讓更多村民因產業振興脫貧致富。”

民生幫扶

共享教育資源,縮小教育差距

“扶貧先扶智,扶貧不僅僅是對經濟上的幫扶,也是對教育的幫扶。”今年的春節假期對於鹽田教師鄒銘來說,非同尋常:時間短,任務重!從去年5月份開始,他從深圳市鹽田區田心小學的一名教師“搖身一變”成了河源市船塘鎮老圍村的一名扶貧幹部,同時兼任該鎮兩所小學的掛職副校長。

疫情當前,鄒銘放棄休假提前回村,部署村裡和學校的疫情防控工作,以及學生的網課輔導工作。

作為教育系統的駐村扶貧幹部,鄒銘將東源縣教育局發放的有關課程資源和鹽田區的一些名師微課巧妙結合,滿足學生在家學習的需求。“以這些正規渠道的網課為主,不加重學生的學業負擔。主要是‘三不’原則:不提前上新課,不提前發放學習資料,不提前佈置學生做新的作業。”鄒銘介紹,他之前是鹽田區田心小學的語文教師,會把鹽田區的一些優質課程資源借過來發給學生們使用。

“來村裡扶貧以後,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不同地區之間經濟的差距和教育的差距。”從去年國慶節後一直到寒假前,鄒銘每週二、週三晚上都會在船塘鎮綜合文化站開設公益性作文課,希望能為孩子們寫作水平的提高貢獻一點力量。鄒銘表示,作為一名教育行業從業者,他應該發揮自己的專業特長、學科特長,在教育上進行精準幫扶。他說,待疫情結束,公益性作文課他還會繼續開設下去。

黨建引領

深入結對共建提升幹部群眾精氣神

東源縣曾田鎮蒲田村是鹽田區精準扶貧對口省定貧困村中交通最不便、條件最艱苦的貧困村。

2016年,戴浩洋擔任鹽田街道辦事處精準扶貧駐村工作隊隊長一職,並主動申請赴東源縣曾田鎮蒲田村駐村開展精準扶貧工作。

初到蒲田村,戴浩洋看到的現實遠超自己的預想。作為精準扶貧駐村工作隊隊長,他以貧困村為家,與貧困戶為友,奔走在村裡的各個角落,認真傾聽貧困戶心中的困擾和期許。“經過一段時間的摸底調查,我感觸最深的是村黨支部力量不足、帶領群眾脫貧的能力不強。而蒲田村地處偏遠、交通不便,這些嚴重製約了當地經濟發展。”戴浩洋說。

扶貧先扶志,戴浩洋積極幫助村黨支部加強自身能力建設,發揮村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努力提升黨員幹部群眾脫貧攻堅的精氣神。他組織協調鹽田區黨員幹部到當地貧困戶家中作“走、認、談”對接走訪,開展交流慰問,增強了貧困戶的脫貧信心;還發揮當地黨組織的優勢,從有文化技能的優秀青年、外出務工經商人員、復員退伍軍人和熱心農村公益事業的鄉賢人士中選取黨員致富帶頭人,以點帶面形成示範效應,積極引領困難群眾脫貧。

“要致富,先修路。”戴浩洋與當地幹部一起制定了“修路興村”計劃,謀劃推動2條外聯道路和1條村內道路的修建工程,現已修通了2條道路。道路交通的改善,將蒲田村至河源市區的行車時間縮短了30分鐘,村內集中居住點的互通道路也實現了硬底化,為產業升級打下了交通基礎。

■對話

鹽田區工業和信息化局局長周志文:

與貧困鄉鎮、貧困村攜手奔小康

南方日報:河源市東源縣作為鹽田區對口幫扶對象,目前在產業脫貧上有哪些新進展?

周志文:鹽田區自2010年開始與東源縣合作共建深圳鹽田(東源)產業轉移工業園,鹽田區共投入2.3億元產業幫扶資金支持東源縣產業園區建設。截至2019年底,2.3億元園區建設資金已基本用完,產業轉移工業園已建成9.7平方公里,入園企業152家,合同投資總額227.2億元,逐步形成以電子信息、智能製造、新材料為主的綜合產業園區。

近年來,園區基礎配套設施已基本完善,於2011年10月被省認定為“深圳鹽田(東源)產業轉移工業園”以來,園區6年榮獲省級產業園“優秀園區”稱號,連續3年獲省環保廳“環保園區”優秀獎。2020年3月,鹽田區向東源縣推薦的深圳聯天科技鋼結構及智能焊接機器人項目在東源縣燈塔鎮開工建設,總投資10億元,佔地300畝。建成後年產值20億元,年創稅1億元,可向當地提供1000個就業崗位。

南方日報:2020年,鹽田區扶貧協作工作將如何開展?

周志文:根據上級部門有關工作部署,2020年我區主要工作任務主要是五個方面。在資金支持上,2020年市、區統籌財政幫扶資金每縣6300萬元;同時,募集社會幫扶資金2000萬元(每縣各1000萬元)。在人才支援(交流)方面,鹽田區給兩縣各選派2名掛職幹部;為樂業選派32名專業技術人員、為凌雲選派25名專業技術人員,同時接收兩縣專業技術人員來鹽田跟崗學習。在勞務協作方面,轉移樂業縣190名、凌雲縣300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到廣東省就業,幫助樂業縣、凌雲縣各240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實現就近就地就業。在產業發展方面,鹽田區積極引導企業赴樂業、凌雲投資,實際投資額要比上一年度有一定幅度增長。在攜手奔小康方面,鹽田各街道、社區、企業和社會組織與樂業縣、凌雲縣的貧困鄉鎮、貧困村按照已簽訂的結對幫扶協議深入實施“攜手奔小康”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