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讓幼兒園常規培養滿足幼兒的個性化需求呢?

怎樣讓幼兒園常規培養滿足幼兒的個性化需求呢?


常規要求和發揮幼兒自主性之間並不矛盾。我們常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幼兒園規則的建立是集體教育幼兒的需要,同時有益於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促進幼兒生活和活動能力的提高。而發揮幼兒的自主性不是幼兒想幹什麼都行,也是有限度的,要以幼兒的健康成長為基礎,以有利於幼兒發展為前提。

那麼,怎樣讓常規培養滿足幼兒的個性化需求呢?首先,我們在制定幼兒的常規時要考慮哪些規則在有利於幼兒發展的基礎上是可以有自主性空間的,哪些規則如果讓幼兒自主了就會影響幼兒的健康成長。例如,在洗手的環節,要求幼兒按照正確的方法、步驟洗手,使幼兒養成基本的衛生習慣。這個環節就不適合發揮幼兒的自主性。而在洗手之前的環節中,有的幼兒遊戲完成了可以選擇先洗手,而遊戲沒有結束的幼兒可以選擇後洗手,而不是“一刀切”,都要讓他們按照教師統一的要求去做。這個環節可以給幼兒自主的空間。

遇到特殊情況,教師也要特殊對待。允許幼兒在一定的限度範圍內進行自主選擇,非但不會破壞幼兒行為習慣的一致性,反而會讓幼兒更加理解規則的重要性,更加有責任感。例如,在一次製作恐龍模型的教學活動中,有個小組的恐龍做得非常複雜,眼看要成功了,上操的預備音樂響了。孩子們用渴求的目光看著老師,和老師商量能不能允許他們做完再去上操。教師和其他小朋友商議後答應了。這個小組隨後用最快的速度做完,然後迅速跑到樓下,自動站在隊尾,加入到做操的活動中。那天他們的操節動作最標準,神情最投入。

在常規培養的過程中,適時滿足幼兒的個性化需求,讓幼兒感受到遵守規則的樂趣,更容易把規則內化為幼兒的活動需求。這才是我們進行常規培養的最終目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